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华佛手醇提取液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包富龙[1](2021)在《瑶医九龙十八症汤抗炎镇痛及对胃溃疡(胃热证)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明确九龙十八症汤的镇痛抗炎的效果;通过构建大鼠胃溃疡(胃热证)模型,评价九龙十八症汤的治疗效果和对大鼠血清PGI2、TXA2和IL-8含量的影响,初步探索九龙十八症汤治疗胃溃疡(胃热证)的机制。方法:1.急性毒性实验: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2.镇痛实验:选用扭体法和热板法;3.抗炎实验:选用耳肿胀实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足趾肿胀实验、棉球肉芽肿实验。4.九龙十八症汤干预大鼠胃溃疡(胃热证)模型实验:取60只SD大鼠,体重(300±2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九龙十八症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其余50只用于制作模型。造模大鼠每日用干姜水煎液灌胃2次,连续14天。造模第11天增加15%醋酸1m L灌胃1次,连续4天。造模成功后,给药干预。给药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一次,连续7天。观测指标:(1)大鼠宏观体征;(2)各组大鼠胃黏膜的外观变化;(3)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4)溃疡指数;(5)大鼠血清6-keto-PGF1α、TXB2、IL-8含量。结果:1.小鼠对九龙十八症汤的最大耐受量为270.72g生药/kg,相当于人用量的125.9倍。2.扭体法: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扭体次数显着减少(P<0.05),中剂量组效果最好。与空白组比较,阳性药组和中剂量组小鼠扭体潜伏期显着延长(P<0.05);热板法: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痛阈值在给药后各时段显着提高(P<0.05)。3.耳肿胀实验:与空白组比较,阳性药组和中、低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显着减轻(P<0.05);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与空白组比较,各用药组对小鼠腹腔内炎性物质渗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足肿胀实验:在同一时相内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足肿胀程度显着降低(P<0.05);棉球肉芽肿实验: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高、中剂量组对肉芽形成有显着的抑制作用(P<0.05)。4.九龙十八症汤干预胃溃疡模型实验:给药组大鼠胃热证的症状显着改善,胃黏膜水肿充血、组织细胞炎性浸润的情况显着减轻,溃疡指数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8含量没有显着差异,其余组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均显着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其余组大鼠血清中6-keto-PGF1α含量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了低剂量组,其余组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与空白组比较,其余组大鼠血清中TXB2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低剂量组其余组均显着降低(P<0.01)。结论:1.小鼠在270.72g生药/kg剂量下灌胃给药,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2.九龙十八症汤有较好的镇痛和抗炎作用,对急慢性炎症都有显着抑制作用。3.九龙十八症汤能改善胃溃疡热证的症状,改善胃溃疡、胃黏膜水肿充血的情况,减轻组织细胞炎性浸润,促进胃组织修复。4.九龙十八症汤治疗胃溃疡热证的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损伤因子IL-8、TXA2的浓度保护受损的胃黏膜,升高有保护作用的因子PGI2的浓度。从而减少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起到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袁蒙[2](2020)在《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文中指出佛手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均有栽培。其中产于广东、广西的佛手称为“广佛手”,相比之下,广佛手具有生长快、果形大、品质好和产量高的特点。近年来黄龙病侵染严重降低了广佛手的产量及质量,重者致树体死亡。本研究建立了鉴定广佛手黄龙病的方法,分析了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机制,为广佛手黄龙病的鉴定以及病果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广佛手黄龙病的防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被黄龙病侵染的广佛手叶片呈现斑驳型黄化,其果实相对较小,甚至畸形,无“红鼻子果”现象。感病组叶片的PCR产物有1160 bp的特异性条带,并且该条带可以被Xba I酶切成520 bp和640 bp,进而可以判断本研究样品所携带的病菌为黄龙病菌亚洲种。感病组的qPCR图谱既有扩增曲线、熔解曲线跟熔解峰,又有一定的Ct值,而正常组没有扩增。总之,性状分析可以在田间初步判别黄龙病,PCR及qPCR检测能进一步确定佛手黄龙病,且qPCR检测更加灵敏,还可以定量。2.通过测定广佛手不同器官淀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发现,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糖代谢的影响有所不同。感病组广佛手叶、茎的淀粉含量和叶中各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极显着性增加,感病组果实的淀粉、果糖和茎中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着性降低,叶、茎可溶性糖与淀粉比值均极显着性降低。结果表明黄龙病侵染不仅影响了植株的糖代谢,还影响了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降低了植株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3.通过测定广佛手叶绿素含量及不同器官MDA含量和各种防御酶活性发现,黄龙病侵染使其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着性降低(P<0.01),从而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降低了寄主的抗性;MDA含量的提高表明黄龙病对寄主细胞具有破坏作用,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增加表明黄龙病入侵激发了寄主体内的抗性反应。4.通过测定广佛手中柚皮苷、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总黄酮含量发现,黄龙病侵染使其柚皮苷和橙皮苷含量极显着性升高(P<0.01),而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无显着性变化。正常组的各样品相似度差异较小,而感病组的各样品相似度差异较大。黄龙病侵染使广佛手总黄酮含量显着性高于正常组(P<0.05),这可能与黄龙病侵染导致植株激素代谢紊乱有关。5.转录组测序发现,叶中差异表达基因最多,且大多数为下调基因;茎和果实中差异表达基因大多数为上调基因,且茎中差异表达基因数量高于果实。其数量与植株受到黄龙病菌侵染后生理生化改变的程度具有一致性。数据库分析发现,与防御反应、生长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显着性富集,研究结果与感病植株防御酶活性增加相一致;与碳水化合物(淀粉和蔗糖等)、无机离子运输与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所占比例较高,这与被黄龙侵染的植株糖代谢紊乱相一致。6.基于转录组数据,成功克隆了4条广佛手蔗糖转化酶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成功表达了蛋白,推测CmNIs蛋白均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分子质量为62.21~72.07 kDa,并预测了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还分析了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及不同CmNIs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发现CmNI2和CmNI3基因在感病组的叶及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显着性上调,而CmNI4在感病组茎中的相对表达量却极显着性降低,仅为正常组的27%。
