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初中《社会》开卷考试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涂雪莲[1](2021)在《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的学习进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政课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年龄不同,身心发展各异,思政课学习呈现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递进特点。中小学思政课的学习进阶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化、精细化、前瞻性研究。本研究拟从法治模块切入,厘清从小学到高中思政课法治模块的学习进阶,深度剖析中小学生的学习层级和表现,既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也为促进学生形成结构良好、便于迁移的思政课法治模块知识体系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本研究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与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以学习为逻辑出发点,厘清学习进阶的一般性概念,进一步加入思政课法治模块这一特殊介体,通过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导,厘清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一体化的理论依据,获得对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的清晰认识。第三,选择各类各级中小学校,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方法,对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找出当前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梳理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的学习进阶要素,科学设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的进阶,明确各学段法治模块学习进阶的分卸任务和递进任务,促进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有效递进、螺旋上升。第五,规则教育作为中小学法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小学同上一堂规则教育课的课例呈现,阐释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的实践路径,呈现法治模块有序进阶和有效衔接的实践价值。
卞国华[2](2021)在《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2014-2018)》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上海初中历史学科虽然在2020年之前未列为中考考试范围之内,但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在试题的命制方面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自2011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考试也在国家教育部的总指挥棒下不断纵深发展。试卷的题型、结构、内容等方面开始走向稳定和成熟阶段。本文运用数据统计,从题型、题量、分值等维度对2014至2018年的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具体案列阐释了试题具有的四大特点:以开放性的设计,张扬学生的个性;以丰富的材料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主干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跨学科真实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本文提出了对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思考,辩证地评价了试题的优点和不足,并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教学的策略和启发进行了思考。
韩培[3](2021)在《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历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教育部于2020年制定并出版了《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上海市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试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实施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开设时间短暂、师资力量薄弱等。为深入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实施情况,笔者进入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一学期的代课实习工作,在参与教学实践中掌握了较多的一手资料,也亲身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利用文献阅读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对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现状、课程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情况的一些建议。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聚焦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首先简要阐述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必要性,这是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要求,是中等学校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重点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并整体分析该课程标准的特色。第二部分是对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历史课程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主要选取了中职学生与历史教师两个群体进行调查,从多个方面了解教师与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态度及建议。第三部分为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历史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与建议,困难包括教科书的缺乏与不合宜、历史学困生数量较多、历史教学中的职校特色不够明显等。结合实践,笔者给出了包括重视导学课,明确学习目标与方法、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活力等建议。
李明月[4](2021)在《2016-2020年河北省中考中囯近代史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北省的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具有终结性和选拔性作用,历来备受学界重视。从教学内容看,中国近代史是初中历史六大学习板块之一。从考试内容看,中国近代史是中考历史的四大板块之一。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看,中国近代史是培育初中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生逐渐形成世界视野的窗口。因此,研究中国近代史试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依据2016年-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卷,探讨中国近代史试题的命制依据、试题特点及演变趋势,以期改进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复习备考策略,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中国近代史试题的命制依据,包括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历史教科书。第三部分:分析中国近代史试题的类型及其结构,对于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种题型的具体结构分别进行解析。第四部分:详细统计和分析了中国近代史考点,对考点的材料情境和史学背景进行分类探究。第五部分:重点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典型试题,包括材料分析、问题立意、能力立意、价值观立意及答案分析,以期从一道道真题中发现规律,洞悉考查意图。第六部分:通过对河北省中国近代史试题的整理、分析与反思,结合省情、学情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中考备考的策略。
兰亚娟[5](2020)在《初、高中世界史教学有效衔接研究 ——以平顶山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世界史教学中的“断层”现象日益凸出。为提高研究的应用性、科学性,以平顶山地区为例进行探讨。通过对平顶山市高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该地区在世界史教学中“断层”现象严重,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困难程度。因此,实现初、高中世界史教学的有效衔接,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从心理学理论、教学实际入手,分析初、高中世界史教学有效衔接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以平顶山地区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实际为出发点,针对平顶山市6所高中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平顶山地区高中世界史教学衔接的现状,认识到衔接不足的归因有四类:教师方面,教师衔接意识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方面,沿用初中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世界史知识学习兴趣缺乏;教材方面,教材体例跨度大、课程标准的差异、世界史知识内容差异;教学管理部门,历史学习评价模式单一、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平台。针对衔接不足的原因,从教师、学生、教材、管理部门入手,提出初、高中世界史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教师应增强衔接意识,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在世界史教学中紧扣课程标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学生学习中应加强史料研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世界史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兴趣;使用教材讲授新知识时,要透彻分析教材的体例结构、深入研读教材,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等;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开展多元化评价机制,为初、高中教师教学提供交流的平台。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结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初、高中世界史教学衔接的可行性。
