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实施内部管理

企业如何实施内部管理

一、如何实施企业内部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锐杰[1](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张强,葛佳鑫[2](2021)在《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跨国并购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推向了高潮。然而跨国并购过程复杂、风险丛生,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文章以汤臣倍健跨国并购LSG为例,追溯了汤臣倍健从2018年高溢价收购LSG到2019年受到电商法冲击,公司业绩因计提巨额商誉减值惨遭"滑铁卢"的全过程。分析汤臣倍健首次海外并购所遭遇的行业政策风险以及控制措施,旨在为其他有意跨国并购的企业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建议。

韩璐[3](2021)在《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数字化时代,零售商、分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对供应链的期待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并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运营,供应链管理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然而,对于生产环节众多、管理内容复杂的制造企业来讲,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转型方案与业务需求脱节、转型管理效率低下等原因致使很多实践以失败告终。关于制造企业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问题,目前行业和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往往将管理、技术以及组织支持相混淆,对转型驱动要素、转型机理、转型研究方法以及转型管理方案尚无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建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管理层面对以上不足展开深入研究,帮助制造企业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形成理论认识与进行科学管理。本文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出发,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信息管理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三个关键驱动要素,即数据管理(对数据资源的获取与管理)、信息融合(对信息到相关决策点的可达性管理)以及智能优化(对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点的系统性优化),构建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并分析运作管理中三个驱动要素的内在联系,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思想进行系统阐述,所提出的观点得到了上市公司真实数据的实证支持。另外,本文提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的研究方法,为驱动要素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指导。基于所提出的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和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本文对每一个驱动要素展开了进一步研究。首先为驱动要素构建完整的管理内容体系,帮助制造企业明确驱动要素的管理范围。然后针对驱动要素关键问题的管理需求构建决策模型,依据建模结果制定驱动要素的管理方案。最后结合驱动要素的数字化属性,提出管理方案中不同对象的管理策略,帮助企业实现驱动要素的高效管理。实例分析章节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数据管理决策模型对数据的相对重要性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所提出的信息融合仿真模型对信息的关联性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所提出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对决策效用的提升具有良好的规划能力。本文的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阐明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现有研究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尚不完整或者分散于人力资源等供应链管理之外的领域,对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的管理分析不够聚焦与完善,缺乏综合性研究视角。为了分析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问题,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出发,结合数字化特点与信息管理学理论,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系统性地提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要素——数据管理、信息融合以及智能优化,构建了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探讨了驱动要素的运作机理与递进关系,从理论角度阐明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并且通过上市公司的真实数据,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所提出的驱动要素和驱动机理进行验证,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提出驱动要素和驱动机理的有效性。(2)构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决策模型。现有文献对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管理方面的讨论多为定性分析,没有考虑投入产出效率问题。为了提升数据管理效率、有效分配企业资源和精力,本文针对数据管理的方案制定问题,建立了数据管理体系,构建了基于DEMATEL方法和HOQ方法的数据管理决策模型,从信息需求决定数据需求的角度,对数据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区分,依据结果提出数据的分级管理方案,并且结合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属性提出不同分级中数据的管理建议,从而实现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的高效管理。(3)构建了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决策模型。以往对于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管理决策方面的研究多为单一管理点的决策效率提升,没有考虑所有管理点的整体决策效率问题。为了系统性地提升智能优化的决策效率,以及帮助企业在有限的计算能力与众多优化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本文针对智能优化的路径规划问题,建立了智能优化体系,构建了基于ISM方法和NK模型的智能优化决策模型,从系统结构、优化目标、决策效用三个角度对所构建的智能优化分析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求解出提升整体决策效用的最佳优化路径作为智能优化的路径方案,从而实现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的高效管理。本研究针对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提出了转型驱动机理;针对转型驱动要素管理的深入研究问题形成了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针对转型管理内容零散不全问题构建了驱动要素的内容体系与架构;针对转型管理效率问题分别构建了转型驱动要素决策模型与管理方案。综上所述,本文从管理与决策的角度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案,有利于构建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理论;有利于建立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体系;并且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管理效率。