李娅玲[3](2020)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因胆囊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因胆囊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治疗,且符合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即中药治疗组)、对照组(即西药治疗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手术方式、病情轻重、病程等基线水平均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予以饮食指导、情志疏导、生活方式调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煎剂口服,主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以及粪便脂肪球计数情况,并制定相关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腹泻复发情况。结果:1.因各种原因,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各自剔除2例,脱落3例,两组最终有效病例各为32例。2.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有效率96.88%,对照组有效率9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组间比较,两组在大便性状、大便频率、腹胀、胁肋胀痛、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情志、情志与腹泻关系、嗳气、食欲、精神、体力、舌脉方面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睡眠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在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嗳气(P>0.05)外,其余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病情分级方面,治疗后,病情轻度的观察组有31例,对照组19例,病情中度的观察组1例,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体重指数方面,胆囊切除术后,两组BMI值较术前均有所下降,治疗后BMI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BMI仍低于术前水平。6.在大便脂肪球计数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大便脂肪球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大便脂肪球计数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复发率方面,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3人,对照组复发10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在改善肝郁脾虚型PCD患者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均能改善PCD患者BMI值,安全性均较好,两者均能有效降低大便脂肪球计数,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且前者复发率更低。本研究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予以验证。
吴伟[4](2019)在《健脾调气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息肉术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健脾调气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息肉术后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健脾调气化瘀汤对胃息肉患者的治疗作用,进一步证实中医药的优势所在。方法:临床选取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甘爱萍专家门诊的病人80例,且根据纳入标准,确诊为胃息肉,证属脾胃虚弱、瘀热互结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人。两组均先行内镜下胃息肉治疗,术后试验组给予健脾调气化瘀汤和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独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镜下表现,并随访1年后胃息肉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症状总积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比较,在脘腹饱胀、食欲不振、大便黏腻、呕恶等症状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0.05);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总疗效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愈合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后,复发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调气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息肉术后患者有一定优势。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方面有明显疗效,对息肉的复发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进一步证实了中医药在胃息肉的治疗上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张思荻,杨海燕,曾俊,李敏[5](2018)在《佛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佛手为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材之一,亦可作为盆景观赏,其提取物还被广泛用于食品和日化用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佛手中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等化学成分,目前对佛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总成分的测定分析和药理作用方面,而对其单体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佛手具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菌、降血压、抗癌、抗抑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佛手的本草、资源、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佛手利用新思路,以期为佛手的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孙小涵[6](2018)在《金华佛手精油的提取、纳米乳制备及活性研究》文中认为佛手(Fingered