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研究

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研究

论文摘要

交往作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事实,但交往问题为人类理性所反思,并成为哲学、伦理学领域的前沿性课题还是比较晚近的事情。交往之所以成为时代的聚焦点,其因在于现代交往的异化。交往异化的深层本质是人的精神与价值的危机。人们在文化价值、伦理道德方面的种种困惑揭示了当代哲学、伦理学理论的匮乏与软弱。交往伦理理论的构建就是摆脱现代伦理学困境的一种尝试。在中国特有的“人伦”文化传统的背景下,交往伦理能够以其更为广阔的价值与意涵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在西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交往(话语)伦理学具有哲学范式与方法论的典范转换的重大意义。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主体间存在着一种完全不同于工具合理性的交往合理性,以交往合理性为基础发展出一个自主商谈的公共领域,就能够抗拒生活世界被殖民化的命运。话语伦理学是交往行为理论在实践领域里的延伸,寻求交往走向合理化的普遍性规范。具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交往主体,在没有任何强制与暴力压制的理想话语环境中,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与商谈,论证道德规则,达致沟通与理解。普遍化原则与话语原则是话语伦理学的灵魂,充分体现了其义务论、认知主义、普遍主义、形式主义的特征。在中国,从古代思想家的交往伦理思想中,可以提炼出中国传统交往伦理的理论模式,它存在于传统人伦社会,呈现出特殊的民族样态。具体说来,在交往主体上,求诸道德自我;在交往媒介上,强调语言的功用性与伦理意蕴;在交往境遇中,正视各种利益与矛盾冲突;在交往原则上,仁爱为本,经权结合,和谐为要;在交往宗旨上,至善为上。如此看来,中国传统“人伦”交往伦理与西方“话语”交往伦理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渊源,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以人伦为本位,注重对群体价值、情理方式、礼仪美德与善的追求;后者以个体为本位,重视对个体权利、理性价值、法律制度与正义的伸张。中国传统交往伦理内在的合理性价值因子形成了中国人不可摆脱的文化传统,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伦”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将中西交往伦理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整合,就能够得到一种崭新的现代交往伦理理论。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的存在根基就是生活世界。生活世界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与背景资源为交往行为提供价值与意义的根据来源。而生活世界因交互主体的建构呈现出交互主体性的特性。生活世界中两大交往领域——家庭与市民社会和由经济、行政所构成的制度系统相对立。在家庭交往中,家庭成员在这个直接、自然的伦理实体中创生着交往伦理精神;在市民社会交往中,公民在公开的、民主的公共领域内充分彰显交互性的自由意志,将交往伦理精神提升到一个反思性、批判性的高度。交往主体在生活世界中进行交往的过程,就是进行情理沟通与理性商谈的过程。前者希望通过心意感通、推己及人的人情互动之道来推进交往伦理关系的延续;后者希望采用理性商谈与对话的方式,在共同体中公正地分配权利与利益,从而达到彻底的理解与共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现代伦理学的困境与交往伦理的转折
  • 一、现代交往的异化
  • 1、马克思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交往异化理论
  • 2、现代交往异化的突出表现
  • 二、伦理学的困境
  • 1、事实与价值严格区分的困境
  • 2、普遍性伦理原则形成的困难
  • 3、现代伦理学的庸俗化
  • 三、交往伦理的转折
  • 1、“交往”的概念
  • 2、交往伦理的内涵
  • 3、交往伦理的转折性意义
  • 四、交往伦理与“人伦”文化传统
  • 1、“人伦”文化传统及其现实性
  • 2、“人伦”文化传统内在的交往价值合理性
  • 3、人伦背景与现代中国交往伦理
  • 第一篇 现代西方交往行为理论与交往伦理
  • 第二章 现代西方交往行为理论
  • 一、对现代性与意识哲学的反思
  • 1、对现代性的诊断
  • 2、对病症根源—意识哲学的追诉
  • 3、对意识哲学的现代批判
  • 二、语言哲学转向与交往行为理论
  • 1、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转向
  • 2、交往行为理论的普遍语用学基础
  • 3、“交往行为”的概念
  • 4、交往合理性
  • 5、交往行为与生活世界
  • 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学
  • 一、交往伦理与“话语”
  • 1、交往伦理是“话语”活动的伦理
  • 2、话语伦理的中心概念:“理解”
  • 二、话语伦理的论证过程
  • 1、交往资质
  • 2、理想的话语环境
  • 3、话语伦理的基本原则
  • 三、话语伦理学的价值合理性与缺憾
  • 1、实践理性的应用
  • 2、话语伦理学的特征
  • 3、话语伦理学的意义
  • 4、话语伦理学的缺憾
  • 第二篇 人伦交往与话语交往
  • 第四章 中国传统交往伦理的理论模式
  • 一、传统交往伦理思想的历时性考述
  • 1、孔孟荀的交往伦理思想:传统交往伦理的奠基
  • 2、董仲舒的交往伦理思想:传统交往伦理的异化
  • 3、朱熹的交往伦理思想:传统交往伦理的复归
  • 4、传统交往伦理的存在性确证
  • 二、传统交往伦理的理论模式
  • 1、交往主体—道德自我
  • 2、交往的媒介—汉语言
  • 3、交往的境遇冲突
  • 4、交往的道德原则
  • 5、交往的伦理宗旨
  • 第五章 传统“人伦”交往伦理与“话语”交往伦理
  • 一、中西交往伦理的社会渊源
  • 1、社会制度:宗法等级制与晚期资本主义
  • 2、社会结构:家国一体与家国分离
  • 二、中西交往伦理的价值取向
  • 1、人伦本位与个体本位
  • 2、情理交往与理性交往
  • 3、德性交往与规范交往
  • 4、“礼”取向与法律取向
  • 三、中西交往伦理的文化整合
  • 1、交往共同体与个体的结合
  • 2、情、理、法的结合
