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央隆起带深层层序地层学研究

古中央隆起带深层层序地层学研究

论文摘要

论文以层序地层学为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地球物理理论和构造理论,对古中央隆起带的层序地层及格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取得了一些认识。在认真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测井、钻井资料的研究,认为深层各个组的界面都是超层序界面,每个组都构成一个超层序,依此将目的层段划分为4个超层序。由于其古中央隆起带的区域构造特征,在其隆起上只发育登娄库组以上地层,所以以登娄库组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登娄库组地层在研究区内发育登二段、登三段和登四段地层,依据其界面的性质,将其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利用联井地震剖面的追踪对比,井震结合,建立了研究区深层地层的等时地层格架。通过对研究区构造沉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和湖平面变化等层序控制因素的分析,阐明了各种控制因素对层序发育的影响作用。研究认为,构造沉降是控制断陷期地层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是控制坳陷期地层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登娄库组地层进行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演化的分析,通过地球物理属性预测了登娄库组三段、四段地层的储层分布。登娄库组地层沉积相类型以河流相为主,其中登二段地层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登三段和登四段地层河道砂体十分发育,是本区重要的储层类型。通过对各地层之间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研究,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上超点及超覆范围,采用按构造等高线、地层尖灭线和地层超覆线及断层面相交的原则进行叠合,得出其相应界面的地层超覆圈闭平面分布图。最后,综合生、储、盖、圈闭等因素,指出了研究区内的有利勘探区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0.1 研究区勘探现状及存在问题
  • 0.2 层序地层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0.4 主要工作量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1.2 区域地质特征
  • 1.2.1 区域地层
  • 1.2.2 构造背景
  • 1.2.3 岩浆活动
  • 1.2.4 区域地质发展历史
  • 第二章 层序地层格架分析
  • 2.1 层序界面识别的依据及其特征分析
  • 2.1.1 层序界面识别的依据
  • 2.1.2 地震反射界面的标定
  • 2.1.3 层序界面特征
  • 2.2 准层序及体系域分析
  • 2.2.1 准层序
  • 2.2.2 准层序组及体系域
  • 2.2.3 层序及体系域特征分析
  • 2.3 地层格架的建立
  • 2.3.1 联井地层格架的建立
  • 2.3.2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
  • 2.4 层序控制因素分析
  • 2.4.1 构造因素对层序的控制作用
  • 2.4.2 气候因素对层序的控制作用
  • 2.4.3 沉积物供给速率对层序发育的影响
  • 2.4.4 海平面变化对陆相层序的影响
  • 2.4.5 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变化对层序的控制
  • 第三章 沉积体系特征分析
  • 3.1 沉积体系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 3.2 沉积体系类型及其特征
  • 3.2.1 河流相
  • 3.2.2 三角洲相
  • 3.2.3 扇三角洲
  • 3.2.4 辫状河三角洲体系
  • 3.2.5 湖泊体系
  • 3.3 登娄库组地层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演化
  • 3.3.1 联井沉积微相分析
  • 3.3.2 沉积体系特征平面特征
  • 3.3.3 沉积演化史分析
  • 3.4 登三四段储层预测
  • 3.4.1 登娄库组三段下部地层储层厚度特征
  • 3.4.2 登娄库组三段上部地层储层厚度特征
  • 3.4.3 登娄库组四段下部地层储层厚度特征
  • 3.4.4 登娄库组四段上部地层储层厚度特征
  • 第四章 地层超覆圈闭识别
  • 4.1 重大不整合面与储层及地层超覆圈闭的关系
  • 4.2 古中央隆起带具备形成大型地层圈闭的条件
  • 4.2.1 古中央隆起带的古地貌为其形成超覆圈闭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 4.2.2 钻井揭示和地震剖面特征表明登娄库组以下地层在隆起上有尖灭
  • 4.2.3 具有好的储层条件
  • 4.3 地层超覆圈闭特征
  • 第五章 有利勘探区带综合预测
  • 5.1 生储盖特征分析
  • 5.1.1 烃源岩条件
  • 5.1.2 油气运移条件
  • 5.1.3 储层特征
  • 5.1.4 盖层及储盖组合
  • 5.2 有利勘探区带预测
  • 5.2.1 第一套储盖组合天然气勘探前景分析
  • 5.2.2 第二套储盖组合天然气勘探前景分析
  • 5.2.3 第三套储盖组合天然气勘探前景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3)
    • [2].不整合对惠民中央隆起带油气成藏的作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22)
    • [3].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平衡剖面分析及差异隆升过程研究[J]. 山东国土资源 2018(08)
    • [4].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浅变质岩岩性测井解释及其应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20(02)
    • [5].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分析[J]. 岩石学报 2011(01)
    • [6].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气事件成藏规律[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3)
    • [7].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基岩气藏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2)
    • [8].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变速成图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06)
    • [9].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异常低压特征及成因分析[J]. 现代地质 2018(01)
    • [10].和田玉分布范围地质特征及资源概况[J]. 西部探矿工程 2012(12)
    • [11].远震P波层析成像研究羌塘中央隆起带深部结构[J]. 科学通报 2012(Z2)
    • [12].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识别的Fisher判别分析法[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9(01)
    • [13].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条件[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01)
    • [14].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中、西段及邻区中、下寒武统盐相关构造及其变形机理[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01)
    • [15].吐哈盆地火焰山中央隆起带稠油的成因[J]. 新疆石油地质 2010(02)
    • [16].松辽盆地中央隆起带变质岩潜山储层发育模式[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7].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技术探讨——以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泥浆侵入特性分析为例[J].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8(05)
    • [18].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深层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J]. 石油钻探技术 2011(03)
    • [19].吐哈盆地火焰山中央隆起带稠油的成因机制研究[J]. 吐哈油气 2009(01)
    • [20].西藏羌塘盆地中部发现中高级变质岩[J]. 地质通报 2008(03)
    • [21].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帚状构造”特征及其形成动力学机制[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06)
    • [22].珠江口盆地隆起区残留洼陷地质特征与石油勘探新领域[J]. 石油学报 2013(S2)
    • [23].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活动及其对海相克拉通解体的作用[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04)
    • [24].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史[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5].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新元古代造山型基底拼合带——来自深钻孔的碎屑记录证据[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6)
    • [26].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与邻区黏土矿物成岩演化及古地温变化[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10)
    • [27].藏北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下二叠统展金组沉积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古地理学报 2014(06)
    • [28].河北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J]. 沉积学报 2010(04)
    • [29].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良里塔格组预探阶段有利区带评价[J]. 特种油气藏 2018(06)
    • [30].火焰山中央隆起带安全快速钻井技术探讨[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6(09)

    标签:;  ;  ;  ;  ;  ;  

    古中央隆起带深层层序地层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