黄超梅[4](2021)在《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组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全球的共识,发达国家区域较早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政策体系相对完善与成熟。在国际营造的绿色发展氛围下,全球领先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积极性高,但是不同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存在差异,这是由一系列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导致的。不同驱动因素在产生高水平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发挥作用不同,产生高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因素组合路径可能不止一种。因此,本文分析了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并探索其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与实践的复杂因果模式。本文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制度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复杂理论,分析国内外现有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内容分析与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进展。接着,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评价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两组人员对领先制造企业环境相关材料按照0-4进行内容编码,将编码情况汇总再对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进行简单统计分析。再次,确定国家经济、环境政策、行业类型、来自行业竞争对手的绿色实践压力、可持续消费市场份额与企业资源能力水平六个因素,作为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驱动因素。最后,通过Osiris数据库、联合国发布数据与企业官网公布数据,搜集各变量数据,并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与实践水平的因果模式。结果表明:第一,在驱动领先制造企业实施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模式中,国家经济与环境政策为必要条件,企业总部所在国家给予其一定的经济与环境政策支持。第二,竞争对手是实施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行业竞争对手施加的绿色竞争压力,在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关系一致,在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关系不一致,该变量可弥补企业资源能力的缺失推动其实现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第三,可持续消费市场与资源能力在推动高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关系不一致,所以该变量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第四,根据特有因素,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驱动模式划分为四种强主导类型,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因素的驱动模式划分为七种弱主导类型。第五,高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企业的子实践中,与企业内部相关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与内部管理子实践做得较好,与供应商和客户合作的绿色采购、下游客户在环境方面的合作子实践做得较差。

赵淑敏[5](2021)在《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明确将加大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医药行业呈现出高速稳定发展的态势。然而,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政策约束和外部环境影响下,医药行业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放慢,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由于我国政策对于医药行业有着严格的标准,医药企业存货的各项成本费用较高,依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医药企业的库存成本占比高达百分之三十。因此不断改善医药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将对防止舞弊、降低损失、提高获利能力以及保障资产安全、完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通过对存货内部控制相关文献的研究可发现,当前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对存货进行设计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结合存货内部控制方面的理论,综合考虑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现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以PC医药公司存货的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公司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进一步提出能够保障存货内部控制实施的措施,最终得出结论。本文主要从以下七部分对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进行优化研究:第一章为绪论,在背景分析及对国内外存货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对内部控制及存货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的梳理,为下一步研究分析做理论铺垫;第三章主要介绍了PC医药公司基本情况、PC医药公司存货现状、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现状并对PC医药公司存货的内部控制进行了现状调查;第四章对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的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该流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第五章是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的优化方案,首先确立优化的目标和原则,然后对其各个流程进行优化设计;第六章为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第七章为研究结论和展望,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能够为PC医药公司存货的内部控制形成切合企业实际的报告,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与方法借鉴,促使其加强公司存货的内部控制管理,实现长远发展。同时可供其他同类型医药企业进行参考或借鉴。

王悦[6](2021)在《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1月1日起新审计准则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贯穿审计准则。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选择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客户。对于风险较大的客户则采取增加审计证据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确保其风险在事务所可接受范围内。事务只有通过准确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才能持续的修订和调整审计计划,合理安排审计风险应对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保证审计质量。论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Z事务所为例,对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评价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通过审计底稿的学习和实地调查,发现Z事务所在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存在风险评估难、未能正确设定审计风险、未能定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未能依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准确计算检查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选定合适的审计风险评价指标和重大错报风险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专家打分法,构建模型量化审计风险,对事务所原有的定性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量化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计算检查风险数值,以计算出的检查风险的高低科学安排审计资源及后续的审计流程。为了检验定量分析模型的科学性,选取Z会计师事务所R项目进行了验证,结合企业的信息及专家打分的结果,对该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认为,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运用该模型定量评价审计风险是可行的。这一研究及构建的定量分析模型为Z事务所及类似的审计机构合理评价审计风险提供了方法参考。