citron),学名(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是芸香科柑橘属枸橼的变种,具有极高的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金华佛手精油是透明无色的液体,有柑橘属植株特有的味道,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炎症、抗肿瘤、抗焦虑和抗抑郁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确定了提取金华佛手精油的最佳工艺,探究高压均质法制备佛手精油纳米乳的配方和工艺,并研究佛手精油及其纳米乳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为金华佛手精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主要内容如下:1、以佛手精油的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酶法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佛手精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g/m L)1:4,2.0%NaCl(w/w),蒸馏3.0 h,精油得率为1.26%。酶法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的最佳工艺为pH 5.0,50℃水浴酶解1.0 h,佛手精油得率为1.13%。采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鉴定出金华佛手精油的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和γ-松油烯。2、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佛手精油纳米乳(O/W型)。以佛手精油和中链甘油三酯(MCT)混合为油相,吐温(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以粒径和多分散项系数(PDI)为评价指标,研究制备纳米乳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即:10%(w/w)油相,2.0%(w/w)表面活性剂,均质压力69 Mpa,均质3次,此工艺下制备的佛手精油纳米乳粒径大小为(112.53±2.25)nm,多分散项系数在0.3以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采用牛津杯法研究佛手精油及其纳米乳对空肠弯曲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侵袭大肠杆菌、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丝酵母菌等常见致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以诺氟沙星溶液作为阳性对照,测定佛手精油及其纳米乳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佛手精油及其纳米乳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纳米乳组的抑菌效果较精油组更佳。另外,佛手精油及其纳米乳对假丝酵母菌和空肠弯曲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研究佛手精油及其纳米乳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精油及其纳米乳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佛手精油及其纳米乳对HT-29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型,达到一定浓度后,佛手精油纳米乳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佛手精油(P<0.05)。
张林杰[7](2016)在《广佛手炮制前后成分及药效变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广佛手生制品中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探究炮制前后广佛手挥发油类成分的变化规律;对多批广佛手生制品进行质量分析及特征图谱研究,探讨5,7-二甲氧基香豆素、橙皮苷和5-羟甲基糠醛(5-HMF)等3种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建立广佛手生制品的特征图谱,为阐述其炮制机理,质量评价及控制提供实验依据;通过细胞实验技术,研究广佛手生制品乙醇提取物对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生长的作用,从细胞水平初步探究炮制对药效的影响。方法:1.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2204挥发油测定法(甲法),对3批生广佛手和制广佛手的挥发油类成分进行提取并测定含量,运用GC-MS技术对不同样品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并分析炮制前后挥发油类成分的变化情况。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4批生广佛手和12批制广佛手中5,7-二甲氧基香豆素、橙皮苷和5-HMF的含量,分析其质量。3.采用HPLC法获取不同样品的色谱信息,运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对14批生广佛手和12批制广佛手的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炮制前后的差异性,并建立生制品广佛手的特征图谱。4.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研究生制广佛手醇提取物对GES-1生长的影响。结果:1.德庆生佛手(R1)中挥发油含量为0.69ml/100g,其制佛手(P1)中挥发油含量为0.34ml/100g;和翔生佛手(R2)中挥发油的含量为0.57ml/100g,其制佛手(P2)中挥发油含量为0.26ml/100g;高要生佛手(R3)中挥发油的含量为0.94ml/100g,其制佛手(P3)挥发油含量为0.79ml/100g;2.R1样品出现44个成分峰,鉴定38个峰,P1样品出现46个成分峰,鉴定37个峰,炮制前检出,炮制后未检出的成分有壬醛(0.063%)、橙花醚(0.116%)、L-香芹醇(0.091%)等6种,炮制后新产生的成分有β-榄香烯(0.114%)、绿花白千层醇(0.067%)、α-荜澄茄醇(0.121%)等5种。R2样品出现51个成分峰,鉴定39个峰,P2样品出现75个成分峰,鉴定55个峰,炮制前检出,炮制后未检出成分有桧烯(0.143%)、反式-2-薄荷烯醇(0.089%)、橙花醚(0.082%)、L-香芹醇(0.085%)4种,炮制后新产生的成分有α-荜澄茄油烯(0.102%)、α-荜澄茄油醇(1.039%)、α-胡椒烯(0.118%)、α-石竹烯(0.284%)、顺式-β-金合欢烯(0.284%)、β-檀香萜烯(0.213%)、β-石竹烯(0.269%)、亚油酸甲酯(0.318%)等14种;R3样品出现41个成分峰,鉴定31个峰,P3样品出现48个成分峰,鉴定34个峰,其中生品所鉴定出的31个成分峰在制品中均有检出,制品中新产生的成分峰有香芹酚(0.079%)、顺式-α-红没药烯(0.05%)和α-荜澄茄醇(0.088%)。R1样品炮制后相对百分含量增加的成分有14种,主要为δ-榄香烯、丫-衣兰油烯、γ-榄香烯、大根香叶烯等,相对百分含量减少的成分有17种,主要为β-侧柏烯、β-芳樟醇、橙花醇、α-松油醇、α-柠檬醛等;R2样品炮制后相对百分含量增加的成分有12种,主要为β-红没药烯、β-杜松烯、γ-榄香烯、γ-衣兰油烯等,相对百分含量减少的有22种,主要为D-柠檬烯、β-蒎烯、α-水芹烯、α-松油烯、β-芳樟醇等;R3样品炮制后相对百分含量增加的成分有18种,主要为β-侧柏烯、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α-松油烯、乙酸橙花酯、乙酸香叶酯、β-红没药烯等,相对百分含量减少的成分有13种,主要为对伞花烃、β-芳樟醇、橙花醇、β-环柠檬醛、α-柠檬醛等。3.14批生佛手中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在1.5652mg/g-3.1571mg/g之间,均值为2.1127mg/g,12批制佛手中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在1.3501mg/g-2.6114mg/g之间,均值为1.9643mg/g;14批生品佛手中橙皮苷含量在0.1981mg/g-1.4276mg/g之间,均值为0.5009 mg/g,12批制品佛手中橙皮苷含量在0.1408mg/g-0.9311mg/g之间,均值为0.4856mg/g;14批生品广佛手中5-HMF含量最高为0.3601mg/g,有部分样品在线性范围内未检到,均值为0.0468mg/g,12 批制品广佛手中 5-HMF 的含量在 0.0826mg/g-3.5663mg/g 之间,均值为0.9821mg/g。