朱洁[6](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面临重大挑战,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亟待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国家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国家安全建设十分重要。因此,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适时适切的对他们从小进行必要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树立崇高的家国情怀,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系好人生关键的纽扣,无疑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内容的丰富性、契合性决定了在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中可以而且应当发挥“主阵地”的作用。但在当下,经过调查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中存在对加强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缺乏相关知识、对加强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教材内容把握不准、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教学的评价不够全面、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等方面的问题。为此,为了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应在遵循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方向性、生活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加强自我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国家安全教育素养;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认识;挖掘教材资源,提升教师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科学性;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时效性等对策,多途径多方面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于莹莹[7](2020)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秋季,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开始在各地陆续使用。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使用,给高中历史教学树立新标杆的同时,也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材和教学衔接,就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高中统编教材主要是基于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编写的。但是,我国的教育部门规定,浙江省初中仍然沿用综合化的《历史与社会》教材,该教材与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在课程设计理念和教材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浙江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如何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有机衔接,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做初步的探讨。笔者首先深入中学,对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明显的教学衔接不畅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不同的课程观导致的衔接问题;教师的衔接工作不足导致的问题;初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导致的问题。对此,本文首先从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螺旋式课程论三个方面对教学衔接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策略,包括初中教师的衔接策略、高中教师的衔接策略,以及保障机制等。最后,以“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内容为例,基于螺旋式课程设计的理念,对初高中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分别进行了设计。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在新一轮轮课改大趋势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在坚持课程综合化特色的基础上,注意突出历史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关注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高中历史教师要熟悉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与教学状况,做到基于学情、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中学历史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李星[8](2020)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初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学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的教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和高中同属于中学阶段,除了少数完全学校外,大多数初中和高中的学校联系不太紧密,教师之间沟通较少,两个阶段的教材设置差别也比较大,学生在两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和学习习惯明显不同。上述问题为初高中教学衔接带来了不利影响。通过对部分初中和高中政治教师进行访谈,也对高一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这样的发现:步入高中生活后,学生们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以及新的学习阶段,由于高中的教学具有结构复杂、知识的难度大、包含的内容量大、教学节奏紧凑等特点,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如果不能够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就会影响学习成绩,造成成绩落后,进而给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广造成困扰。在教师教学方面,由于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使得思想政治这门学科在中学阶段处于副科地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部分初中和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现状的理解上,以及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内容和目标的理解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积极应对并提出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整合政治学科教材,指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政治思维能力,使学生尽快上手,充实自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材内容的跨度等等,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包括精准把握两个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将衔接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以及利用校方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等以期实现初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等的衔接,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孔庆玲[9](2020)在《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长治市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德育课程。坚持德育教育的灵活化方向,遵循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宗旨,山西省早在多年前就出台了中考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的政策。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本论文以山西省长治市S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开卷考试背景下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由于教师思维观念滞后、教学目标导向偏差、教学方式传统僵化、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方法以及忽视教学总结和反思等原因导致教学内容创新性差、教学组织不严谨、教学手段方式单一、教学评价考核较传统和教学总结反思滞后。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手段方式、教学评价考核和教学总结反思等角度提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教学的策略。本文旨在为一线更多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教学提供实践参考,进一步提升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有效性。