倪静洁[7](2021)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文中研究表明创新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热情和投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强弱,但创新投资的高风险特征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意愿并制约着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创新风险控制能力,不仅关乎企业创新热情和创新投入积极性,而且关乎企业创新的效果和效率。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企业目标实现的,全员参与的风险控制过程。因此,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内部控制,对于高效管控企业创新风险,促进和保障企业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建设和运行内部控制以促进企业创新,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已有研究大多以披露的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信息为基础,通过计算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指数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有效性指标,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由于这些做法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因而得出的结论莫衷一是。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是国际上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通行标准。由于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必然存在该类型缺陷,说明其内部控制无效;没有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有的可能隐瞒了重大缺陷,更多的可能确实没有重大缺陷。因此,就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总体情况而言,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可以客观地表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差,即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可以客观表征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而且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视角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对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促进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那么,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尚未有文献专门对该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毫无疑问,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是直接受制于企业管理层的动机选择行为。那么,管理层动机选择行为如何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切合实际环境,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就需要研究不同外部信息环境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究竟怎样?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选取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首先,分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总体影响,并运用DID模型等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利用系数乘积法验证其中介路径;其次,结合风险认知理论、内部控制免疫系统论,分析管理层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动机选择行为对上述基础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调节效应检验方法进行验证;最后,考虑到内外部信息环境的互动作用,在前述理论基础之中嵌入分析师关注的信息解读作用与压力施加作用,媒体关注的信息传播效应与市场压力效应,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受托人利益保护和自我利益保护,分析外部信息环境对前述基础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运用调节效应检验方法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相较于未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在披露该信息后创新投入水平显着下降,即无效的内部控制会显着抑制企业创新投入,代理成本、风险承担和融资约束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2)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仅存在于非主动披露该信息的企业中;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整改信息披露越充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越小;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及时性不会显着影响该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3)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随着分析师关注程度的提高而加大;媒体关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整体上不会显着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进一步区分媒体导向和机构投资者类型发现,市场导向媒体关注程度和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越大。本文的主要理论创新在于:第一,从更客观的重大缺陷信息披露这一新的观察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视角揭示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路径机理,不仅有助于更可靠地认识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克服已有内控有效性测度方法不科学造成的研究结论纷争,而且丰富了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第二,考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主动性、整改信息披露以及披露及时性等管理层动机选择行为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机制,深化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内在形成机理认识,丰富了管理层动机选择行为后果影响研究文献;第三,考察分析师关注、媒体关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等主要外部信息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机制,揭示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机理,丰富了分析师关注、媒体关注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后果影响研究文献。本文的主要实践意义在于:(1)从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来看,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积极提高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主动性、及时性和整改有效性,优化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行为,缓解、消除和扭转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及其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依据;(2)从优化政府监管来看,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法规,促进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优化,推动内外部信息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企业主动、及时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真进行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提供经验证据;(3)从提高投资者决策效率来看,研究结论可以为投资者根据管理层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动机选择行为和外部信息环境因素,准确判断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理性做出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启示。

李燕[8](2021)在《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以X事务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严重破坏市场诚信基础和投资者的信心,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中介机构因虚假陈述责任纠纷被提起诉讼案件越来越多。都说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命线,但是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不难看出会计师事务所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严重的审计质量问题,排除国家政策、行业监管等外部因素,事务所自身内部治理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意义,紧接着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理论基础,以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分析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通过解读中注协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并结合相关文献,提取核心指标,样本选取为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并将其在当年度被审计事务所对应的内部治理、财务指标等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利用琼斯模型计算出可操纵盈余值,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后引入X会计师事务所个案做系统研究,深刻了解事务所内部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引发审计失败的原因。研究发现,完善事务所内部治理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基于以上研究对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事务所稳定发展尽一份力。

