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渊源·风会·正变——晚清小说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王同舟
导师: 陈文新
关键词: 晚清小说,发展历程,近代观念,非个人化,批判意识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晚清小说的整体面貌和它的小说史地位问题。 晚清小说或者按照晚清作家、批评家自己的说法——“新小说”,作品数量惊人,类型众多,作家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也各有不同,在总体面貌的把握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同时,晚清小说既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尾声,又可以视为现代小说的先声,它的历史定位问题也因而难于处理。笼统地称这一时期为“过渡阶段”,将其面貌概括为“新旧杂陈”,这种做法已经不能令研究者感到满意,他们试图提出更为精确、具体的意见,这也是本文的意图所在。 将晚清小说视为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时期,这是近期学术界主导性的观点和方法。这种观点和方法忽略了晚清小说中具有与现代转型相反意义的事实,夸大了晚清小说现代转型的程度。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侧重将晚清小说置于传统小说的背景下进行观察,将此期所发生的种种重大变化——无论它们是否具有现代转型的意义——同时纳入视野,以期比较准确地呈现晚清小说的总体面貌,比较客观地评价晚清小说的历史地位。 论文第一、二章以小说观念和小说格局的变化为线索,旨在梳理晚清小说的发展历程。 小说观念的变化是晚清小说格局变化的内在动力。自1895年第一批新型小说出现,到1902年《新小说》创刊,“小说界革命”完成了其理论建构。这一理论的各个侧面显示出浓重的时代印迹: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晚清社会迫切希望找到一种对普通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的有效工具,小说文体由此进入理论家的视野。在传统观念中,小说文体因其流行于普通民众之中而受到轻视;现在,由于启蒙的需要,小说反而因其能够流行于民众之中而倍受重视。为了加强论证的力量,评论家们引入了西方的参照因素——小说在西方文学体系中享有极高地位,但他们有意无意地曲解事实,将这种地位归因于小说在西方的社会改革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反而影响到对西方文学观念的吸收。他们强调革新小说内容,造成对艺术加工的忽略;他们对旧的艺术形式造成了破坏性冲击,却往往并非出于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方面的自觉意识。新小说理论上的这些缺陷,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新小说理论的整合
第一节 历史转变的契机
第二节 西方影响的两面
第三节 传统观念的缠绕
第二章 新小说格局的变迁
第一节 作家倾向的摇摆
第二节 “文明的消遣法”
第三章 想象世界的重构——晚清小说“真实性”的一个侧面
第一节 从神魔小说到科学小说
第二节 从天朝幻景到近世格局
第四章 小说主角的移位——晚清小说的非个人化倾向
第一节 社会小说的兴起
第二节 人情小说的变调
第三节 对“自由”的预警
第五章 悲剧气氛与社会批判意识
第一节 从“寓教于乐”到“寓教于悲”
第二节 “笔伐深刻”与“滑稽玩世”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晚清报刊小说研究[D]. 刘永文.上海师范大学2004
- [2].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D]. 付建舟.河南大学2004
- [3].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D]. 李志梅.华东师范大学2005
- [4].明清艳情小说研究[D]. 张廷兴.山东大学2005
- [5].小说身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特殊视角[D]. 李自芬.四川大学2005
- [6].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D]. 杨晶.吉林大学2006
- [7].包天笑及其小说研究[D]. 沈庆会.华东师范大学2006
- [8].二十世纪中国市民小说论纲[D]. 王晓文.山东大学2006
- [9].中国小说修辞模式的嬗变[D]. 郭洪雷.山东大学2006
- [10].清末民初小说翻译规范及译者的应对[D]. 章艳.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从介入到关怀:晚清小说政治功用性的演变(1902-1911)[D]. 李亚娟.华东师范大学2009
- [2].晚清小说低潮研究[D]. 谢仁敏.华东师范大学2010
- [3].晚清小说与近代商业社会[D]. 杨国明.上海师范大学2003
- [4].晚清报刊小说研究[D]. 刘永文.上海师范大学2004
- [5].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D]. 付建舟.河南大学2004
- [6].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 魏文哲.华东师范大学2004
- [7].《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 李根亮.武汉大学2005
- [8].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D]. 韩伟表.华东师范大学2006
- [9].晚清小说与晚清报刊发展关系研究[D]. 方晓红.南京师范大学2000
- [10].沉重与恣意的书写:谴责、暴露及其他[D]. 刘春水.复旦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