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比较方向对奖励加工大脑机制的影响

社会比较方向对奖励加工大脑机制的影响

论文摘要

社会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背景,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是一种很普遍的人类社会现象。社会比较如何影响奖励加工和主观幸福感是理解任何社会环境中的个体行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社会心理学家主张,个体与他人比较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人信息对个体影响重大。关注相对水平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情境改变的条件下个体即使是面对相同信息的反应也会发生变化。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当面对相同水平的奖励结果时,人们的公平和满意体验有很大差别。搞清社会比较是如何影响奖励加工认知和情绪体验过程对个体幸福生活和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消费和存储的方式、税款和再分配计划的最优化设计、劳工补给、工厂内激励措施的优化、自我评价、情绪调节与生活适应等。大量研究发现,个体的情绪体验/主观幸福感,其性质、强度受反馈结果本身属性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比较方向(上行/不利不公平、下行/有利不公平、平行/公平)等信息情境的影响。本研究着眼于社会比较的方向从两个方面探讨社会比较如何影响奖励加工过程:研究一,考察社会比较对奖励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研究二,考察三个人社会比较对奖励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研究一,将“猜测-反馈”的经典赌博任务范式改进为“猜测-反馈对错-反馈奖励”。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数目估计任务,反馈被试自己的对错,之后,同时反馈被试自己和另一他人的奖励。两者都做对时,所得奖励比例:1:2,或1:1,或2:1,形成三种比较方向(上行、下行、平行)奖励反馈类型。研究二,范式同研究一,但奖励反馈的信息是关于自己和另2个他人的,形成四种比较方向(上行、下行、平行、并行/模糊)奖励反馈类型。研究一发现:在奖励反馈出现后的350-550 ms内,有利和不利不公平条件均比公平条件诱发一个更加负向的ERP偏移(N350-550);偶极子溯源分析发现,N350-550主要起源于海马旁回和扣带前回。研究者认为,N350-550可能反映了社会比较情境中对奖励加工反馈的预期错误监控有关;随后,在550-750 ms内,有利和不利不公平条件均比公平条件诱发的ERP有一个更加负向的偏移(LNC1和LNC2);偶极子溯源分析发现,LNC1和LNC2主要起源于尾状核,可能与社会比较情境中的奖励加工有关。研究二发现:在奖励反馈出现后350-550 ms和1550-750 ms,不利不公平条件、有利不公平条件和模糊比较条件三者均比公平条件诱发一个更加负向的ERP偏移(N350-550,LNC)。定位结果与研究一基本一致,主要定位在尾状核和扣带前回,这进一步说明这些脑区可能与社会比较情境中的奖励加工有关。之后在1200-1400 ms,不利不公平条件比有利不公平条件、公平条件和模糊比较条件三者诱发一个更加正向的ERP偏移(LPC),这可能反应不利不公平条件引发了更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社会比较的概念
  • 1.2 社会比较方向
  • 1.3 社会比较理论发展
  • 1.4 社会比较与奖励加工及主观幸福感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 2.1 问题提出
  • 2.2 研究框架
  • 2.3 研究假设
  • 3 研究一 社会比较对奖励的影响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4 研究二:三人社会比较对奖励的影响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5 总的讨论与结论
  • 5.1 总的讨论
  • 5.2 总的结论
  • 6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6.1 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中生成就动机与社会比较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2)
    • [2].大学生自我分化与社会比较倾向的相关探究[J]. 智库时代 2020(13)
    • [3].由心至身:社会比较与中国居民健康[J]. 人口与发展 2020(04)
    • [4].社会比较批评对儿童认知、情绪和挑战行为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04)
    • [5].社交网站中上行社会比较对妒忌的影响:内隐自尊的调节作用[J]. 心理月刊 2020(18)
    • [6].社会比较对大学生身体意象影响的研究综述[J]. 心理月刊 2018(11)
    • [7].青少年网络欺负中社会比较现象探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02)
    • [8].4~8岁儿童公平认知与行为差距:社会比较的作用[J]. 心理学报 2017(12)
    • [9].基于社会比较的贫困大学生相对获得感提升路径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8(19)
    • [10].社会比较对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J]. 中国职业医学 2018(05)
    • [11].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J]. 心理学报 2017(07)
    • [12].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与物质主义:自尊的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 2017(04)
    • [13].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分化的认知基础——社会比较策略视角[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2)
    • [14].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心理资本的序列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8)
    • [15].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自我接纳对其抑郁的影响路径[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16].青少年社会比较的影响研究[J]. 青年与社会 2020(27)
    • [17].社会比较倾向与女大学生客体化身体意识:自尊的调节作用[J]. 青年与社会 2020(26)
    • [18].领导成员交换社会比较对建言行为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6)
    • [19].艺术类高中生自卑与社会比较的相关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 2018(12)
    • [20].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比较与消费行为[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1)
    • [21].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3)
    • [22].市场转型背景下居民社会比较的参照范围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 2017(06)
    • [23].别人线上“秀恩爱”,可曾对你有伤害?[J]. 心理与健康 2020(07)
    • [24].社会比较干预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24)
    • [25].少数民族地区高职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 高教论坛 2014(02)
    • [26].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与嫉妒的关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35)
    • [27].社会比较研究述评[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1)
    • [28].自我肯定和成就动机对青少年社会比较倾向的影响[J]. 社会心理科学 2012(Z1)
    • [29].中学生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04)
    • [30].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与抑郁:人际自立影响的性别差异[J]. 心理科学 2019(03)

    标签:;  ;  ;  

    社会比较方向对奖励加工大脑机制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