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浙江株对实验动物克氏原螯虾的致病性及其重组囊膜蛋白rVp28保护效应的研究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浙江株对实验动物克氏原螯虾的致病性及其重组囊膜蛋白rVp28保护效应的研究

论文题目: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浙江株对实验动物克氏原螯虾的致病性及其重组囊膜蛋白rVp28保护效应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作者: 魏克强

导师: 许梓荣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重组囊膜蛋白,克氏原鳌虾,家蚕蛹,消化道上皮细胞,抗病毒,免疫因子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对虾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重要创汇和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病害却是制约当前对虾养殖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其中,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由于致病性强、危害性大、地域分布和宿主范围广泛,自1993年首次暴发性流行以来,至今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海洋生态平衡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干扰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机制,将为预防和控制对虾的病毒性疾病开辟新的途径。因此,本课题利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浙江株(WSSV-ZJ)及其以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蛹中表达的重组囊膜蛋白rVp28作为试验材料,以实验动物克氏原螯虾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感染试验、核酸探针杂交试验和免疫试验等方法,研究了WSSV-ZJ株对螯虾的致病性、rVp28对螯虾免疫因子的影响和抗病毒保护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WSSV-ZJ株于2001年从宁波地区患病中国对虾中分离得到,经螯虾感染增殖,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其它地区毒株的形态结构相似,但大小不同:病毒感染组织的粗提液和超薄切片中,完整的病毒粒子呈椭圆形,具有双层囊膜结构,大小分别约为319 nm×69 nm和318 nm×90 nm;精提液中脱掉囊膜的核衣壳呈长杆状,大小约(211~344)nm×(50~63)nm。 2.感染试验表明,水温22~24℃,投喂染毒肌肉组织和注射病毒粗提液,在8天内螯虾的死亡率可达100%。组织切片H. E染色光镜观察显示,WSSV-ZJ株在螯虾体内感染增殖对胃、肠、甲壳下上皮、鳃和肝胰腺等组织的上皮细胞较敏感,呈现细胞核肿大、深染等典型的病变特征。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病毒感染的细胞呈现细胞核肿大、染色质消失;线粒体大量坏死,嵴断裂、脱落;粗面内质网增生、严重扩张等明显的病理变化。DIG标记WSSV特异性核酸探针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WSSV-ZJ株对螯虾消化道上皮具有很强的组织嗜性,是病毒侵染的主要靶位点。提示病毒的感染增殖造成了机体新陈代谢功能衰退与丧失,最终导致发病死亡。 3.以体重23.0±0.2g的螯虾为试验动物,以重组杆状病毒HyNPV-Vp28感染的家蚕蛹为试验材料,试验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60尾。试验蚕蛹(Test pupa)组:饵料中添加2%的含有表达Vp28基因产物的蚕蛹;对照蚕蛹(Control pupa)

论文目录:

主要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研究进展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病理学特征

4 实验室诊断

5 结语

第二章 对虾的免疫机制及其疾病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

1 对虾的细胞免疫

2 对虾的体液免疫

3 对虾的疾病预防策略

4 结语

第三章 利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动物药用蛋白的研究进展

1 BmNPV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载体的特点

2 家蚕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及生产程序

3 家蚕生物反应器的优点及优化表达的策略

4 家蚕生物反应器在生产动物药用蛋白中的应用

本试验的研究内容

第二篇 WSSV-ZJ株对实验动物克氏原螯虾的致病性

第四章WSSV-ZJ株的形态结构及感染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WSSV-ZJ株在克氏原螯虾的感染增殖与组织病理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WSSV-ZJ株感染克氏原螯虾靶细胞的原位杂交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七章 克氏原螯虾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篇 家蚕蛹中表达的对虾WSSV-ZJ株重组囊膜蛋白rVp28对实验动物克氏原螯虾的抗病保护效应研究

第八章 家蚕蛹中表达的WSSV-ZJ株重组囊膜蛋白rVp28对克氏原螯虾的保护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九章 家蚕蛹中表达的重组囊膜蛋白rVp28对克氏原螯虾免疫因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提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27

参考文献

  • [1].对虾白斑综合症抗病力指标的筛选及其应用的研究[D]. 姜国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
  • [2].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结构蛋白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 谢希贤.厦门大学2007
  • [3].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性质和蛋白激酶wsv083的研究[D]. 秦崇涛.福建农林大学2012
  • [4].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基因的研究[D]. 李钫.厦门大学2009
  • [5].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特异性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保护作用的研究[D]. 卢亚楠.大连理工大学2009
  • [6].凡纳滨对虾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研究[D]. 薛淑霞.浙江大学2013
  • [7].浮游生物传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研究[D]. 张家松.中国海洋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灭活制剂及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作用的研究[D]. 朱斐.浙江大学2009
  • [2].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的增殖与动态分布及其基因组片段的测序、克隆与表达[D]. 朱建中.南京农业大学2000
  • [3].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抗病效果的研究[D]. 许雅香.浙江大学2003
  • [4].对虾白斑综合症抗病力指标的筛选及其应用的研究[D]. 姜国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
  • [5].对虾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D]. 王晓洁.中国海洋大学2005
  • [6].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和抗体及感染相关蛋白的研究[D]. 袁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 [7].对虾白斑病毒(WSSV)囊膜蛋白蛋黄抗体及凋亡抑制基因ORF390R的研究[D]. 王志民.武汉大学2004
  • [8].对虾Rab GTPase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以及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膜蛋白与对虾蛋白的互作研究[D]. 吴文林.厦门大学2006
  • [9].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VP28基因的表达及其重组蛋白抗病性研究[D]. 杜华华.浙江大学2006
  • [10].白斑综合征病毒重组蛋白对克氏原螯虾免疫效果的研究[D]. 雷杰.浙江大学2006

标签:;  ;  ;  ;  ;  ;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浙江株对实验动物克氏原螯虾的致病性及其重组囊膜蛋白rVp28保护效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