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后现代伦理学是鲍曼在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框架下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从后现代性视角出发,追溯了现代伦理的形成历史及其理论支撑;并以大屠杀事件为特例展现了现代伦理的内在矛盾及其可怕后果;通过对现代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的批判,鲍曼揭示了现代伦理困境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必然性。随着后现代非理性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盛行,伦理学发生了由现代的他律伦理向个体道德的转向。这种转向既表现为后现代伦理的危机,也昭示着道德涵义的真正回归——道德不是靠他律的伦理规则实现的,而是在人们以“面孔”相遇的原初场景中对“他者”担负的责任。因此后现代既是道德毁灭的时代,又是它新生的契机。本文是把伦理学作为鲍曼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框架下的一个特殊叙事来研究的,强调了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在其伦理学中的应用,并将其作为伦理学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具体来说,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第二部分为现代性的缺憾及伦理的困境。文章首先通过对鲍曼后现代视野下的现代性及现代社会的分析,揭示了现代性内在的缺憾,即普遍理性的结果是对社会与自然的专制控制,致使个体丧失了自由自主的能力。然后在此背景下,大屠杀提供了现代伦理困境的一个案例,文章从现代造园抱负、秩序追求、科层制度及道德中立态度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性与大屠杀的选择性亲和关系,从而为伦理学的反思揭开了序幕。最后,文章通过对现代伦理形成历史的追溯,总结出理性与普遍性作为现代伦理的内核所造成的困境:对理性的过分依赖造成伦理他治,对普遍性的刻意追求造成个人道德能力的丧失。第三部分为后现代的可能性与道德的复兴。首先文章通过对鲍曼的后现代性及其所期盼的后现代社会的特质的分析,揭示了后现代性的特征:非理性及多元化。然后在此背景下描述了后现代伦理的危机表现及伦理-道德的转向,揭示出个体道德和多元选择成为后现代道德的新面貌。最后在对个体道德进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后现代道德的重建问题:即对道德的后现代认识和“为了他者”道德的回归。第四部分为分析批判。主要阐明了鲍曼后现代伦理学的核心议题——伦理和道德;分析了个体道德在道德重建中的可能性,指出个体的不确定性、多元文化的不谐调性及个体生活的殖民化给个体道德带来的挑战;以此引出了后现代伦理学面临的课题——自由和责任;最后,文章探讨了包括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在内的后现代道德重建的尝试,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痛苦与荣耀》:后现代伦理下的自我参照[J]. 电影文学 2020(04)
- [2].浅析现代伦理道德的主体责任[J]. 长江丛刊 2018(36)
- [3].麦克尤恩小说后现代伦理向度研究[J]. 时代教育 2014(17)
- [4].机遇与挑战:《失落的秘符》中后现代伦理身份探寻的两种可能[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5].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及其现代伦理价值[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9(01)
- [6].试论“孝”在莱芜梆子现代伦理戏中的展现[J]. 语文学刊 2010(12)
- [7].断裂与承接——西方后现代伦理思潮述要[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8].试论现代伦理向后现代伦理的转向[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1)
- [9].论现代伦理创新的生态维度[J]. 前沿 2010(07)
- [10].生态文明与人类的责任——以后现代伦理为视角[J]. 鄱阳湖学刊 2010(05)
- [11].网络传播的后现代伦理审思[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3)
- [12].现代伦理话语下的爱米丽——《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新解读[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3].现代伦理共同体的断裂及道德适应性补救[J]. 江苏社会科学 2020(03)
- [14].现代伦理的两大支柱[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5].试论后现代伦理观的德育意蕴[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9)
- [16].未竟的道德转型事业——论道德转型动力及方向兼评《中国近现代伦理启蒙》[J]. 学术评论 2020(01)
- [17].碎片的道德——后现代伦理透视[J]. 云南社会科学 2011(06)
- [18].灵知中的“真理”探寻——《供水系统》中灵知主义下的后现代伦理表述[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9].现代伦理世界的“伦理性”及其转变[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0].后现代伦理在电影叙事中的隐喻表达——以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为例[J].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4)
- [21].戴维·洛奇小说《好工作》中后现代伦理的叙事手法[J]. 国外文学 2018(03)
- [22].伦理启蒙:思想转型中的超越与守望——读徐嘉教授《中国近现代伦理启蒙》[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3].后现代伦理思潮下德育的三种取向[J]. 浙江教育科学 2019(06)
- [24].无序和虚空:后现代伦理存在的破碎[J]. 唐都学刊 2013(03)
- [25].论后现代伦理的革命性[J]. 世纪桥 2009(23)
- [26].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向度[J]. 社科纵横 2008(05)
- [27].“国家治理与现代伦理丛书”出版[J]. 伦理学研究 2019(02)
- [28].韦伯“理想类型”与现代伦理形态[J]. 社会科学战线 2013(12)
- [29].“雌雄同体”神话重写与后现代伦理叙事[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0].沃尔曼作品中的回应、面对、正义和移情——后现代他者伦理观[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9(03)
标签:鲍曼论文; 后现代伦理论文; 后现代道德论文;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