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村镇文化景观构成与保护研究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构成与保护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文化景观”的概念提出,一种强调人地关系,致力于文化遗产地的物质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并注重遗产地综合的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模式逐渐形成。人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除了在技术上对可视、具象的部分进行完善的保存、维护外,更多地注意了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人文因素。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乡镇地区推进,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历史文化村镇中固有的发展模式和传统观念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虽然各地村镇在经济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群众的文化意识还很淡薄,特别是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中,小农意识的短视与无知和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村镇的持续发展,在新一轮村镇建设和开发的热潮中,许多古老的村镇的文化景观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因此,目前国内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应转向文化观念落后并且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的广大村镇地区。由于我国关于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研究上处于起步阶段,对其构成要素与保护方法的分析还比较缺乏。因此,本文将就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构成及保护进行研究,以求对国内正在逐步完善中的历史遗产保护理论体系作一些有益的丰富和补充。具体研究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及相关理论及实践的回顾。第二章对世界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与文化景观研究历程进行回顾。分析近百年来东西方遗产保护观念的转变以及“文化景观”这一概念萌芽、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以及国内外就这一新兴遗产概念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明确研究的主体,文化景观——一种以地域人地关系为内涵的遗产对象。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村镇文化景观构成要素的分析。第三章主要结合调研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因地域差异所形成的文化类型进行研究,分析历史村镇中不同地域间同一物质对象不同景观风貌形成的内在原因,将我国的历史村镇划分为地域文化型、历史文化型、民族聚居型、职能文化型这种文化类型,并揭示和归纳各种类型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特点。第四章结合国内外机构、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我国历史村镇的文化景观按其载体与所反映的人地关系划分为物质和价值两大系统(即文本的形式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两大系统做进一步细分,明确各自的构成,从而在保护对象上,为保护方法的研究理清框架体系。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对村镇文化景观保护方法的研究。第五章主要是基于对文化景观物质载体的保存和维护,对以往历史遗产保护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和研究创新,针对不同类型的保护对象,从行为景观、建筑景观、场所景观、聚落景观、环境景观、区域景观六个层面对保护措施进行系统的梳理。第六章主要是基于对文化景观所体现的具体文本内容——人地关系层面,在文化延续、场所空间的延续、人文精神的延续方面提出相应的动态保护方法;并结合第三章对历史村镇的文化类型划分提出不同类型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价值系统保护的要点。论文的第四部分是对村镇文化景观保护动力机制的研究。第七章,结合现实因素,探寻政府、市场、非赢利机构、宗族、个人等不同遗产保护主体在各种条件下的适用情况。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世界遗产保护观念的转变
  • 1.1.2 村镇文化景观面临的危机
  • 1.2 国内遗产保护理论研究现状
  • 1.2.1 物质遗产保护的研究
  • 1.2.2 历史村镇保护的研究
  • 1.2.3 文化景观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文化景观
  • 1.4.2 历史文化村镇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查阅法
  • 1.5.2 实地调研法
  • 1.5.3 归纳总结法
  • 1.5.4 学科交叉法
  • 1.5.5 系统研究法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框架
  • 2 中外遗产保护历程回顾与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
  • 2.1 20 世纪遗产保护观念的转变
  • 2.1.1 基本原则与理论基础的奠定
  • 2.1.2 整体保护思想的构建
  • 2.1.3 “生活持续性”概念的形成
  • 2.1.4 “场所”意识的确立
  • 2.1.5 文化多样性、原真性观念的产生
  • 2.2 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
  • 2.2.1 保护思想的萌芽
  • 2.2.2 概念的形成
  • 2.2.3 规划保护理论的发展(NPS 的保护规划方法)
  • 2.3 国内外文化景观研究的现状
  • 2.3.1 国外文化景观研究现状
  • 2.3.2 国内文化景观研究现状
  • 2.3.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 小结
  • 3 我国历史村镇地域分布及文化类型分析
  • 3.1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地域分布