赵秋月[10](2020)在《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15-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考作为我国教育考试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能力的重要依据。而考试和教学紧密相连,对中考历史试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把握命题方向,反映教学问题并指导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发挥中考历史的评价功能、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参照新的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以及历史考试说明,运用表格统计数据,从试卷的分值分布、试题内容涵盖知识点两个方面对2015-2019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出近五年中考历史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关注时代热点、试题设置具有开放性、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借助专题知识深化历史联系等几个特点。在对试题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中考历史试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题型单一少变,考查内容厚今薄古等,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以上对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分析,结合对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到的信息,总结出几点教学启示: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关注历史学科的前沿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利用各种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教科书,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的史料充实课堂,逐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专题意识;注意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有利于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历史教学课程目标的实现。总的来说,通过对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研究,分析归纳了中考历史命题的规律和特点,并结合这些特点,从实际出发,对今后的教学以及备考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这对我们不断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推动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发展深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关于初中《社会》开卷考试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初中《社会》开卷考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的学习进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创新点、不足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2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的学习进阶概述 |
2.1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的相关概念 |
2.1.1 学习的内涵 |
2.1.2 学习进阶的内涵、要素 |
2.1.3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的内涵 |
2.2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的理论依据 |
2.2.1 习近平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相关论述 |
2.2.2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4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3 当前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现状的调查分析 |
3.1 调查情况概述 |
3.1.1 调查对象说明 |
3.1.2 调查方法与过程 |
3.2 当前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存在的问题 |
3.2.1 学习目标的进阶梯度不清晰 |
3.2.2 学习内容的进阶深度不到位 |
3.2.3 学习方式的进阶程度不深入 |
3.2.4 学习评价的进阶力度不明显 |
3.3 当前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的问题归因 |
3.3.1 学习目标的递进性仍不清晰 |
3.3.2 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不易把握 |
3.3.3 学习方式的侧重点略显模糊 |
3.3.4 学习评价的区分度稍带笼统 |
4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的进阶 |
4.1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目标的进阶 |
4.1.1 小学:启蒙法治情感 |
4.1.2 初中:夯实法治思想基础 |
4.1.3 高中:培养法治意识 |
4.2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内容的进阶 |
4.2.1 小学:围绕日常生活规范蒙以养正 |
4.2.2 初中:立足法律法规躬行体验 |
4.2.3 高中:聚焦法治常识启思明理 |
4.3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方式的进阶 |
4.3.1 小学:法治启蒙性学习 |
4.3.2 初中:法治体验性学习 |
4.3.3 高中:法治常识性学习 |
4.4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评价的进阶 |
4.4.1 小学:关注法治观念唤醒过程 |
4.4.2 初中:重视法治观念发展过程 |
4.4.3 高中:聚焦法治观念强化过程 |
5 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的课例设计——以规则教育为例 |
5.1 小学:生活离不开规则 |
5.2 初中: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
5.3 高中:市场经济离不开规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1: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情况调查问卷 |
附件2:关于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件 3:关于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学习进阶情况的访谈记录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2)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2014-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1章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发展背景与试卷命制依据 |
1.1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发展背景 |
1.2 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命制依据 |
第2章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分析 |
2.1 考试形式 |
2.2 试卷考试题型 |
2.3 试卷分值分布 |
2.4 试卷内容覆盖 |
2.5 试卷主要特点 |
第3章 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命制的思考 |
3.1 试卷的成功之处 |
3.2 试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3.3 试卷命制的建议 |
3.4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历年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
致谢 |
(3)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历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
第一节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必要性 |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 |
第三节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的特色 |
第二章 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历史课程的实施现状调查与访谈 |
第一节 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历史课程实施现状的学生调查及分析 |
第二节 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历史课程实施现状的教师访谈及分析 |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
第一节 历史课程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