3批自制品5,7-二甲氧基香豆素、橙皮苷和5-HMF含量均值分别为2.1637mg/g、0.3825 mg/g和0.1996 mg/g,与之对应的3批生品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橙皮苷含量均值分别为2.7683 mg/g、0.4864mg/g,而5-HMF在3批生品中均未检到。4.与14批生品对照图谱相比,R7相似度为0.817,其余13批生品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与12批制品对照图谱相比,P3相似度为0.493,P9相似度为0.643,P1相似度为0.715,P11相似度为0.718,其余8批中有3批相似度在0.8左右,5批相似度在0.9以上。5.给药浓度为25μg/ml时,R1和P1醇提取物对GES-1细胞生长促进率最高,分别为19.55%和28.16%;给药浓度分别为25μg/ml和50μg/ml时,R2和P2醇提取物对GES-1细胞生长促进率最高,分别为17.31%和26.62%;给药浓度分别为25μg/ml和50μg/ml时,R3和P3醇提取物对GES-1细胞生长促进率最高,分别为33.70%和41.15%。结论:1.3批生品广佛手经炮制后挥发油的含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蒸制使广佛手挥发油损失。GC-MS分析后发现,3批生品经炮制后,挥发油中的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一定变化。3批生制品挥发油样品中含量较高的均为D-柠檬烯和γ-松油烯,均为产生香气的成分,炮制前后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虽有一定变化,但不明显,说明炮制过程可能主要是对挥发油总含量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对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产生的影响较小。炮制后,3批样品均有部分成分在生品中检出而在制品中未检出,部分成分新检出,但这些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均较低,且新检出成分多为分子量较大、沸点较高的成分;共有成分相对百分含量有一定变化,但3批样品共有成分百分含量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R1样品和R2样品总体变化规律为低沸点成分相对百分含量降低,高沸点成分相对百分含量升高,而R3样品炮制后有部分低沸点成分含量稍有升高,产生这种不一致规律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2.14批生品中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橙皮苷的平均含量稍高于12批炮制品的平均含量,经统计学分析,炮制前后2种成分平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炮制品中5-HMF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生品,经统计学分析,炮制前后5-HMF平均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批自制品及对应生品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橙皮苷的平均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MF平均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4批生品和12批制品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说明炮制过程对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橙皮苷含量的影响较小,而会使5-HMF的含量明显增加。3.生制广佛手HPLC特征图谱主要共有峰相同,14批生品的HPLC图谱与其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8,说明各批生品成分的稳定性较高;12批制品的HPLC图谱与其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差异较大,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不同市售制品来源差异较大和炮制工艺技术的多样性,使部分批次药材的相似度低,提示在制佛手的生产过程中,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方法,才能保证制佛手饮片质量的稳定性。4.3批生制品醇提物对GES-1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炮制品的作用稍强于生品,且和浓度有一定关系,提示广佛手炮制后可增强醇提物对GES-1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严玮[8](2015)在《佛手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佛手系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具有疏肝理气、止痛和胃、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等疾病[1]。佛手原产印度,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和应用历史,主要产于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佛手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2]。现将佛手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综述如下。1化学成分挥发油。马越等[3]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佛
陈燕霞[9](2014)在《岭南特色饮片制佛手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运用现代化分析化学手段,测定不同蒸制时间的制佛手样品和不同干燥方法干燥的佛手饮片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结合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蒸制时间与佛手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关系,分析探讨其炮制机理,并比较分析确定较佳蒸制时间及较佳干燥工艺;运用现代化分析化学手段及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批次的制佛手饮片进行检测,建立全面、可行的制佛手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指纹图谱,为制佛手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1蒸制工艺的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橙皮苷为对照品,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中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运用HPLC法,以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为对照品,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中进行含量测定,比较分析。2炮制机理的初步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的褐变度(A420nm值)进行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以谷氨酸为对照品,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中的总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3,4-二硝基水杨酸显色和苯酚-浓硫酸显色,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中的还原糖和总糖进行含量测定;运用HPLC法,以5-羟甲基糠醛为对照品,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中进行含量测定,比较分析。