陈诚[9](2021)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入推进,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态势不断加剧,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风险和挑战,这也使得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须更加关注工程项目绩效管理,在保证企业效益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最基础的组织和生产单元,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的重要窗口,是企业战略实施落地、国际化水平、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载体。国际工程管理是典型的跨国经营业态,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碰撞、冲突到融合、发展创新的过程。国际工程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法律规范、地理环境等客观环境下,团队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念、语言文化、心理特征、知识技能、行为模式等也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多元文化因素大大提升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文化风险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基于此,国际工程项目绩效不能简单地以工期进度、财务成本等传统的指标维度衡量,更需要建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绩效评价体系。本研究基于国际工程多元文化视角,梳理分析多元文化与国际工程绩效管理之间的影响关系和模型,以有效识别异质文化所导致的文化冲突、文化风险对项目绩效的影响。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方法,建立兼顾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系统科学的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体系。基于以上研究和G公司的实际,开展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应用分析,制定G公司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实施策略,以有效消除异质文化冲突和风险,促进项目文化融合,提升G公司跨文化管理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水平,有效促进企业战略实施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绩效管理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王宇菲[10](2021)在《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峰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资助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表明未来几十年,大幅度降低碳强度将成为中国的核心目标,这种气候雄心对于中国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企业作为全面绿色转型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主要载体,是吹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冲锋号,其核心在于通过采取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积极降低气候环境风险,进而保护维系生产力发展的生态环境根基。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学者们已经就企业的环境管理对策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知。例如,在环境方面的投资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对于企业以及所处环境来说,积极主动的环境行为通常会比被动消极的环境行为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等。但现如今,随着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断增强,以及在动态竞争市场中经营和获利结构的不断转变,在环境方面的投入早就不是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反而可能会为企业在经济方面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不仅如此,在实施环境战略的过程中,企业也没有必要一味的寻找更加积极的环境策略来应对环境问题,考虑到中国的组织情境以及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寻找合适的战略类型才是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平衡企业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找到适合企业的环境治理发展路径成为了学界和业界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共同思考的话题。纵观现有关于生态环境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已经对企业环境责任的驱动因素以及一些结果因素进行了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首先,现有研究探讨了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绩效尤其是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究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环境责任以及企业环境责任究竟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但忽略了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并不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产生的战略决策,其作用效果也并不是仅仅是体现在企业某一年度或某几个年度的绩效水平上,忽视了企业环境责任在企业内部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其次,学界对于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对于二者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均进行了较为丰富的验证,但是很少有研究将二者进行维度划分,并就不同维度之间的影响系数进行比较。事实上,无论是企业环境战略还是绿色创新都是多元化的概念,概念本身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将其作为单一变量进行研究和验证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以偏概全的问题,没有办法彻底厘清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现有研究在结果变量的选择上都比较偏向于企业绩效,比较少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进行测量。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侧重于企业通过生产和运营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很难对其进行量化。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企业可持续性这一变量来衡量企业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企业可持续性这一概念更加侧重于企业为了达成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所做出的全部努力,是量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此外,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治理将是伴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话题,企业想要在长期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可持续性。环境治理也并不是依存于个别政策或者是个别战略决策而单独形成的企业工作任务,而应该是企业核心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弥补前文阐述的研究不足,本研究以自然资源基础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环境责任—企业环境战略—绿色创新—企业可持续性”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在理论框架中引入了利益相关者整合作为调节变量。此外,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应用,解决企业在环境治理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见和实践矛盾,本研究将悖论理论应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当中。在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悖论观点中明确表明,不同的可持续性目标之间存在紧张关系,这些目标虽然看似相互冲突,但也相互依存。