新时期乡村关系研究 ——以年画市两镇乡村关系为例

新时期乡村关系研究 ——以年画市两镇乡村关系为例

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开始,村民自治条件下的乡村关系一直成为国内外各领域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发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农业税减免和其他各项惠农政策的逐步实施,乡村关系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也随之出现诸多新的变化。若乡村关系调处不当,不仅制约着乡镇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威胁着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实施效果。对此,本文选择了四川省年画市两个经济发展、村镇建设、文化、人口和地理环境均有较大的差异的新旺镇、绵河镇①,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现状及实质性变化调查入手,采用问卷和访谈调查、查阅历史资料、文献研究、图表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个案研究,对乡镇政府职能、村委会的工作任务、村民自治问题以及对乡村关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等方面调查分析。研究表明,新时期乡村关系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变量的注入,发生了重心转移,主要表现在村委会对乡镇政府的依附性增强、乡镇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缺乏、村民自治能力较弱、村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而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种种矛盾根源于现行的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党政关系和村民自治制度本身等原因。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农业型乡镇而言,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改善新时期乡村关系仍然需要政府的强力介入和推进,应通过建立政府主导与农民本位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深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力支持,培育民间经济组织,加大对村民和村干部的培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综评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可行性
  •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的可行性
  • 1.5 论文的结构和研究的创新点
  • 1.5.1 论文的结构
  • 1.5.2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2 不同时期的乡村关系概述
  • 2.1 概念的界定
  • 2.2 不同乡村治理模式下的乡村关系演变
  • 2.2.1 “政社合一体制”下的乡村关系
  • 2.2.2 “乡政村治体制”下的乡村关系
  • 2.2.3 “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村关系
  • 2.2.4 新时期的乡村关系
  • 3 年画市乡村关系现状调查——以两个乡镇为例
  • 3.1 研究地区概况
  • 3.1.1 年画市概况
  • 3.1.2 年画市两镇的基本情况
  • 3.2 年画市乡村关系的调查情况
  • 3.2.1 关于乡镇政府职能的问题
  • 3.2.2 关于村委会工作任务的问题
  • 3.2.3 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的管理
  • 3.2.4 村民自治现状
  • 3.2.5 干群关系的现状
  • 3.2.6 村民和乡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
  • 4 新时期乡村关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实际效果不明显
  • 4.1.1 乡镇财权和事权的失衡,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 4.1.2 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乡镇政府最重要的任务
  • 4.1.3 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
  • 4.2 村委会对乡镇政府的依附性增强
  • 4.2.1 乡镇政府比村委会更具资源优势
  • 4.2.2 村委会行政化倾向依然存在
  • 4.2.3 村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委会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 4.3 村民自治能力不足
  • 4.3.1 村委会的认同度不高
  • 4.3.2 农民自组织程度低
  • 4.3.3 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政治意识不强
  • 4.3.4 村民民主参与积极性不高
  • 4.3.5 村务管理决策难度大
  • 4.4 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缺失
  •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基本结论
  • 5.2 对策建议和措施
  • 5.2.1 建立政府主导与农民本位相结合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 5.2.2 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力支持
  • 5.2.3 深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
  • 5.2.4 培育民间经济组织,持续支撑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 5.2.5 培育农民和村干部的主体意识
  • 5.2.6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 5.3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以后方向
  • 5.3.1 本文存在的不足
  • 5.3.2 后续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村民)
  • 附录2 调查问卷(村干部和乡镇干部)
  • 附录3 访谈提纲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控制”到“互动”:乡村关系的变迁逻辑——江西竹村调查[J]. 湖湘三农论坛 2008(00)
    • [2].后税费时代乡村关系的特征及均衡发展的路径[J]. 党政干部论坛 2013(01)
    • [3].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分析[J]. 嘉应学院学报 2009(01)
    • [4].村民自治中乡村关系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 [5].浅析公共选择与乡村关系失范[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12)
    • [6].从激励策略看乡村关系变迁三十年——基于赣南水村的调查[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2(04)
    • [7].萧公权《中国乡村》刍议[J]. 读书 2017(09)
    • [8].探析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J]. 商 2016(06)
    • [9].利益共谋:解读县乡村关系的一个视角[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5(05)
    • [10].行政嵌入、自治悖论与乡村关系的失范——村民委员会行政化的现实困境[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10)
    • [11].节庆民俗自组织与乡村认同建构[J]. 东南学术 2019(05)
    • [12].逐步理顺乡村关系[J]. 理论参考 2009(04)
    • [13].关系嵌入与精准偏离:基层扶贫治理策略及影响机制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20(04)
    • [14].中国乡村关系:网络模式的端倪[J]. 法制与社会 2009(15)
    • [15].临江之乱[J]. 中国新闻周刊 2009(43)
    • [16].“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度化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6(06)
    • [17].试论“乡政村治”中民族乡村关系走向及调适[J]. 法制与社会 2012(10)
    • [18].乡村关系规制语义模糊对乡村民主建设影响[J]. 理论与改革 2009(05)
    • [19].乡村关系变化冲击村民自治[J]. 人民论坛 2010(34)
    • [20].城乡本是一盘棋[J]. 中国国情国力 2008(03)
    • [21].民国江南社会结构变迁对市镇与乡村关系的重塑[J]. 中国农史 2013(01)
    • [22].乡村关联性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3].社会管理创新视野的乡村关系调适[J]. 重庆社会科学 2013(01)
    • [24].“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全面展开[J]. 广西经济 2013(07)
    • [25].乡村二维关系的历时嬗变及发展进路摭谈[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2)
    • [26].乡村关系的民主效应分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02)
    • [27].乡村关系规制语义模糊审视下的乡村民主建设[J]. 行政论坛 2011(01)
    • [28].乡村关系的运行机制与改革发展方向[J].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2)
    • [29].新农村视角下村民自治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30].浅析新的历史时期下乡村关系[J]. 农业经济 2010(05)

    标签:;  ;  ;  ;  

    新时期乡村关系研究 ——以年画市两镇乡村关系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