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C)转录调控因子的研究

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C)转录调控因子的研究

论文摘要

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属于白腐担子真菌,是研究木质素生物降解的模式生物,因其具有出色的降解木质素的能力,而且对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爆炸污染物等也有降解作用,因此P. chrysosporium在造纸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P.chrysosporium降解木质素是由众多的胞外过氧化物酶参与的复杂的生物过程,LiP和MnP是主要的2类过氧化物酶。Northern blot和RT-PCR分析表明。这2类酶均受到C、N、O等因素的调节,暗示在其基因的5’-端可能存在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转录。已有的研究表明,在lipC 5’-端存在2个蛋白质结合元件——PBE1和PBE2。本研究在这一工作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分别以PBE1、PBE2和PBE1+PBE2为钓饵,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对低氮培养基中培养3d P. chrysosporium的eDNA文库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以PBE1为钓饵筛选到9个cDNA序列;以PBE2为钓饵筛选到的6个序列;以PBE1+PBE2为钓饵所筛选到10个序列。对这25个eDNA序列进行了较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只有4个序列编码的蛋白质能定位在细胞核中,编号是PBE1-A20.3、PBE1-A12.4、PBE2-A5.1和PBE1-2-A27.1,因此对这4个克隆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序列分析表明,PBE1-A20.3编码一种未知蛋白;PBE2-A12.4编码的蛋白质与多功能蛋白14-3-3有较高的同源性,而14-3-3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分裂、信号转导、蛋白跨膜转运、基因转录等众多重要生命活动过程,14-3-3蛋白主要以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发挥功能。在动物、植物以及酵母中,14-3-3还可以与十字型DNA结合调节DNA复制。功能位点分析表明,PBE2-A5.1编码蛋白质含有1个ATP结合结构域和1个亮氨酸拉链结构,很多调控蛋白质中含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包括CCATT盒及增强子结合蛋白、cAMP应答元件(CRE)结合蛋白、酵母一般调控蛋白GCN4、octamer-结合转录因子2(Oct-2/OTF-2)等。PBE1.2-A27.1编码的蛋白质含HIT(histidine triad)结构域,含该结构的蛋白可以与核酸结合。为进一步鉴定酵母单杂交筛选到的阳性克隆与顺式元件的结合作用,利用pET-28a载体对筛选到的14-3-3蛋白编码序列进行原核生物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14-3-3蛋白在Escherichia.coli BL21中以部分包涵体和部分可溶性形式存在,分子量为33 kD。通过Ni柱纯化得到E.coli中可溶表达的14-3-3蛋白,并用透析和PEG20000浓缩该蛋白用于体外结合实验(GMSA)。表达的14-3-3蛋白与32p标记的PBE1+PBE2探针混合后,经低离子强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表明,14-3-3蛋白电泳有明显的延迟现象,当加入40倍的冷探针后,延迟现象减弱,加大14-3-3蛋白量后,延迟现象增强,表明14-3-3蛋白可以与该探针特异结合。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以14-3-3蛋白为钓饵,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P.chrysosporium 3d eDNA文库,在SD/-Ade/-His/-Leu/-Trp缺陷培养基平板上共获得了约601个单克隆。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少部分克隆可激活3个报告基因。分离自这些克隆中的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利用HaellI和Sau3AI限制酶切分析可将其分为9类。序列测定和同源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6个序列均具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也是14-3-3蛋白潜在的结合位点。其中有2个序列具有WD结构域,表明14-3-3蛋白在P.chrysosporium中也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Y2H147与转录因子有一定相似性。高级结构分析显示,P.chrysosporium中的14-3-3蛋白与其它物种中的一样,含有9个Helix结构,且可以形成杯状的同源二聚体结构。蛋白质.蛋白质预测结果显示,14-3-3蛋白可以与Y2H147、389、412号克隆结合,推测14-3-3蛋白在P.chrysosporium中参与多个细胞过程,尤其在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发挥某种作用。另外,RT-PCR分析表明14-3-3基因在P.chrysosporium不同代谢阶段没有明显的转录差异。