通过接受和认知这种紧张关系,悖论视角使决策者能够同时实现相互竞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悖论的观点为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卓越贡献创造了余地,因为它把环境和社会问题本身视为企业目的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在将悖论理论的三个悖论基本范式,归属悖论,学习悖论和绩效悖论应用到企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当中后,本研究提出了三个企业在环境领域面临的悖论,第一,企业在选择忠于股东经济利益和承担社会及环境责任之间存在目标决策悖论。企业需要在追求经济效益和承担社会及环境责任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第二,企业在选择稳固型变革和对整个产业结构和经营理念进行更新升级之间存在成本决策悖论。企业需要在追求稳定变革,应对环境变化和积极进行全面变革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第三,企业在可持续性的三个维度重要性之间存在选择决策悖论。在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个维度当中,企业不一定要无条件将经济可持续性放在核心的地位,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同样是值得企业追求的重要指标,且三者之间并不一定是相互抑制的关系。本研究以主要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北地区的200多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性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企业环境战略和绿色创新能够分别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以及共同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第二,在对各个维度的主效应和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时,研究发现,企业环境责任对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并不显着,并且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也不显着,这也导致反应型环境战略和绿色产品创新及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着。除此之外,企业环境责任对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能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反应型环境战略,前瞻型环境战略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均被证实,以及绿色产品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仍然能够起到显着的中介作用。在对链式中介作用进行检验时,除了反应型环境战略与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过程创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不成立之外,其他变量维度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均被证实是正向显着的;第三,在对不同维度中介变量的中介系数进行分析时,研究发现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可持续之间的中介关系中,反应型环境战略比前瞻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绿色产品创新比绿色过程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社会可持续性的中介关系中,前瞻型环境战略比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在企业环境责任与环境可持续性的中介关系中,前瞻型环境战略比反应型环境战略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绿色过程创新比绿色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影响系数更大;第四,在对调节效应进行分析时,本研究得出结论利益相关者整合能够在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以及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环境战略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且各个维度的正向调节作用均被验证是成立的;最后,企业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影响系数均为正,表明三个维度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一方面以自然资源基础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由企业环境责任、企业环境战略、绿色创新、企业可持续性和利益相关者整合为主体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悖论理论引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当中,在悖论理论的基本悖论范式基础上,总结了现今环境管理领域最值得关注的三个悖论,对基本理论框架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进行了进一步展开;另一方面,本研究将变量进行了维度划分,不仅对各个维度的单独影响进行了分析,还对不同变量维度影响系数进行了对比,为企业寻找针对环境问题的最优路径提供了思路。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拓宽了有关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的研究领域,对于企业环境责任与企业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同时对管理者在面对环境问题时的思维模式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帮助企业更加全面且辩证地认识企业应该怎样实现自身的“绿色化”。

二、如何实施企业内部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实施企业内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方法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结论

(2)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案例介绍
    1.1 并购双方简介
    1.2 并购动因
    1.3 并购过程
    1.4 并购后业绩变脸
2 政策风险控制分析
    2.1 电商法的颁布对汤臣倍健跨国并购所带来的行业政策风险
    2.2 汤臣倍健未能成功防范行业政策风险的原因
    2.3 汤臣倍健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3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应如何应对行业政策风险
    3.1 跨国并购前密切关注与标的企业相关行业政策
    3.2 签订对赌协议
    3.3 加强并购整合
4 结束语

(3)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相关概念
        1.2.2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分析
        1.2.3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思路
    1.3 研究意义
    1.4 范围界定
        1.4.1 研究层面界定
        1.4.2 企业类型界定
        1.4.3 供应链管理范围与成员地位界定
        1.4.4 词汇用语简写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相关基础理论与方法
    2.1 基础理论
        2.1.1 供应链管理理论
        2.1.2 信息管理学理论
        2.1.3 系统工程理论
    2.2 模型方法
        2.2.1 统计分析方法
        2.2.2 复杂系统分析方法
        2.2.3 仿真分析法
    2.3 本章小结
3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分析
    3.1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问题分析
        3.1.1 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业务需求
        3.1.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内涵与目标
        3.1.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基本原则
    3.2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及概念模型
        3.2.1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难点
        3.2.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提出
        3.2.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概念模型
        3.2.4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运作管理
    3.3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机理实证检验
        3.3.1 实证方法与数据的选择
        3.3.2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测量与分析
        3.3.3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作用验证与分析
