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初探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艺术学
作者: 李佳
导师: 胡平,徐湖平
关键词: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造型特征,彩绘,贴金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青州龙兴寺出土造像数量多、种类繁,雕造精美、彩绘富丽,是不可多得艺术珍品。这批造像的出土,为我们探索中国佛教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论述了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源流、造型特征、装饰手法及其与周边地区出土造像的关系四个方面内容。龙兴寺的佛教造像风格丰富多变,其中风格独特的东魏、北齐时期的作品广受关注。北齐时期龙兴寺造像区域性特征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从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的兴盛状况来看,青州佛教造像艺术的高度发展有其客观原因。佛事活动的繁荣,使得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部分承袭了北魏以来南朝造像的本土风格,与此同时,与古扶南国、狮子国等地的佛教文化交流也带来了印度佛教造像的笈多式风格。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青州地区的工匠根据本地的审美倾向进行创作,逐渐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征的青州风格造像特征。本文论述的另一个重点是龙兴寺造像的装饰手法,在追溯了彩绘、贴金工艺源流的基础上,探讨了龙兴寺造像中彩绘、贴金手法。龙兴寺造像还与周边诸城、博兴、临朐等地的出土造像有着紧密关联,了解这些地方出土造像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龙兴寺造像的造型风格特征和龙兴寺造像的重要地位。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选题的缘起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研究的视角
第一章 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的渊源及分类
第一节 龙兴寺佛教造像的渊源
第二节 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分类
第二章 龙兴寺佛教造像的造型特征
第一节 北魏末期以前龙兴寺造像的造型特征
第二节 北魏末期至东魏时期龙兴寺造像的造型特征
第三节 北齐时期龙兴寺佛教造像的造型特征
第三章 龙兴寺造像的彩绘贴金装饰手法
第一节 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彩绘装饰手法
第二节 龙兴寺佛教造像的贴金装饰手法
第四章 龙兴寺造像与周边其他地区造像的关系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背景
第二节 诸成、临朐、博兴等地出土的佛教造像
第三节 龙兴寺造像与诸城等地出土造像的相互关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详细摘要
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河北曲阳佛教造像地域风格研究[D]. 张保珍.南京艺术学院2014
- [2].稚拙雄浑[D]. 王晓珍.西北师范大学2006
- [3].北朝青州造像中“龙衔莲”图像研究[D]. 赵翔宇.山东师范大学2016
- [4].青州龙兴寺北齐佛教造像研究[D]. 张鑫.西安美术学院2015
- [5].中国古代佛像的造型语言及对当代雕塑的影响[D]. 赵滨.河北大学2012
- [6].唐代四川佛教造像中的“菩萨装佛像”研究[D]. 罗玲.四川大学2005
- [7].云纹模式研究[D]. 张蓓蓓.上海师范大学2013
- [8].北齐设计文化研究[D]. 蔺清.湖南师范大学2013
- [9].山东青州地区石窟造像艺术研究[D]. 于凌惠.齐鲁工业大学2013
- [10].山西阳高云林寺彩塑十八罗汉造型研究[D]. 贾宜潮.西安美术学院2014
相关论文
- [1].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弥勒图像与信仰[D]. 释见证(古骐瑛).四川大学2006
- [2].成都南朝佛教造像中的伎乐图像研究[D]. 常艳.四川大学2006
- [3].浅论通天岩石窟佛教雕塑艺术[D]. 江山.江西师范大学2007
- [4].宋代佛教雕塑与希腊古典雕塑之比较研究[D]. 李世伟.中央美术学院2005
- [5].唐代四川佛教造像中的“菩萨装佛像”研究[D]. 罗玲.四川大学2005
- [6].陕西北朝佛教造像碑初探[D]. 冯健.西北大学2005
- [7].南朝佛教造像研究[D]. 费泳.南京艺术学院2001
- [8].青州佛教造像艺术研究[D]. 董立军.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
- [9].北魏豫北佛教造像碑研究[D]. 张雅静.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
- [10].河洛地区北朝佛教造像碑研究[D]. 刘莉莉.郑州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