3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药物,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指标,测定不同蒸制时间佛手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蒸制时间与各检测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4干燥工艺的研究采用智能式常温厢式干燥机RTI-1(低温低湿)、恒温干燥及晒干等技术方法,对佛手饮片干燥工艺进行比较研究。运用HPLC法,以橙皮苷为对照品,对不同干燥方法工艺的佛手样品中进行含量测定;测定其复水率,结合外观性状,比较分析,筛选较佳工艺方法。5质量标准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外观、理化鉴别、水分、灰分、浸出物和含量测定的规定,对不同批次制佛手样品进行初步评价及鉴别;应用薄层层析法对制佛手乙醇提取物进行薄层分析,并采用两种不同极性的展开系统展开,观察其薄层行为,建立其TLC特征图谱。应用HPLC法对不同批次制佛手中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进行测定。运用HPLC-PDA法对佛手饮片甲醇提取物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基线稳定,提供信息量比较丰富的检测波长,以橙皮苷作为参照峰,建立不同批次制佛手指纹图谱,获得共有峰信息,并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共有峰信息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1蒸制工艺的研究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加后降低,其中蒸制2.5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0.682mg/g;蒸制4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中总黄酮含量最低,为29.228mg/g,生品中总黄酮含量为29.355mg/g,蒸制2.5个小时的制佛手总黄酮含量比生品约增加了一倍。不同蒸制时间的制佛手样品中橙皮苷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蒸制2.5h的样品含量最高,为1.038mg/g;不同蒸制时间的制佛手样品的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存在差异,且炮制前后含量差别较大,生品含量最高为2.195mg/g,蒸2.5h的样品次之,为1.628mg/g。2炮制机理的初步研究不同蒸制时间的样品颜色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饮片的颜色越来越深,褐变度(A420nnm值)越来越大,炮制前后颜色差异较大,其中褐变度(A20nm值)最大的是蒸制4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9),为0.671,而生佛手(样品1)褐变度(A420nm值)为0.090,几乎检测不到。炮制后,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且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样品中总氨基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其中生品(样品1)总氨基酸的含量为27.376mg/g,蒸制4小时的制佛手(样品9)为16.863mg/g,含量减少了接近一半。炮制后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但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还原糖含量变化并未见明显的规律,而总糖的含量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后稳定。其中生品(样品1)总糖的含量为33.18%,而当蒸制时间在2个小时后,随着蒸制时间延长,总糖含量保持在56%-60%之间上下轻微波动。不同蒸制时间的样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炮制前后,含量变化较大,其中生品(样品1)含量为0.0106mg/g,几乎检测不到,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增加,蒸制4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9)其含量为0.5203mg/g,比炮之前增加了50倍多。3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佛手炮制前后的水提液与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水提取液的抑制作用较高。随着蒸制时间的增加,样品的IC5o值的规律大致为先降低后增加,即抗氧化能力先增大后降低,其中IC50最小(即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均为蒸制2.5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6),为0.20mg/ml和2.39mg/ml, IC50最大(即抗氧化能力最弱)水提取液为生品(样品1),为0.72mg/ml,醇提取液的为蒸制4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9),为5.47mg/ml,其中生品(样品1)醇提取的IC50值与样品9相差甚小,为5.35mg/ml。不同蒸制时间与样品水提取液的IC50值、A420nm值、总氨基酸含量、总糖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0.983、-0.885、0.671、0.921;水提取液的IC50值与A420nm值、总氨基酸含量、总糖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0.847、-0.710、-0.717;醇提取液的IC50值与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和-0.702,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与醇提取液的IC50值呈负相关关系,它们含量越高,IC50值越小,即抗氧化能力越强;A420nm值与蒸制时间、总氨基酸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0.820和0.950。4干燥工艺研究与其他干燥方法相比,采用智能式常温厢式干燥机RTI-1干燥的佛手样品耗时最短,外观质量最佳,色白香气浓郁,橙皮苷含量最高,产品复水比最大。5质量标准研究制佛手饮片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薄片,常皱缩或卷曲,大小不一。上端有数手指形的分裂,下端近圆形,基部略窄,有的可见果梗痕。长5-10cm,宽3-5cm。质硬而脆,受潮后柔软。气淡香,色棕褐色或棕黑色。建立制佛手的薄层分析方法,取制佛手饮片粉末1.0g,加乙醇10ml,超声2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样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5:1)展开系统,薄层图谱显示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信息量丰富。所有测试样品的水分含量9.19%~12.84%,所有测试样品的总灰分为3.14%~9.71%,所有测试样品的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结果为42.48~60.65%;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结果为54.23~74.33%;醇溶性浸出物:用乙醇作溶剂,冷浸法结果为4.07~20.29%,醇溶性浸出物:用乙醇作溶剂,热浸法结果为22.90~50.30%。14批制佛手样品中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橙皮苷含量在0.142~0.788mg/g之间,均值为0.364mg/g;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在0.642-1.747mg/g之间,均值为1.038mg/g;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在0.028-0.901mg/g之间,均值为0.238mg/g。14批制佛手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有12个,各批图谱与生成的对照图谱R的相似度在0.044-0.930之间,表明14批制佛手的化学成分存在量上的明显差异。