    3.4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驱动要素研究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数据管理决策
    4.1 转型数据管理问题提出
        4.1.1 数据管理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4.1.2 数据管理的目标与问题描述
        4.1.3 数据管理的研究思路
    4.2 转型数据管理系统分析
        4.2.1 数据管理的数字化属性
        4.2.2 数据来源分类
        4.2.3 数据内容与作用
        4.2.4 数据管理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4.3 基于信息需求的转型数据管理决策建模
        4.3.1 决策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4.3.2 基于DEMATEL方法的信息需求重要度建模
        4.3.3 基于HOQ方法的数据管理要素重要度建模
    4.4 基于信息需求的数据管理方案制定
    4.5 本章小结
5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信息融合建模
    5.1 转型信息融合问题提出
        5.1.1 信息融合的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5.1.2 信息融合的目标与问题描述
        5.1.3 信息融合的研究思路
    5.2 转型信息融合系统分析
        5.2.1 信息融合的数字化属性
        5.2.2 信息的内容与作用
        5.2.3 信息融合的主要环节
        5.2.4 信息融合与业务流程的关系
    5.3 基于业务流程的转型信息融合仿真建模
        5.3.1 仿真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5.3.2 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Petri网建模
        5.3.3 网系统的关联信息要素识别
    5.4 基于业务流程的信息融合方案制定
    5.5 本章小结
6 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智能优化决策
    6.1 转型智能优化问题提出
        6.1.1 智能优化业务需求与管理原则
        6.1.2 智能优化目标与问题描述
        6.1.3 智能优化的研究思路
    6.2 转型智能优化系统分析
        6.2.1 智能优化的数字化属性
        6.2.2 智能优化的内容与作用
        6.2.3 智能优化系统架构
        6.2.4 智能优化与决策效用的关系
    6.3 基于决策效用的转型智能优化决策建模
        6.3.1 决策模型的选择与适用性
        6.3.2 基于ISM方法的智能优化结构建模
        6.3.3 基于NK模型的智能优化路径建模
    6.4 基于决策效用的智能优化方案制定
    6.5 本章小结
7 实例分析
    7.1 实例介绍
    7.2 数据管理决策分析
    7.3 信息融合建模分析
    7.4 智能优化路径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组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研究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
        2.1.2 制度理论
        2.1.3 资源基础理论
        2.1.4 复杂理论
    2.2 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的国内外研究
        2.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2.2.2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驱动因素关系
    2.3 内容分析法相关的研究
    2.4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相关的研究
    2.5 研究评述
3 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分析
    3.1 内容分析法与样本的选择
        3.1.1 内容分析法研究步骤
        3.1.2 样本选择
    3.2 量化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水平
        3.2.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指标构建
        3.2.2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内容编码
        3.2.3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编码信效度检验
        3.2.4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整体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领先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组态分析
    4.1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与驱动因素
        4.1.1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步骤
        4.1.2 驱动因素指标确定
        4.1.3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4.2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过程
        4.2.1 变量校准
        4.2.2 必要条件检验
        4.2.3 真值表分析
        4.2.4 稳健性分析
    4.3 模糊集定性比较结果分析
        4.3.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条件组合构型
        4.3.2 高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模式分析
        4.3.3 高与非高水平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模式子实践分析
    4.4 驱动模式实践分析
        4.4.1 加强国家经济支持营造重视环境氛围
        4.4.2 塑造面向工业企业绿色竞争力
        4.4.3 提升客户与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意识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1 主要研究结论
        5.1.2 政策建议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与实践水平校准锚点分布图
附录 B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与实践水平校准后数值
附录 C 全球领先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子实践均值
致谢

(5)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存货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2.1.2 内部控制的要素
    2.2 存货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2.1 存货内部控制的含义
        2.2.2 存货内部控制的目标
        2.2.3 存货内部控制的内容
        2.2.4 存货内部控制的风险点
第三章 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现状
    3.1 PC医药公司基本情况
        3.1.1 PC医药公司简介
        3.1.2 PC医药公司组织架构
    3.2 PC医药公司存货现状
        3.2.1 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
        3.2.2 存货的周转情况
    3.3 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现状及分析
        3.3.1 存货采购环节内部控制现状
        3.3.2 存货入库环节内部控制现状
        3.3.3 存货仓储环节内部控制现状
        3.3.4 存货出库环节内部控制现状
        3.3.5 存货内部控制流程缺陷分析
    3.4 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现状调查
        3.4.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4.2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3.4.3 调查问卷与访谈的结果
第四章 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4.1.1 存货采购环节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4.1.2 存货入库环节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4.1.3 存货仓储环节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4.1.4 存货出库环节内部控制流程存在的问题
    4.2 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的成因分析
        4.2.1 存货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4.2.2 存货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4.2.3 存货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4.2.4 存货内部控制监控不力
第五章 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的优化方案
    5.1 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5.1.1 优化设计的目标
