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饮食与环境等相关因素与闽南地区食管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探讨炎性体信号通路相关miRNA多态性和NEIL2基因多态性对食管癌个体易感性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食管癌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标志,为制订闽南地区食管癌的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334名食管癌病例,与等数的性别、年龄(±3岁)频数匹配的对照,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食管癌的危险因素,计算OR及其95%CI。2、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设计,采集病例与对照的外周血,提取DNA,以MALDI-TOF-MS质谱检测技术对炎性体信号通路相关microRNA多态性进行检测,采用Logaddivit(e共显性模型)、Dominate model(显性模型)、Recessive model(隐性模型)三种模型来进行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风险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用Haploview和PHASE推断单体型频率及其对食管癌的影响。3、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采集病例与对照的外周血,提取DNA,先测序寻找闽南地区人群常见NEIL2多态位点,然后以MALDI-TOF-MS质谱检测技术对NEIL2多态位点进行检测,采用Logaddivite、Dominate model、Recessive model三种模型来进行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风险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用Haploview和PHASE推断单体型频率及其对食管癌的影响。结果1、闽南地区人群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有:接触有害物质OR=1.840(95% CI:1.202~2.186)、日吸烟量≥20支OR=1.397(95%CI:1.130~1.726)、食用霉变食物OR=2.246(95%CI:1.258~4.011);食管癌的保护因素有:用餐时间大于10分钟OR=0.741(95% CI:0.556~0.987)、食用油类型OR=0.610(95% CI:0.529~0.703)、使用冰箱OR=0.567(95%CI:0.376~0.853)、食用水果OR=0.603(95% CI:0.490~0.743)。2、在炎性体信号通路相关microRNA多态性与食管癌的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中未发现有意义的多态位点。在分层分析中发现在大于60岁的人群中,在Recessive model下rs829314呈保护因素,OR为0.39(95%CI:0.16-0.94);rs477813可能也呈保护因素,OR为0.41(95% CI 0.17-1.00)。3、发现闽南地区人群碱基切除修复基因NEIL2两个常见的多态位点rs8191613和rs8191664,经病例对照研究验证,这两个位点及其所构成的单体型在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分层分析中,Dominate model模型下rs8191613在吸烟的人群中呈危险因素,OR为1.60(95% CI:1.04-2.48),这表明在食管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结论1、常接触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日吸烟量≥20支、食用霉变食物为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用餐时间大于10分钟、食用调和油、茶油、使用冰箱、经常食用水果为食管癌的主要保护因素。2、炎性体信号通路相关microRNA多态性中rs829314位点在大于60岁的人群中,Recessive model下呈保护因素。3、rs8191613和rs8191664为闽南地区人群碱基切除修复基因NEIL2两个常见的多态位点,Dominate model模型下rs8191613在吸烟的人群中呈危险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食管癌论文; 炎性体信号通路论文; 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论文; 单体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