结论:1蒸制工艺的研究蒸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总黄酮及橙皮苷的含量,并且以蒸制时间为2.5小时的制佛手样品中含量最高;对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影响较大,会造成其含量的降低,比较实验选用的蒸制时间,以2.5小时为最高。综合以上考察指标结果,初步认为2.5小时为最佳的蒸制时间。2炮制机理的初步研究蒸制后,佛手总黄酮及橙皮苷含量增加,而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降低。同时,在此过程中,佛手发生了美拉德反应,生成类黑精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了复杂的高分子色素,A42onm值增大,造成了佛手颜色的加深;氨基酸降解;产生了5-羟甲基糠醛。3抗氧化能力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炮制前后,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出现较大的差异,蒸制能够使其抗氧化能力增大,且蒸制2.5个小时的制佛手的抗氧化能力是所有炮制品中最强的。因此,可以认为2.5小时是最佳的蒸制时间。蒸制时间对水提取液的IC50值、A420nm值、总氨基酸含量、总糖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影响较大;总氨基酸含量、总糖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直接影响水提液的抗氧化能力;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越高,醇提液抗氧化能力越强;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发生水解转化,5-羟甲基糠醛累积,A420nm值变大,即颜色加深。证明了在炮制过程中,制佛手饮片发生了美拉德反应。4干燥工艺的研究与其他常规干燥方法比较,采用智能式常温厢式干燥机RTI-1干燥的佛手质量最好,因此,该方法应予以大力推广。5质量标准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初步拟定,制佛手饮片的含水量不得过13.0%。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初步拟定,制佛手饮片总灰分不得过10.0%。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初步拟定,制佛手饮片浸出物:热浸法,水溶性出物不得少于45.0%;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醇溶性出物不得少于15.0%。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初步拟定,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C28H34015)不得少于0.030%。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初步拟定,按干燥品计算,含5,7-二甲氧基香豆素(C11H10O4)不得少于0.50%。
赵秀玲[10](2012)在《佛手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佛手营养成分丰富,主要含有挥发油,香豆素、黄酮类、多糖类、无机元素和氨基酸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对佛手的生理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和保健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归纳与论述,为佛手在食品和医药上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金华佛手醇提取液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华佛手醇提取液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瑶医九龙十八症汤抗炎镇痛及对胃溃疡(胃热证)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胃溃疡的研究概况 |
1.1 现代医学对胃溃疡发病机制的认识 |
1.2 胃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 |
2 中医学对胃溃疡的研究概况 |
2.1 胃溃疡病名病位源流考 |
2.2 胃溃疡的病因病机 |
2.3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
3 瑶医学对胃溃疡的研究概况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疗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稠膏的制备 |
1.1 实验材料 |
2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分析讨论 |
3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镇痛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的影响 |
3.2.2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热板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5 分析讨论 |
4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抗炎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4.2.2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 |
4.2.3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
4.2.4 九龙十八症汤提取物对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
4.3 统计学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5 分析讨论 |
5 大鼠胃溃疡(胃热证)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5.1 实验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4 实验模型的选择和改良 |
6 九龙十八症汤对胃溃疡(胃热证)大鼠的疗效评价 |
6.1 实验材料 |
6.2 实验方法 |
6.3 统计学分析 |
6.4 实验结果 |
6.5 分析讨论 |
6.5.1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
6.5.2 九龙十八症汤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6.5.3 九龙十八症汤对胃溃疡(胃热证)作用的机理探讨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或索引 |
综述 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黄龙病的研究进展 |
1.2.1 黄龙病症状 |
1.2.2 黄龙病的病原研究 |
1.2.3 黄龙病的检测技术 |
1.2.4 黄龙病侵染对植株的影响 |
1.2.5 转录组学分析 |
1.3 佛手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3.1 佛手化学成分分析 |
1.3.2 佛手的药理作用 |
第二章 广佛手黄龙病的鉴定 |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试剂 |
2.1.3 仪器 |
2.2 方法 |
2.2.1 症状区分 |
2.2.2 引物设计 |
2.2.3 核酸的制备 |
2.2.4 PCR检测 |
2.2.5 酶切 |
2.2.6 qPCR检测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性状对比 |
2.3.2 PCR与产物酶切 |
2.3.3 qPCR分析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糖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1.1 植物材料 |
3.1.2 试剂 |
3.1.3 仪器 |
3.2 方法 |
3.2.1 淀粉含量的测定 |
3.2.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3.2.3 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标准曲线 |