        5.1.2 优化设计的原则
    5.2 存货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设计
        5.2.1 存货采购环节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设计
        5.2.2 存货入库环节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设计
        5.2.3 存货仓储环节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设计
        5.2.4 存货出库环节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设计
第六章 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6.1 建立健全存货风险评估体系
        6.1.1 搭建风险评估系统
        6.1.2 计算风险值
    6.2 改善存货的内部控制环境
        6.2.1 增强业务人员能力素质
        6.2.2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6.2.3 提升存货内部控制执行力
    6.3 加快存货内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6.4 改善存货监督考核制度
        6.4.1 改善存货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6.4.2 改善存货内部控制考核制度
    6.5 加大存货内部控制的监控力度
        6.5.1 提高供应链存货管理一体化
        6.5.2 制定合理的仓库绩效管理办法
        6.5.3 增加对供应商的日后监督机制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审计风险
        2.1.2 审计失败
        2.1.3 风险导向审计
        2.1.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信息经济学理论
    2.3 审计风险评价的方法
第三章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Z会计师事务所现状
        3.1.1 Z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3.1.2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的现状
    3.2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2.1 审计风险评估过分依赖审计人员职业判断
        3.2.2 审计风险未能定量评估
        3.2.3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不合理
        3.2.4 审计风险评估程序未得到充分运用
第四章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方法的改进
    4.1 引入模型定量评估审计风险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估模型的步骤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案框架
    4.2 审计风险的定量分析
        4.2.1 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4.2.2 建立评判集
        4.2.3 构建权重集
        4.2.4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4.2.5 审计风险综合评估
    4.3 重大错报风险的定量分析
        4.3.1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3.2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判断集
        4.3.3 构建重大错报风险权重集
        4.3.4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模糊关系矩阵
        4.3.5 重大错报风险综合评估
    4.4 定量计算检查风险
        4.4.1 计算检查风险
        4.4.2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第五章 审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应用于R项目案例研究
    5.1 R项目简介
        5.1.1 R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5.1.2 R公司内部因素分析
    5.2 审计风险评估模型的运用
        5.2.1 审计风险评估
        5.2.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5.2.3 评价结果分析
    5.3 定量计算检查风险
        5.3.1 计算检查风险
        5.3.2 Z事务所风险控制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Z会计师事务所计划阶段审计风险评估表
    附录二 R项目重大错报风险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三 R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评价调查表
    附录四 审计风险评价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
        1.2.2 创新投入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研究
        2.1.1 内部控制整体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
        2.1.2 内部控制各要素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
    2.2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2.2.1 内部因素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研究
        2.2.2 外部因素对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研究
    2.3 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研究
        2.3.1 信息披露整体质量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
        2.3.2 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
    2.4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动机选择与经济后果研究
        2.4.1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动机选择研究
        2.4.2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信号理论
        3.1.4 理论基础小结
    3.2 研究框架
        3.2.1 内控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内在联系及其影响因素
        3.2.2 管理层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动机选择行为的突出表现
        3.2.3 外部信息环境构成主体选择
        3.2.4 研究框架的构建
第4章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总体影响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回归结果与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4.4 进一步研究:影响路径分析
        4.4.1 基于代理成本的证据
        4.4.2 基于风险承担的证据
        4.4.3 基于融资约束的证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理层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动机选择行为的调节作用
    5.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1.1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主动性的调节作用
        5.1.2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信息披露的调节作用
        5.1.3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及时性的调节作用
    5.2 研究设计
        5.2.1 变量定义
        5.2.2 模型构建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回归结果与分析
        5.3.4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外部信息环境的调节作用
    6.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6.1.1 分析师关注的调节作用
        6.1.2 媒体关注的调节作用
        6.1.3 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作用
    6.2 研究设计
        6.2.1 变量定义
        6.2.2 模型构建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回归结果与分析
        6.3.4 稳健性检验
    6.4 进一步研究:媒体关注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异质性调节作用
        6.4.1 媒体关注的异质性调节作用
        6.4.2 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异质性调节作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8)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以X事务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
