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岚县“岚城面塑供会”民俗活动的考察研究 ——以面塑供品为中心

山西省岚县“岚城面塑供会”民俗活动的考察研究 ——以面塑供品为中心

论文摘要

“岚城面塑供会”是山西省岚县岚城北街俗民纪念“民间神医仙姑”的一项民俗活动,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举行。其起源时代无从可考,但据俗民群体相传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如此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民俗活动却不受重视,历代典籍都疏于记载。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民俗活动只有在产生它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只有涵盖一定的民俗内涵才能发展;只有符合俗民的感情需要才能传承。在这样的情况下,“岚城面塑供会”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应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本选题以解释人类学深描理论,民俗学民俗符号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岚城面塑供会”进行考察研究,并以面塑供品为研究中心。在大量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研究:一、“供会”民俗的展演与复写。这部分主要对与“供会”相关的口承语言民俗、“供会”的组织方式、“供会”的活动过程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二、面塑供品的制作与特点。本章主要探讨了面塑供品的制作以及其造型色彩方面艺术特点。三、面塑供品的民俗所指。面塑艺术在“岚城面塑供会”这一民俗活动中是作为传情表意的民俗符号而存在的,因而其指向的是俗民群体的内心诉求,是世代相承的民俗文化。并且,不同的面塑供品造型不同指向的民俗意义也不尽相同。四、“供会”民俗的传承与保护。这一章节是对“供会”民俗的传承方式,历史演变,传承机制的总结与概括,以及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一些保护建议与措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供会”民俗的生成空间
  • 1.1.1 自然生态空间
  • 1.1.2 历史文化空间
  • 1.2 选题背景和缘起
  • 1.3 研究现状与述评
  • 1.3.1 “岚城供会”研究现状
  • 1.3.2 民间面塑艺术研究概况
  • 1.4 研究理论与方法
  • 1.4.1 研究理论
  • 1.4.1.1 解释人类学理论
  • 1.4.1.2 民俗符号论
  • 1.4.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理论
  • 1.4.2 研究方法
  • 1.4.2.1 田野调查法
  • 1.4.2.2 文献研究法
  • 1.5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5.1 选题目的
  • 1.5.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文化重建
  • 1.5.1.2 从文化多样性到面塑艺术
  • 1.5.2 选题意义
  • 1.5.2.1 学术意义
  • 1.5.2.2 现实意义
  • 第二章 “供会”民俗的展演与复写
  • 2.1 与“供会”相关的口承语言民俗
  • 2.1.1 “供会”起源传说
  • 2.1.2 “供会”食俗传说
  • 2.2 “供会”组织方式
  • 2.2.1 “纠首”负责的组织领导方式
  • 2.2.2 取之于民的经费筹集渠道
  • 2.3 围绕“神”的活动过程
  • 2.3.1 搭神楼
  • 2.3.2 请神
  • 2.3.3 祭神
  • 2.3.4 娱神
  • 2.3.5 送神
  • 2.4 围绕面塑供品的活动过程
  • 2.4.1 捏供
  • 2.4.2 摆供
  • 2.4.3 赏供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塑供品的制作与特点
  • 3.1 面塑的制作
  • 3.1.1 制作原料
  • 3.1.2 制作工具
  • 3.1.3 制作过程
  • 3.1.3.1 和面
  • 3.1.3.2 捏制
  • 3.1.3.3 蒸制
  • 3.1.3.4 点染插花
  • 3.2 面塑的造型
  • 3.2.1 造型技法
  • 3.2.2 造型特点
  • 3.2.2.1 互渗性
  • 3.2.2.2 超时空性
  • 3.2.2.3 象征性
  • 3.2.2.4 概括性
  • 3.2.2.5 程式性
  • 3.2.2.6 动态性
  • 3.3 面塑的色彩
  • 3.3.1 着色技法
  • 3.3.1.1 颜料点染
  • 3.3.1.2 色面捏制
  • 3.3.2 用色特点
  • 3.3.2.1 红色的使用为主
  • 3.3.2.2 鲜亮色彩搭配使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供指符的民俗所指
  • 4.1 素色吊供的民俗所指
  • 4.1.1 面塑类型
  • 4.1.2 所指向的俗民情感
  • 4.2 素色摆供的民俗所指
  • 4.2.1 面塑类型
  • 4.2.2 所蕴含的民俗意义
  • 4.3 彩色面供的民俗所指
  • 4.3.1 面塑类型