  • 3.1.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名单
  • 3.1.2 地域分布情况分析
  • 3.2 历史村镇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地域文化因素
  • 3.2.2 历史文化因素
  • 3.2.3 民族文化因素
  • 3.2.4 职能文化因素
  • 3.3 历史村镇文化类型划分
  • 3.3.1 地域文化型村镇
  • 3.3.2 历史文化型村镇
  • 3.3.3 民族聚居型村镇
  • 3.3.4 职能文化型村镇
  • 3.4 历史村镇地理文化综合分析
  • 3.5 小结
  • 4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分析
  • 4.1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构成相关理论研究
  • 4.1.1 遗产构成研究中的历史问题
  • 4.1.2 国外机构对文化景观的分类方法
  • 4.1.3 国内学者对文化景观类型的研究
  • 4.2 我国历史村镇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分析
  • 4.2.1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构成
  • 4.2.2 物质系统(文本形式)构成
  • 4.2.3 价值系统(文本内容)构成
  • 4.3 文化景观物质系统与价值系统之间的关系
  • 4.4 小结
  • 5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物质系统保护方法研究
  • 5.1 遗产保护思潮回顾与总结
  • 5.1.1 科学与艺术并重的保护理论
  • 5.1.2 注重艺术性的浪漫主义保护理论
  • 5.1.3 注重科学性的现代遗产保护理论
  • 5.1.4 保护理论与方法总结——物质与价值两个体系
  • 5.2 行为景观的保护
  • 5.2.1 既有理论分析
  • 5.2.2 保护要点
  • 5.2.3 实例分析
  • 5.3 建筑景观的保护
  • 5.3.1 既有理论分析
  • 5.3.2 保护要点
  • 5.4 场所景观的保护
  • 5.4.1 既有理论分析
  • 5.4.2 保护要点
  • 5.4.3 实例分析
  • 5.5 聚落景观的保护
  • 5.5.1 既有理论分析
  • 5.5.2 保护要点
  • 5.5.3 实例分析
  • 5.6 环境景观的保护
  • 5.6.1 既有理论分析
  • 5.6.2 保护要点
  • 5.6.3 实例分析
  • 5.7 区域景观的保护
  • 5.7.1 既有理论分析
  • 5.7.2 保护要点
  • 5.7.3 实例分析
  • 5.8 小结
  • 6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价值系统保护方法研究
  • 6.1 文化景观物质系统保护与价值系统保护的差异
  • 6.2 文化景观价值系统基本保护方法研究
  • 6.2.1 文化信息的解读和释意(确保文化的延续)
  • 6.2.2 物质空间的利用与规划(场所的延续)
  • 6.2.3 传统观念的传承与发展(人文精神的延续)
  • 6.3 不同类型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价值系统保护方法分析
  • 6.3.1 地域型村镇文化景观价值系统的保护
  • 6.3.2 历史型村镇文化景观价值系统的保护
  • 6.3.3 民族型村镇文化景观价值系统的保护
  • 6.3.4 职能型村镇文化景观价值系统的保护
  • 6.4 小结
  • 7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保护动力机制研究
  • 7.1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保护主体动力机制分析
  • 7.1.1 政府力量(远程监管模式)
  • 7.1.2 市场力量(过渡模式)
  • 7.1.3 非营利组织(未来主要发展的模式)
  • 7.1.4 宗族力量(长期借助的模式)
  • 7.1.5 个人力量(永恒和最终的模式)
  • 7.2 各种动力机制适用条件分析
  • 7.2.1 中心城市周边的历史村镇
  • 7.2.2 自然景区周边历史村镇
  • 7.2.3 一般城市周边的历史村镇
  • 7.2.4 偏远地区的历史村镇
  • 7.3 小结
  • 8 结语
  • 8.1 论文的创新点
  • 8.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历史村镇的保护发展历程与反思[J]. 中国名城 2018(05)
    • [2].历史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的研究与思考——以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 中国名城 2010(02)
    • [3].基于空间发展的历史村镇保护方法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为例[J]. 《规划师》论丛 2010(00)
    • [4].云南历史村镇的地域性初探[J]. 山西建筑 2008(23)
    • [5].以嵩口镇为例浅谈历史村镇“慢更新”[J]. 中外建筑 2017(08)
    • [6].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J]. 地理学报 2014(02)
    • [7].江苏省历史村镇的文化生态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3(06)
    • [8].流域视野下的历史村镇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究——以兰州市连城镇为例[J]. 城市建筑 2018(11)
    • [9].论遗产保护视角下的历史村镇传统建筑营建逻辑提取方法[J]. 中国名城 2011(02)
    • [10].太行山南部山区历史村镇的旅游规划研究[J]. 山西建筑 2012(29)
    • [11].从社会关系到社会资本:西南地区历史村镇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02)
    • [12].基于消费文化视角下历史村镇的旅游发展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6(07)
    • [13].中国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创造性破坏模型的应用检验[J]. 旅游学刊 2015(04)
    • [14].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 长江丛刊 2018(11)
    • [15].基于文化空间视角的历史村镇旅游规划设计——以湖北麻城古孝感乡都旅游规划设计为例[J]. 中外建筑 2010(08)
    • [16].白洋淀地区历史村镇空间形态特征与形成原因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8)

    标签:;  ;  ;  ;  ;  ;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构成与保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