第二节 对历史课程实施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职校历史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B 职校历史教学实施现状的访谈提纲(教师卷) |
致谢 |
(4)2016-2020年河北省中考中囯近代史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中考历史的重要性 |
(二)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
(三)促进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试题的命制依据 |
一、课程标准 |
二、考试说明 |
三、历史教科书 |
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试题的类型与结构 |
一、选择题的类型与结构 |
二、非选择题的类型与结构 |
(一)材料阅读题结构 |
(二)问题探究题结构 |
(三)政史综合题结构 |
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考点统计与分析 |
一、中国近代史考点统计 |
二、中国近代史考点的材料情境分析 |
三、中国近代史考点的史学背景分析 |
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典型试题分析 |
一、选择题典型试题分析 |
二、材料阅读题典型试题分析 |
三、问题探究题典型试题分析 |
四、综合论述题典型试题分析 |
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试题的教学启示 |
一、立足“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教学目标 |
二、研究核心素养,把握中考方向 |
三、理清知识体系,夯实历史基础 |
四、突出思维能力,着眼问题解决 |
五、重视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初、高中世界史教学有效衔接研究 ——以平顶山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历史教学系统性的需要 |
(二)平顶山地区世界史教学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研究动态 |
(一)历史教学衔接研究 |
(二)世界史教学衔接的研究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初、高中世界史教学衔接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 |
一、初、高中世界史教学衔接的理论依据 |
(一)认知-发展理论与有意义学习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
(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
二、初、高中世界史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
(一)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
(二)初、高中世界史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
第二章 平顶山市初、高中世界史教学衔接问题调查分析 |
一、调查问卷 |
(一)调查目标 |
(二)过程与说明 |
二、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一)教师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
(二)学生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
(三)教材方面对比分析 |
(四)教育管理方面分析 |
第三章 初、高中世界史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
一、教师方面 |
(一)增强衔接意识,更新教学理念 |
(二)丰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有效衔接 |
二、教材方面 |
(一)分析体例结构,深入研读教材 |
(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调整教材讲授内容 |
三、学生方面 |
(一)加强史料研读训练,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
(二)加强学生对世界史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
(三)精选世界史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四)提升学生学习世界史的兴趣 |
四、教育部门方面 |
(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
(二)建立便捷的交流平台 |
第四章 初、高中世界史教学衔接策略的案例 |
一、教学设计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情分析 |
(三)设计思路 |
(四)设计方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
一、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内容 |
(一) 国家安全的内涵 |
(二) 国家安全的内容 |
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内涵与中外比较 |
(一)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内涵 |
(二)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中外比较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 |
(二) 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思想 |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
(一) 培育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
(二)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要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一)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内容具有契合性 |
(二) 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价值内涵与《道德与法治》课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 |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概况 |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对加强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缺乏相关知识 |
(二) 对加强国家安全意识的教育存在认知偏差 |
(三) 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教材内容把握不准 |
(四) 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教学的评价不够全面 |
(五) 对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 部分教师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理论素养偏低 |
(二) 部分教师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主体性不强 |
(三) 教材中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不够聚焦 |
(四) 现有的相关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
(五) 应试教育理念使国家安全意识教育难落实 |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原则及对策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遵循的原则 |
(一) 方向性原则 |
(二) 生活性原则 |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对策 |
(一) 加强自我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国家安全教育素养 |
(二) 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认识 |
(三) 挖掘教材资源,提升教师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能力 |
(四)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科学性 |
(五)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时效性 |
第五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教学案例 |
一、教学设计 |
二、设计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现状调查研究 |
一、以教师为对象的调查 |
二、以学生为对象的调查 |
三、衔接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二章 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理论探讨 |
一、认知发展理论与教学衔接 |
二、螺旋式课程理论与教学衔接 |
三、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衔接 |
第三章 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应对策略 |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促进衔接的策略 |
二、高中历史教学促进衔接的策略 |
三、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保障机制 |
第四章 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案例分析——以历史内容“新航路的开辟”为例 |
一、初中《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的课堂教学设计 |
二、高中《全球联系的建立》的课堂教学设计 |
三、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衔接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关于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调查问卷 |
附录 2:关于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8)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研究概述 |
