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羊毛纱线和由其织成的羊毛衫针织物的客观测试以及对羊毛衫针织物进行主观评价试验,研究了羊毛衫针织物的刺痒感。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刺痒感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评价方法,并对国内外有关刺痒感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查阅和综述,然后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概述了主观评价的机理、主观评价的难点以及主观评价中所用到的标尺。第三部分,刺痒感主观评价试验与分析。收集了10种不同品质的羊毛纱线,将其织成紧密度相似的1+1罗纹针织物,并分别制成前臂试验用的试样和领圈试样。在预实验基础上,选择了刺痒感评价敏感且评价结果重复性高的10名24~26岁成年女性和7名8~12岁儿童。在22℃±2℃、55%±5%RH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部位(前臂和颈部)的评价试验和不同活动状态下(静态和运动后)的评价试验。结果发现,前臂试验的结果和颈部试验的结果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说明两种方法都可用于刺痒感的主观评价;但是从前臂试验结果与颈部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和受试者的评判一致性上看,颈部试验可能比前臂试验更适合于羊毛衫针织物刺痒感的主观评价。儿童和成人在10种织物刺痒感的判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成人对织物刺痒感的评分与纱线表面毛羽的平均直径和粗毛羽百分比密切相关,儿童更容易受织物物理机械指标的影响,如织物的平方米克重、厚度和覆盖系数等。人体的活动状态对织物刺痒感的评价有显著影响,运动后,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更加敏感。第四部分,羊毛纱线和织物的客观测试及分析。先通过显微镜观测了10种纱线表面毛羽的直径大小,得到它们的平均直径和粗毛羽百分比;接着测定了纱线的捻度和织物的结构参数,包括织物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线圈密度等,并计算出织物的覆盖系数,另外还测定了人体穿着领圈时的压力值。运用多种数学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静态时对于1+1罗纹羊毛衫针织物而言,引起刺痒感的单根纤维直径的阀值可能是24μm。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织物纱线表面的毛羽特性是影响织物刺痒感的最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织物刺痒感预测的模型。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引言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2 课题相关研究的现状1.2.1 刺痒感的产生机理1.2.2 刺痒感的影响因素1.2.2.1 纤维性质1.2.2.2 织物性质1.2.3 刺痒感的评价方法1.2.3.1 主观测试及评价方法1.2.3.2 客观测试方法1.3 有关刺痒感研究还存在的问题1.4 课题研究的意义1.4.1 实际意义1.4.2 理论意义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5.1 研究的内容1.5.2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2 主观评价方法概述2.1 主观评价的机理及其难点2.2 主观评价中所使用的标尺3 刺痒感主观评价试验3.1 刺痒感主观评价标尺的选择3.2 试验样品3.3 受试者的选择3.4 试验方案3.4.1 预试验3.4.2 正式试验3.4.2.1 试验环境3.4.2.2 受试者3.4.2.3 试验过程4 羊毛衫针织物刺痒感主观评价研究4.1 刺痒感评价结果的数据预处理与分析4.1.1 刺痒感评分值的数据4.1.2 数据预处理4.2 刺痒感评分值的数据分布检验4.3 不同试验部位对刺痒感评价的影响4.3.1 儿童作为受试者4.3.2 成年女性作为受试者4.3.3 试验结论4.4 人体不同活动状态对刺痒感评价的影响4.4.1 儿童作为受试者4.4.2 成年女性作为受试者4.4.3 试验结论4.5 不同受试者成人与儿童对刺痒感评价的影响4.5.1 静态时4.5.2 运动后4.5.3 试验结论4.6 本章结论5 羊毛纱线及织物特性对刺痒感的影响5.1 客观试验5.1.1 纱线表面毛羽直径的测试5.1.2 纱线捻向及捻度测试5.1.3 织物覆盖系数测试5.1.4 领圈对颈部压力的测试5.2 客观试验结果分析5.2.1 主成分分析概述5.2.2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5.3 回归分析5.3.1 回归分析概述5.3.2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5.4 本章结论6 不同受试对象在刺痒感评价上的比较分析6.1 聚类分析的概念及原理6.2 儿童对于织物刺痒感评价结果的聚类分析6.3 成人对于织物刺痒感评价结果的聚类分析6.4 聚类分析结果7 结论与展望7.1 论文内容总结7.2 论文的不足7.3 展望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织物刺痒感主观评价表附录2 织物刺痒感主观评价结果附录3 统计分析术语说明附录4 Kendall 协同系数检验结果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羊毛针织物论文; 刺痒感论文; 主观评价论文; 颈部试验论文; 毛羽直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