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电针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通过观察电针联合B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实验动物及分组SD健康幼鼠8只,体重约100g左右,雌雄不限,用来进行BMSCs原代培养。SD健康成年大鼠72只,体重250~3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四组:(1)PBS组:18只,脊髓ALLEN’S打击伤后在损伤临近区注射PBS;(2)BMSC组:18只,脊髓ALLEN’S打击伤后在损伤临近区注射5一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标记的BMSCs;(3)电针组:18只,脊髓ALLEN’S打击伤后24h进行电针治疗;(4)电针BMSC组(电针与BMSC移植联合应用):18只,受损脊髓移植BrdU标记过的BMSCs后24h进行电针治疗。以上各组分为3d、7d、14d三个时相点。2.指标检测(1)体外分离培养BMSCs,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2)移植后3天、7天、14天,应用CB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改善状况。(3)移植后3天、7天、14天,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损伤大鼠脊髓NGFmRNA表达变化情况。(4)于移植后第14天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rdU标记的BMSCs的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表达情况。结果:1.BMSCs的原代和传代培养:原代细胞呈集落趋势贴壁生长,分布不均匀。接种10天左右,细胞融合达90%以上,此时进行传代培养。传代后细胞增殖迅速,7天左右细胞即融合。传代后的细胞生长均匀,大部分呈长梭形。2.各时相点的各组动物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BMSC组、电针组与PBS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BMSC组与PBS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电针BMSC组与单纯BMSC组和单纯电针组比较,神经功能恢复的更好,评分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MSC组和电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BMSC组与电针组损伤脊髓NGFmRNA表达较PBS组有明显增加(P<0.05);电针BMSC组较PBS组表达增加更为明显(P<0.01);电针BMSC组与单纯BMSC组和单纯电针组比较NGFmRNA的表达亦有明显增加(P<0.05);电针组与BMS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BMSCs移植14d后,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表达NSE的百分率分别为:BMSC组为7.2%;电针BMSC组为7.9%。结论:BMSCs移植后可在宿主体内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电针促进移植的BMSCs在体内分化为神经细胞,以及电针与BMSCs移植联合应用,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是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其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