  • 3、德性与规范的结合
  • 第三篇 人伦背景下的现代交往伦理形态
  • 第六章 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的根基:生活世界
  • 一、“生活世界”的内涵
  • 二、家庭:生活世界中的交往领域之一
  • 1、交往的始点
  • 2、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实体
  • 3、“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精神”
  • 三、市民社会:生活世界中的交往领域之二
  • 1、市民社会交往的文明形态
  • 2、市民社会交往的经济形态
  • 3、市民社会交往的文化形态
  • 四、生活世界的特性
  • 1、文化价值性
  • 2、交互主体性
  • 3、生活世界中的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
  • 第七章 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的理论形态
  • 一、相互尊重的情理沟通过程
  • 1、性情与心意感通
  • 2、情理与沟通智慧
  • 3、人情互动与交往伦理关系的延续
  • (1) 人情互动的实质
  • (2) 人情互动的规律
  • 二、相互理解的理性商谈过程
  • 1、交往理性与商谈
  • 2、语言、意义与理解
  • 3、伦理共识与宽容
  • 三、人伦交往的伦理原则与规范
  • 1、人伦交往的特殊伦理原则
  • 2、人伦交往的特殊道德规范
  • (1) 尊重
  • (2) 诚信
  • (3) 中庸
  • 结语:心灵的感通与理性的理解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类本质与自主——哈贝马斯对自由优生学的批判[J]. 哲学分析 2020(01)
    • [2].哈贝马斯的反思理论及当代性——以《认识与兴趣》为中心的讨论[J]. 理论界 2020(04)
    • [3].伦理自主的反应——从回返中走出的《于尔根·哈贝马斯》[J].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0(03)
    • [4].关于现代自我认同的争论——泰勒与福柯、哈贝马斯之争[J]. 哲学研究 2020(06)
    • [5].论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之思——基于情感视角的分析[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7)
    • [6].哈贝马斯社会整合理论中共同体的三个基本层面[J]. 哲学研究 2019(10)
    • [7].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S2)
    • [8].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认知演化图景[J]. 青海社会科学 2016(05)
    • [9].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思想解析[J]. 求索 2015(12)
    • [10].浅析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及其意义[J]. 商 2015(52)
    • [1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批判性探析[J]. 青年记者 2016(27)
    • [12].交往、规范与制度:哈贝马斯与马克思批判指向的比较[J]. 哲学研究 2014(09)
    • [13].哈贝马斯妙劝听众[J]. 幽默与笑话 2020(07)
    • [14].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思考[J]. 求知导刊 2015(14)
    • [15].基于哈贝马斯理论的沟通模式在急诊护患沟通中的应用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 2020(03)
    • [16].哈贝马斯科技意识形态论述评[J]. 理论界 2020(06)
    • [17].颠倒的“生活世界”——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系统”二元论社会结构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8].哈贝马斯与阐释学:从理解到生活世界(英文)[J]. 文艺理论研究 2019(02)
    • [19].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转变及当代启示[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22)
    • [20].寻找一个完整而非碎片化的哈贝马斯——谈“公共领域”思想及其发展[J]. 新闻界 2018(05)
    • [21].哈贝马斯法律商谈与法律合法性关系的研究[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22].事实性与有效性的双重张力——读哈贝马斯《事实与规范之间》[J]. 研究生法学 2015(05)
    • [23].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成、发展及影响[J]. 学理论 2015(10)
    • [24].哈贝马斯《欧盟危机:一种反应》评介[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3(03)
    • [25].哈贝马斯建构的交往集合[J]. 青年记者 2014(16)
    • [26].先验反思与批判自我反思——哈贝马斯的反思范畴的深层解读[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7].哈贝马斯话语民主理论探析[J]. 黑龙江史志 2010(03)
    • [28].哈贝马斯后期著作中的“合法化危机”[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05)
    • [29].评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J]. 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2010(02)
    • [30].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9)

    标签:;  ;  ;  ;  ;  ;  

    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