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其中,基础教育历史课程的改革不仅体现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改革上,也表现在历史教科书的改革上。中学历史教科书经过各个版本的制作以及修订,从内容上、体例上、结构上都进行了更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学历史教科书仍存在未能及时反映最新的重要史学成果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些足以代替旧说的重大考古发现未能编入教科书,教科书对新研究成果的吸收不足且对某些历史事实的表述有待商榷。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探讨,我们发现中学历史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吸纳史学界最有创新成果的学者不够,课程编写原则难落实,课标内容标准制约着新成果的吸收且教科书编委会和外界的交流不畅。这些原因导致教科书仍存在未能及时反映最新的重要史学研究成果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要对中学教科书的编写给予足够重视,参与编撰教科书的专家队伍应壮大,教科书编写与出版者应对教科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作出积极回应,历史研究者应当编写一定的历史读本。针对以上情形,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生有求新的愿望和实际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排除“以书本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于考试无益”的思想并拥有吸收新成果的积极态度,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质疑、思疑、解疑,不拘泥于教科书。在教学中适度渗透史学研究新成果以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时代性,注意坚持课标性、科学性、时代性、政策性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