  • 4.3.2 所涵盖的民俗思想
  • 4.3.2.1 阴阳思想
  • 4.3.2.2 五行观念
  • 4.3.2.3 官宦功名
  • 4.3.2.4 生命意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供会”民俗的传承与保护
  • 5.1 “供会”民俗的传承
  • 5.1.1 “供会”民俗的横向扩布
  • 5.1.2 “供会”民俗的纵向传承
  • 5.1.2.1 “供会”民俗的传承方式
  • 5.1.2.2 “供会”民俗的历史演变
  • 5.1.3 “供会”民俗的传承发展机制
  • 5.1.3.1 民间信仰是“岚城面塑供会”生成延传的根本源泉
  • 5.1.3.2 审美追求是“岚城面塑供会”丰富扩展的内在动力
  • 5.2 “供会”民俗的保护
  • 5.2.1 地方政府
  • 5.2.2 新闻媒体
  • 5.2.3 传承主体
  • 5.3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面塑艺人的传承梦[J]. 走向世界 2019(52)
    • [2].民族人物面塑《盛世欢歌》创作实践[J]. 民艺 2020(01)
    • [3].刘玉伟面塑抗疫日记[J]. 人才资源开发 2020(04)
    • [4].“互联网+”背景下胶东面塑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1)
    • [5].面塑与幼儿美工特色课程的融合探析[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04)
    • [6].传承与衍变:民俗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再生产——以山西岚县面塑为例[J]. 吕梁学院学报 2020(03)
    • [7].指尖上生出五彩画 记山西彩面塑艺人付海云[J]. 文化产业 2020(22)
    • [8].匠心独运“瓶”生彩 妙手天成“面”如花——孙维森和他的面塑作品赏析[J]. 中国设备工程 2019(03)
    • [9].“互联网+”时代山西面塑文化的传播[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03)
    • [10].浅谈面塑技艺在中式面点实操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 2019(04)
    • [11].山西面塑的审美特征[J]. 文化学刊 2019(06)
    • [12].重庆面塑[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3].岚县面塑文化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分析[J]. 山西档案 2018(01)
    • [14].彩面塑:行云流水,指尖生花[J]. 现代商业银行 2018(10)
    • [15].德清职业中专——面塑[J].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6(01)
    • [16].基于新常态下的山西传统工艺美术研究——以岚城面塑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22)
    • [17].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迁——对胶东渔村面塑祭祀习俗的考察[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7(02)
    • [18].胶东面塑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探析[J].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6(06)
    • [19].李芳清面塑艺术风格探究[J]. 美与时代(上) 2017(05)
    • [20].基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山西面塑保护与传承路径探析[J]. 艺术科技 2017(04)
    • [21].面塑艺人的“惊艳”人生[J]. 走向世界 2016(14)
    • [22].端午赏面塑 南北共切磋[J]. 上海工艺美术 2016(03)
    • [23].山西岚县面塑[J]. 中国集体经济 2015(26)
    • [24].古岚城 面塑长龙祈福迎春[J]. 旅游 2020(01)
    • [25].民间艺人梁军:9组“逆行者”助力抗“疫”[J]. 齐鲁周刊 2020(06)
    • [26].面塑 巧手上的民间工艺[J]. 理财周刊 2020(10)
    • [27].提升班主任德艺融合教育能力的实践探索——以学校面塑非遗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为例[J]. 现代教学 2020(06)
    • [28].面塑,可以吃到嘴巴里的艺术[J]. 奇妙博物馆 2020(04)
    • [29].浅谈面塑活动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运用[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13)
    • [30].面塑奶奶用指尖赢得赞誉[J]. 老同志之友 2020(13)

    标签:;  ;  ;  ;  ;  

    山西省岚县“岚城面塑供会”民俗活动的考察研究 ——以面塑供品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