(二)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应然性 |
一、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
二、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的客观需要 |
三、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
四、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
第二章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
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四、“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与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一)实证调研学校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三)访谈的设计与开展 |
二、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目前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缺乏教学衔接意识 |
(二)初高中教师之间互动与交流少 |
(三)高中教师教学方式更新不到位 |
(四)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衔接不到位 |
(五)初高中学生对政治科目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 |
第四章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不到位的归因分析 |
一、应试评价机制对思政教学衔接的影响 |
二、思政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
三、初高中学生心理状态和学习习惯差异造成的衔接问题 |
四、教材设置梯度较明显 |
第五章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策略 |
一、精准把握教学目标 |
(一)研究两个课程标准,了解衔接工作的任务 |
(二)分析培养目标,重视培养目标的差异 |
(三)剖析教材,做好整体课程目标与每小节教学目标的衔接 |
二、善于创新教学方法 |
(一)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找准情感代入的切入点 |
(二)紧扣时政热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
(四)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增强教学实效性 |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 |
三、将衔接理念融入教学过程 |
(一)熟悉两种教材,明确衔接工作的重点 |
(二)深入了解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
(三)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四、校方助力师生更好的实现教与学的衔接 |
(一)加强初高中教师联系,建立教师间畅通的沟通平台 |
(二)举办丰富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
(三)让初中生和高中生定期友好互动,交流学习体会 |
(四)开设专门的衔接课程,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生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9)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长治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1.2.3 评价与展望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2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
2.1 有效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
2.1.1 有效教学的含义 |
2.1.2 有效教学的特征 |
2.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
2.2.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含义 |
2.2.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特征 |
3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的新要求 |
3.1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呈现的新变化 |
3.2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面临的新要求 |
3.3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面临的新考验 |
4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问题与成因 |
4.1 学生问卷调查统计 |
4.1.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4.1.2 调查结果统计 |
4.2 教师访谈统计 |
4.2.1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4.2.2 访谈结果整理 |
4.3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现行教学存在的问题 |
4.3.1 教学内容创新性差 |
4.3.2 教学组织不严谨 |
4.3.3 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 |
4.3.4 教学评价和考核较传统 |
4.3.5 教学总结反思滞后 |
4.4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现行教学问题的成因 |
4.4.1 教师的思维观念较为滞后 |
4.4.2 教学目标导向偏差 |
4.4.3 教学方式传统僵化 |
4.4.4 缺乏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方法 |
4.4.5 忽视教学总结和反思 |
5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
5.1 精准筹划准备教学内容 |
5.1.1 钻研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
5.1.2 把握教学重难点、统筹教学环节 |
5.1.3 拓宽学生眼界、融合教学资源 |
5.2 完整实施教学组织设计 |
5.2.1 重视组织管理教学 |
5.2.2 重视分配教学时间 |
5.3 大力丰富教学手段方式 |
5.3.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5.3.2 运用多种方式、提升综合能力 |
5.4 完善教学评价考核 |
5.4.1 创新作业形式、重视检查评定 |
5.4.2 倡导多元评价、衡量学习质量 |
5.5 加强教学总结反思 |
5.5.1 加强教学总结、形成教学常态 |
5.5.2 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学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致谢 |
(10)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15-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结构分析 |
第一节 2015-2019 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的分值分析 |
第二节 2015-2019 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
第三节 关于2019 年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二章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
第一节 重视基础知识 |
第二节 关注时政热点 |
第三节 试题设置具有开放性 |
第四节 关注学生学习生活 |
第五节 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
第六节 借助专题知识,深化历史联系 |
第三章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一节 历史试卷命题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中考历史试卷的命题建议 |
第四章 近五年河南省中考历史命题的教学启示 |
第一节 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养 |
第二节 吃透课程标准,合理利用教材 |
第三节 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
第四节 构建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 |
第五节 注重史料教学,培养关键能力 |
第六节 关注时事政治,注重情感态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四、关于初中《社会》开卷考试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学思政课法治模块的学习进阶研究[D]. 涂雪莲.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2014-2018)[D]. 卞国华.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上海市宝山职业技术学校历史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 韩培.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2016-2020年河北省中考中囯近代史试题研究[D]. 李明月.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初、高中世界史教学有效衔接研究 ——以平顶山市为例[D]. 兰亚娟. 河南大学, 2020(02)
- [6]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研究[D]. 朱洁. 扬州大学, 2020(05)
- [7]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D]. 于莹莹.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8]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研究[D]. 李星. 河南大学, 2020(02)
- [9]开卷考试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以山西省长治市S中学为例[D]. 孔庆玲.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15-2019)[D]. 赵秋月.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