3.3.2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淀粉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3.3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1.1 植物材料 |
4.1.2 试剂及其配制 |
4.1.3 仪器 |
4.2 方法 |
4.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4.2.2 MDA含量的测定 |
4.2.3 SOD活性的测定 |
4.2.4 POD活性的测定 |
4.2.5 CAT活性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2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MDA含量的影响 |
4.3.3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化学成分的影响 |
5.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5.1.1 植物材料 |
5.1.2 试剂 |
5.1.3 仪器 |
5.2 方法与结果 |
5.2.1 柚皮苷、橙皮苷和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测定 |
5.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
5.3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广佛手不同器官响应黄龙病侵染的转录组学研究 |
6.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6.1.1 植物材料 |
6.1.2 试剂 |
6.1.3 仪器 |
6.2 方法 |
6.2.1 转录组测序 |
6.2.2 蔗糖转化酶CmNI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转录组测序分析 |
6.3.2 蔗糖转化酶CmNI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6.4 讨论与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及处理 |
1.6 中止试验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两组剔除、脱落及终止情况比较 |
3.2 基线指标比较 |
3.3 临床疗效比较 |
3.4 安全性指标比较 |
讨论 |
1 研究结果分析 |
2 胆囊的生理病理 |
2.1 胆囊的生理 |
2.2 胆囊的病理 |
3 胆囊切除的现状 |
3.1 胆囊切除的指征 |
3.2 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 |
3.3 胆囊切除后的并发症 |
4 PCD诊疗现状 |
5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
6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立方依据 |
6.1 导师治疗PCD(肝郁脾虚型)的经验总结 |
6.2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的方义解析 |
6.3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治疗PCD有关的药理研究 |
7 不足与展望 |
7.1 不足 |
7.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 |
附录3 Bristol粪便评分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健脾调气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息肉术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选择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三)病例纳入标准 |
(四)病例排除标准 |
(五)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六)脾胃虚弱、瘀热互结证胃息肉的临床症状积分表 |
二.研究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治疗方案 |
三.观察指标 |
(一)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
(二)临床安全性观察指标 |
(三)远期随访观察 |
四.疗效评价 |
(一)临床症状疗效评价 |
(二)综合疗效评价 |
(三)安全性评价 |
(四)远期随访疗效评价 |
五.研究结果 |
(一)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
(二)两组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三)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四)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
(五)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六)两组远期复发率比较 |
讨论 |
一.现代医学对胃息肉的认识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1.Hp感染 |
2.胆汁反流 |
3.PPI的长期应用 |
4.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
(二)胃息肉与胃癌 |
1.影响胃息肉癌变的因素 |
2.胃息肉癌变的机制 |
(三)息肉的治疗 |
1.内镜下治疗 |
2.抗Hp治疗 |
3.手术治疗 |
二.各中医家对胃息肉的认识 |
三.导师治疗本病的经验 |
(一)病因病机分析 |
(二)处方及方义分析 |
四.现代药理研究 |
五.治未病思想与本病治疗的联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佛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本草考证及历史沿革 |
资源现状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质量控制因素 |
应用现状 |
讨论及展望 |
(6)金华佛手精油的提取、纳米乳制备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1 绪论 |
1.1 佛手概述 |
1.2 佛手精油的概述 |
1.2.1 佛手精油的组成 |
1.2.2 佛手精油的生理功能 |
1.2.3 精油的提取方法 |
1.3 纳米乳 |
1.3.1 纳米乳概述 |
1.3.2 纳米乳的制备方法 |
1.3.3 精油纳米乳的生理功能 |
1.4 立题背景与意义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水蒸气蒸馏法 |
2.2.2 酶法辅助水蒸气蒸馏法 |
2.2.3 佛手精油成分分析 |
2.2.4 佛手精油纳米乳的制备 |
2.2.5 佛手精油纳米乳的质量评价与表征 |
2.2.6 佛手精油及精油纳米乳的抑菌活性 |
2.2.7 佛手精油及精油纳米乳的抗肿瘤活性 |
2.2.8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水蒸气蒸馏法 |
3.1.1 单因素试验 |
3.1.2 正交试验 |
3.2 酶法辅助水蒸气蒸馏法 |
3.2.1 单因素试验 |
3.2.2 正交试验 |
3.3 佛手精油成分分析 |
3.4 佛手精油纳米乳的制备 |
3.4.1 油相配比对佛手精油纳米乳粒径和PDI的影响 |
3.4.2 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对佛手精油纳米乳粒径和PDI的影响 |
3.4.3 均质压力对佛手精油纳米乳粒径和PDI的影响 |
3.4.4 均质次数对佛手精油纳米乳粒径和PDI的影响 |
3.4.5 佛手精油纳米乳的表征 |
3.4.6 佛手精油纳米乳的稳定性 |
3.5 佛手精油及精油纳米乳的抑菌活性 |
3.5.1 佛手精油及精油纳米乳对不同致病菌的抑菌活性 |
3.5.2 佛手精油及精油纳米乳的MIC测定 |
3.6 佛手精油及精油纳米乳的抗肿瘤活性 |
3.6.1 佛手精油及精油纳米乳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
3.6.2 佛手精油及精油纳米乳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 |