        1.2.1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的概念
        2.1.2 审计质量的概念
    2.2 内部治理相关理论
        2.2.1 公司治理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人力资本理论
        2.2.5 声誉理论
    2.3 审计质量相关理论
        2.3.1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2.3.2 内部控制基础审计理论
第三章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现状
    3.2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现状
    3.3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3.3.1 股权结构
        3.3.2 合伙人大会
        3.3.3 合伙人管理委员会及下设专门委员会
        3.3.4 专业人员
        3.3.5 质量控制
        3.3.6 分支机构
第四章 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2 变量定义与模型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2.4 模型说明
    4.3 实证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检验
        4.3.3 回归分析
        4.3.4 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X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影响的个案分析
    5.1 X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5.1.1 基本情况
        5.1.2 组织架构
        5.1.3 审计业务的一般流程
    5.2 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回顾
        5.2.1 五洋建设集团年报
        5.2.2 欣泰电气IPO财务报表审计
        5.2.3 枝江金润源年报
        5.2.4 中澳审计报告
        5.2.5 新绿股份新三板挂牌审计
    5.3 X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5.4 X会计师事务所完善内部治理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9)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及实践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际工程跨文化管理研究现状
        1.2.2 国际工程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1.3.1 研究目标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3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国际工程管理研究综述
        2.1.1 国际工程特点及管理现状
        2.1.2 国际工程项目跨文化管理
        2.1.3 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
    2.2 多元文化与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关系研究综述
        2.2.1 多元文化与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研究
        2.2.2 多元文化对工程项目绩效的作用机理和一般模型
    2.3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论
        2.3.1 平衡计分卡设计理念及特点
        2.3.2 平衡计分卡框架及管理流程
        2.3.3 平衡计分卡在工程管理领域的运用
    2.4 本章小结
3 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构建
    3.1 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现状
    3.2 使用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3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基本思路
        3.3.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和标准
        3.3.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设计框架程序
    3.4 绩效评价指标识别
    3.5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3.5.1 层次分析法介绍
        3.5.2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3.5.3 层次分析法四个维度指标权重计算
        3.5.4 财务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3.5.5 客户维度绩效评价指标
        3.5.6 内部流程维度评价指标
        3.5.7 学习和成长维度评价指标
    3.6 本章小结
4 G公司绩效管理应用
    4.1 G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4.2 G公司跨文化绩效管理目标原则
        4.2.1 融入企业战略,强化文化导航
        4.2.2 践行核心价值,塑造企业特质
        4.2.3 坚持全球视野,推动文化融合
        4.2.4 重视文化策略,建立有效机制
    4.3 G公司国际工程跨文化绩效管理策略
        4.3.1 明确绩效管理战略导向原则
        4.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4.3.3 建立差异化的绩效管理机制
    4.4 G公司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4.4.1 绩效管理体系要素构成
        4.4.2 绩效管理核心指标体系构建
    4.5 G公司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4.5.1 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综合评价
        4.5.2 国际项目跨文化绩效管理实施策略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论文研究结论
    5.2 本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A AHP问卷调查表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企业环境责任
    2.2 企业可持续性
    2.3 企业环境战略
    2.4 绿色创新
    2.5 利益相关者整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2 理论框架
    3.3 研究假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问卷设计
    4.2 变量设计与测量
    4.3 数据收集与控制
第5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信度与效度检验
    5.3 假设检验
    5.4 研究结果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
    6.3 管理建议
    6.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如何实施企业内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2]跨国并购的行业政策风险控制分析——以汤臣倍健并购LSG为例[J]. 张强,葛佳鑫. 当代会计, 2021
  • [3]制造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机理与决策模型[D]. 韩璐.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制造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驱动因素组态研究[D]. 黄超梅.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PC医药公司存货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赵淑敏.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6]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D]. 王悦.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7]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企业创新投入[D]. 倪静洁.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8]事务所内部治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以X事务所为例[D]. 李燕.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9]多元文化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绩效管理研究[D]. 陈诚.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10]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D]. 王宇菲. 吉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企业如何实施内部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