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小城镇在我国城镇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城镇空间拓展有自己的特殊性。快速城镇化时期是小城镇的战略成长期,在这个时期建立小城镇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把握其空间拓展的内部规律,促进其空间形态的紧凑性、空间结构的开放性,并进行空间拓展多路径控制、战略性空间预留等,将使小城镇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并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趋势。通过对景洪市小城镇形态构成要素的具体分析,笔者归纳了景洪市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审视小城镇形态演变的历程,剖析其诱导因子,总结其发展规律与空间演变机制,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反思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未来景洪市小城镇的合理形态。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介绍小城镇形态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形态要素分析法。第三章介绍了景洪市的城镇化背景以及景洪市小城镇发展的特点。第四章从架、核、轴、群、界面等五个城镇空间要素出发,探讨了景洪市嘎洒镇、勐龙镇、勐罕镇、普文镇、基诺乡和勐旺乡等小城镇形态的构成要素、规划模式及演化轨迹。第五章归纳总结了景洪市小城镇形态的类型、特征、演变的影响因素及演变机制和规律。第六章分析了景洪市新一轮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特点,以及它对景洪市小城镇形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反思未来景洪市小城镇形态演变趋势,以便对景洪市小城镇未来形态演变做出合理引导。第七章总结了本文主要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背景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1.3.1 国外主要研究动态1.3.2 国内主要研究动态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4.1 研究内容1.4.2 研究方法1.5 文章结构框架第二章 城镇形态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1.1 小城镇2.1.2 城镇化2.1.3 城市形态2.1.4 城镇形态2.2 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2.2.1 形态分析研究2.2.2 环境行为学研究2.2.3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2.3 本文主要研究理论与方法第三章 景洪市小城镇发展概况3.1 景洪市概况3.2 景洪市城镇化背景3.2.1 西双版纳州城镇化概况3.2.2 景洪市城镇化概况3.3 景洪市小城镇发展特点3.3.1 不平衡性3.3.2 低密度性3.3.3 不稳定性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景洪市小城镇形态构成要素研究4.1. 从小城镇形态各构成要素上看4.1.1 架--过境公路4.1.2 核--行政中心和活动中心4.1.3 轴—交通伸展轴4.1.4 群--傣族村寨和民居4.1.5 界面--河流(湖泊)4.2 景洪典型乡镇构成要素研究4.2.1 嘎洒镇4.2.2 勐龙镇4.2.3 勐罕镇4.2.4 普文镇4.2.5 基诺乡4.2.6 勐旺乡4.3 本章小结第五章 景洪市小城镇形态类型及演变规律5.1 景洪市小城镇形态类型5.1.1 带状式5.1.2 团块状式5.1.3 组团式5.2 景洪市小城镇形态特征5.2.1 从小城镇形态平面展现看5.2.2 从小城镇形态剖面展现上看5.3 景洪市小城镇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5.3.1 自然条件—小城镇形态发展演变的载体5.3.2 地理区位—小城镇形态发展演变的关键5.3.3 交通网络—小城镇形态发展演变的骨架5.3.4 经济实力—小城镇形态发展演变的根本5.3.5 政策导向—小城镇形态发展演变的助推器5.4 景洪市小城镇形态演变机制与规律5.4.1 小城镇形态演变的内外力作用5.4.2 小城镇形态演变的作用机制5.4.3 景洪市小城镇形态演变规律5.5 本章总结第六章 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对景洪市小城镇形态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反思6.1 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介绍6.1.1 规划背景6.1.2 规划特点6.2 对景洪市小城镇形态产生的负面影响6.2.1 从小城镇形态构成要素上看6.2.2 从小城镇形态演变机制和规律看6.3 实例分析6.3.1 普文镇6.3.2 勐罕镇6.4 反思6.5 本章小结第七章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A:图表索引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附录C: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镇化论文; 景洪市论文; 小城镇论文; 城镇形态论文; 演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