论文目录

  • 图形目录
  • 表格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C)转录调控因子的筛选
  • 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真菌菌种
  • 2.1.2 大肠杆菌菌种
  • 2.1.3 P.chrysosporium的培养基
  • 2.1.4 酵母培养基
  • 2.1.5 大肠杆菌培养基
  • 2.1.6 质粒载体
  • 2.1.7 引物及钓饵序列
  • 2.1.8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2.2 实验方法
  • 2.2.1 P.chrysosporium的培养
  • 2.2.2 总RNA的提取和mRNA的分离纯化
  • 2.2.3 SMART cDNA的合成及纯化
  • 2.2.4 钓饵质粒的构建
  • 2.2.5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6 3-AT浓度的优化
  • 2.2.7 酵母单杂交文库的构建
  • 2.2.8 酵母单杂交文库的筛选
  • 2.2.9 酵母质粒DNA的提取
  • 2.2.10 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 2.2.11 质粒DNA提取
  • 2.2.12 核酸的电泳检测
  • 2.2.13 序列分析
  • 3 结果
  • 3.1 酵母单杂交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 3.2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 3.3 合成cDNA的质量检测
  • 3.4 钓饵质粒的构建
  • 3.5 酵母单杂交筛选P.chryosoporium 3d cDNA文库
  • 3.6 阳性克隆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基因转录调控反式作用因子的研究策略
  • 4.2 基因转录调控反式作用因子的结构特点
  • 4.3 lipC基因转录调控反式作用因子的分析
  • 小结
  • References
  • 第二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中与14-3-3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筛选
  • 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真菌菌种
  • 2.1.2 培养基
  • 2.1.3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2.1.4 质粒载体
  • 2.2 实验方法
  • 2.2.1 E.coli转化
  • 2.2.2 质粒DNA提取
  • 2.2.3 DNA操作
  • 2.2.4 cDNA合成与cDNA文库的构建
  • 2.2.5 重组钓饵质粒的构建
  • 2.2.6 自激活和毒性检测
  • 2.2.7 3-AT浓度的优化
  • 2.2.8 接合实验(mating)筛选阳性克隆
  • 2.2.9 阳性克隆片段的分类
  • 2.2.10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
  • 2.2.11 阳性克隆的验证
  • 3 结果
  • 3.1 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及筛选策略
  • 3.2 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质量评估
  • 3.3 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的筛选
  • 3.4 阳性克隆的验证
  • 3.5 阳性克隆片段的分类
  • 3.6 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
  • 4 讨论
  • 4.1 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 4.2 14-3-3蛋白的功能
  • 小结
  • References
  • 第三章 酵母单、双杂交阳性克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主要分析软件及网络资源
  • 2.2.1 分析软件
  • 2.2.2 基因组定位及全长cDNA的预测
  • 2.2.3 网络资源
  • 3 结果
  •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策略
  • 3.2 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比对和基因组定位
  • 3.3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对及进化树分析
  • 3.4 蛋白质基本性质分析
  • 3.4.1 蛋白质基本常数分析
  • 3.4.2 蛋白质信号肽预测
  • 3.4.3 蛋白质跨膜区预测
  • 3.4.4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分析
  • 3.5 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的磷酸化位点分析
  • 3.6 启动子、转录调控区分析
  • 3.7 功能位点分析
  • 3.8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 4 讨论
  • 4.1 酵母单杂交阳性克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4.2 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小结
  • References
  • 第四章 多功能蛋白14-3-3与顺式调控元件的体外结合分析
  • 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菌种
  • 2.1.2 质粒
  • 2.1.3 培养基
  • 2.1.4 主要试剂和酶类
  • 2.1.5 引物序列
  • 2.2 实验方法
  • 2.2.1 E.coli转化
  • 2.2.2 质粒DNA提取
  • 2.2.3 DNA操作
  • 2.2.4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 2.2.5 His-tag融合蛋白纯化
  • 2.2.6 变性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2.2.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考马斯亮蓝染色
  • 2.2.8 蛋白浓度测定
  • 2.2.9 DNA探针的标记
  • 2.2.10 DNA探针与菌丝体总蛋白离体结合试验
  • 2.2.11 迁移率转换凝胶电泳
  • 2.2.12 凝胶放射性自显影
  • 2.2.13 RT-PCR分析14-3-3基因转录水平
  • 3 结果
  • 3.1 表达质粒的构建
  • 3.2 14-3-3基因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
  • 3.3 14-3-3蛋白的电泳迁移率转换分析
  • 3.4 14-3-3基因在不同培养阶段的转录分析
  • 4 讨论
  • 4.1 凝胶延迟电泳分析DNA-蛋白质结合
  • 4.2 14-3-3蛋白在lipC基因转录调控中的作用
  • 小结
  • References
  • 文献综述
  • 摘要
  • 第一部分 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进展
  • 引言
  • 1 酵母双杂交系统概述
  • 1.1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基本原理
  • 1.2 特点与优点
  • 2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操作的基本程序
  • 3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局限性和改进
  • 4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发展
  • 4.1 酵母单杂交系统
  • 4.2 反向酵母双杂交系统
  • 4.3 酵母三杂交系统
  • 4.4 逆向双杂交系统
  • 4.5 双诱饵系统
  • 4.6 哺乳动物的双杂交系统
  • 4.7 非转录读出特点的酵母双杂交系统
  • 5 主要应用研究进展
  • 5.1 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 5.2 研究蛋白质组及建立蛋白质图谱
  • 5.3 研究细胞信号转导
  • 5.4 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
  • 5.5 筛选药物和寻找药物靶标
  • 5.6 疾病机理分析
  • 5.7 研究基础分子生物学问题
  • 6 展望
  • 第二部分 14-3-3蛋白研究进展
  • 引言
  • 1 14-3-3蛋白家族的种类
  • 2 14-3-3蛋白分子结构
  • 3 14-3-3蛋白识别序列
  • 3.1 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识别序列
  • 3.2 非磷酸化识别序列
  • 4 14-3-3蛋白和配体相互作用的特点
  • 5 14-3-3蛋白的调控机制
  • 6 14-3-3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6.1 14-3-3蛋白与细胞周期
  • 6.2 14-3-3蛋白与细胞凋亡
  • 6.3 14-3-3蛋白与信号转导
  • 6.4 14-3-3蛋白与线粒体、叶绿体前体蛋白跨膜转运
  • 6.5 功能与表达的多样性
  • 6.6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 6.7 与蛋白激酶构成复合体
  • 6.8 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
  • 6.9 与H+-ATPase的作用
  • 7 14-3-3蛋白与疾病
  • 8 14-3-3蛋白的细胞定位
  • 9 展望
  • References
  • 在读期间发表或被接收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LIPC启动子-250位点G/A多态性对高糖低脂膳食诱导的健康青年血脂及载脂蛋白改变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5)
    • [2].脂联素及其受体在LIPC抗M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 重庆医学 2013(36)

    标签:;  ;  ;  ;  ;  ;  ;  

    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C)转录调控因子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