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1998年,长江上游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同时对沿线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洪灾中,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翻阳湖共决堤1075个,淹没总面积达32.1万公顷,其中耕地19.7万公顷,受灾人口22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美元。这次洪水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自然现象,频繁而巨大的洪灾对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多方学者的共同研究表明,当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洪水的形成有直接联系,而生态系统的碳增汇情况又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情况下,进一步研究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以及碳循环变化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监测方法、遥感图像、及有关统计资料长江上游地区碳汇以及增汇情况进行了监测。第一步:首先确定长江上游地区为监测区域,之后确定监测尺度,在监测区域里按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进行区分,在每个生态类型里布设若干个生态系统生物量监测点;第二步:设计碳汇监测、碳增汇监测以及预警方法;第三步: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统计资料计算长江上游地区森林、农田、草地、灌木、疏林地;第四步:根据燃料碳排放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长江上游地区碳源与碳汇量,从而计算长江上游地区碳增汇情况;第五步:在长江上游地区选择一个典型区,进行碳增汇预警。结果表明,2000年长江上游地区碳汇分别为阔叶林1356413.6吨、针叶林519430152.2吨、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林5327318.4吨、全部森林526113884.2吨、高覆盖度草地1365913.6吨、中等覆盖度草地529635624.2吨、低覆盖度草地5348578.4吨、疏林地89670042.1吨、灌木地40804309.2吨、水田10518105.2吨、旱田23996987吨;2005年碳汇分别为阔叶林1365913.6吨、针叶林529635624.2吨、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林5348578.4吨、全部森林536350116.2吨、高覆盖度草地5531954.2吨、中等覆盖度草地17345766.2吨、低覆盖度草地28454867.2吨、疏林地89676482.2吨、灌木地40826545.2吨、水田10965635.2吨、旱田26538458.2吨。长江上游地区从2000年到2005年之间汇了256460000吨碳。在长江上游选择的典型区碳汇是49343.65吨,预警级别为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