3.6.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广佛手炮制前后成分及药效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佛手文献研究 |
1.1 佛手本草溯源 |
1.2 佛手化学成分研究 |
1.2.1 挥发油 |
1.2.2 黄酮 |
1.2.3 香豆素 |
1.2.4 多糖 |
1.2.5 其他成分 |
1.3 佛手药理作用研究 |
1.3.1 止咳平喘作用 |
1.3.2 抗肿瘤作用 |
1.3.3 免疫调节作用 |
1.3.4 调节中枢神经作用 |
1.3.5 调节胃肠平滑肌作用 |
1.3.6 降压作用 |
1.3.7 抑菌作用 |
1.3.8 其他作用 |
1.4 炮制研究 |
1.4.1 炮制历史沿革 |
1.4.2 现代炮制研究 |
1.4.3 相关药材炮制机理研究 |
1.5 小结 |
1.6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思路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广佛手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分析 |
2.1 药材的炮制 |
2.1.1 仪器与试药 |
2.1.2 方法与结果 |
2.1.3 小结 |
2.2 挥发油的提取 |
2.2.1 仪器与试药 |
2.2.2 方法与结果 |
2.2.3 小结 |
2.3 挥发油GC-MS分析 |
2.3.1 仪器与试药 |
2.3.2 方法与结果 |
2.3.3 小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佛手生/制饮片质量分析 |
3.1 仪器与试药 |
3.1.1 仪器 |
3.1.2 试药 |
3.2 方法与结果 |
3.2.1 方法 |
3.2.2 结果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佛手生/制饮片特征图谱研究 |
4.1 仪器与试药 |
4.1.1 仪器 |
4.1.2 试药 |
4.2 方法与结果 |
4.2.1 方法 |
4.2.2 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佛手炮制前后醇提取物活性分析 |
5.1 醇提物制备 |
5.1.1 仪器与试剂 |
5.1.2 方法与结果 |
5.2 MTT法测细胞生长活力 |
5.2.1 仪器与材料 |
5.2.2 方法与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佛手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2 药理作用 |
3 小结 |
(9)岭南特色饮片制佛手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佛手的研究进展 |
2 干燥技术的研究 |
3 美拉德反应 |
4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进展 |
5 评价与思路 |
第二章 制佛手饮片蒸制工艺的研究 |
1 蒸制时间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方法与结果 |
1.3 小结 |
2 蒸制时间对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的影响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小结 |
第三章 炮制机理初步研究 |
1 蒸制时间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方法与结果 |
1.3 小结 |
2 蒸制时间对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小结 |
3 蒸制时间对糖含量的影响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方法与结果 |
3.3 小结 |
4 蒸制时间对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影响 |
4.1 仪器与试药 |
4.2 方法与结果 |
4.3 小结 |
第四章 制佛手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
1 制佛手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方法与结果 |
1.3 小结 |
2 相关性分析 |
第五章 佛手干燥工艺的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 |
第六章 制佛手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
1 制佛手饮片性状和薄层鉴别的研究 |
1.1 仪器、试药与样品 |
1.2 方法与结果 |
1.3 小结 |
2 制佛手饮片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研究 |
2.1 仪器、试药与样品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小结 |
3 制佛手饮片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HMF含量测定 |
3.1 仪器与试药 |
3.2 方法与结果 |
3.3 小结 |
4 制佛手饮片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
4.1 仪器与试药 |
4.2 方法与结果 |
4.3 小结 |
5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佛手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佛手的生理活性成分 |
1.1 佛手多糖 |
1.2 佛手黄酮 |
1.3 佛手挥发油 |
1.4 无机元素、氨基酸及维生素 |
1.5 香豆素成分 |
1.6 其它 |
2 佛手生理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
2.1 佛手多糖 |
2.2 佛手挥发油 |
2.3 佛手黄酮 |
2.4 微量元素 |
2.5 其它 |
3 佛手保健功能 |
3.1 镇咳平喘祛痰抗炎 |
3.2 抗癌抑制癌细胞 |
3.3 免疫调节作用 |
3.4 抗氧化 |
3.5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
3.6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3.7 其它 |
4 结束语 |
四、金华佛手醇提取液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瑶医九龙十八症汤抗炎镇痛及对胃溃疡(胃热证)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包富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黄龙病侵染对广佛手不同器官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D]. 袁蒙.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3]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D]. 李娅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健脾调气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胃息肉术后的临床研究[D]. 吴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5]佛手的研究进展[J]. 张思荻,杨海燕,曾俊,李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8)
- [6]金华佛手精油的提取、纳米乳制备及活性研究[D]. 孙小涵. 江南大学, 2018(01)
- [7]广佛手炮制前后成分及药效变化研究[D]. 张林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5)
- [8]佛手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严玮.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08)
- [9]岭南特色饮片制佛手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D]. 陈燕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10]佛手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 赵秀玲. 食品工业科技, 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