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贮藏蛋白基因克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侯永翠
导师: 郑有良
关键词: 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基因克隆
文献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麦地方品种、近缘野生材料的农艺性状考察和蛋白质含量测定,从中筛选出综合性状好或者具有一个或多个优良性状优异种质46份。采用APAGE、RAPD、RAMP和ISSR标记研究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对糙稃大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和近缘野生大麦B-hordein基因进行了分离、克隆和测序。主要结果如下: 1、对212份大麦种质资源(包括105份近缘野生材料和107份地方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每个性状的变异都较大。生育期138-~199d,株高61.2~140.5cm,有效穗数3~16个,穗长3.9~17.8cm,小穗数16~30个,穗粒数20~97粒,千粒重21.8~59.1g,穗粒重0.5~2.9g,蛋白质含量9.80~22.14%。从中筛选出了46份综合性状好或者具有一个或多个优良性状的优异种质,为进一步在育种和生产中加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 2、对212份供试材料各考察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穗长,小穗数与穗粒重呈显著正偏相关,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偏相关,穗长与穗粒数呈显著负偏相关,其余性状间偏相关均不显著。表明9个性状虽然具有较复杂的相关关系,但是产量性状(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以及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相互之间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效应,在选择时能够较好地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cid-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APAGE)法检测结果表明,46份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醇溶蛋白等位变异,每份材料均具有唯一独特的醇溶蛋白带型,共分离出36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每份材料可电泳出15~26条,平均19条,有3条带为所有材料共有,即醇溶蛋白带纹的多态性为91.67%。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468~0.976,平均值为0.737。聚类分析发现,同一类群或者相同地理来源的材料能够部分地聚成一类或亚类,表明醇溶蛋白图谱类型与材料的类群和生态地理环境有一定相关性。 4、利用RAPD标记检测结果表明,46份供试材料间遗传差异明显。32个引物共扩增出116条DNA片段,其中84条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8条DNA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
1 品质及产量性状研究
2 细胞遗传学研究
3 生化标记
3.1 同工酶
3.2 醇溶蛋白
4 分子标记
4.1 RAPD标记
4.2 SSR标记
4.3 ISSR标记
4.4 RAMP标记
4.5 STS标记
4.6 AFLP标记
4.7 细胞质基因组研究
4.8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
4.9 rDNA分析
4.10 5SrRNA分析
5 贮藏蛋白基因克隆
6 大麦有益基因向小麦的导入
7 立题依据
第二章 大麦地方品种和近缘野生大麦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农艺性状考察
2.3 蛋白质含量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表现
3.2 相关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优异大麦种质资源的醇溶蛋白多态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醇溶蛋白检测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醇溶蛋白多态性
3.2 醇溶蛋白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
3.3 醇溶蛋白聚类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优异大麦种质资源的RAPD、RAMP和ISSR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基因组DNA提取
2.3 RAPD检测
2.4 RAMP检测
2.5 ISSR检测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扩增产物多态性
3.2 遗传相似性
3.3 聚类分析
3.4 三种标记间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大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4.2 RAPD、RAMP与ISSR标记在大麦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4.3 RAPD、RAMP与ISSR标记的一致性及多态性位点的有效性
第五章 糙稃大麦(H.brevisubulatum ssp.turkestanicum Nevski)LMW-GS基因序列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基因组DNA提取
2.3 PCR引物设计、基因组DNA扩增及电泳分析
2.4 PCR产物回收、纯化
2.5 连接并转化
2.6 阳性克隆筛选
2.7 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PCR扩增、目的片段克隆与测序
3.2 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3.3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3.4 系统进化分析
4 讨论
4.1 糙稃大麦中LMW-GS基因的存在
4.2 Ht1、Ht2和Ht3的类型
4.3 Ht1、Ht2和Ht3的序列结构与品质的关系
4.4 PCR方法分离大麦LMW-GS基因的可行性
第六章 西藏近缘野生大麦(H.vulgate ssp.agriocrithon)B-hordein基因序列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基因组DNA提取
2.3 PCR引物设计、基因组DNA扩增及电泳分析
2.4 PCR产物回收、纯化
2.5 连接并转化
2.6 阳性筛选克隆
2.7 序列测定与比较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PCR扩增、目的片段克隆与测序
3.2 Ha1、Ha2和Ha3的序列特征及序列比较分析
3.3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4 讨论
4.1 B hordein基因与LMW-GS基因结构和功能比较
4.2 PCR方法分离大麦B-hordein基因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6-11-01
参考文献
- [1].大麦种质资源磷利用效率的评价及其转录组分析[D]. 任盼荣.甘肃农业大学2018
- [2].西藏野生大麦干旱耐性基因等位多态性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D]. 张绵.浙江大学2017
- [3].中国野生及栽培大麦的分子进化与大麦穗分枝新基因的分子作图[D]. 冯宗云.四川大学2003
- [4].大麦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分析[D]. 许如根.扬州大学2005
- [5].大麦多棱分枝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D]. 黄碧光.福建农林大学2005
- [6].中国松嫩平原短芒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Trin.) Link.)天然种群分子遗传与表观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的研究[D]. 郭万里.东北师范大学2006
- [7].野大麦抗性品种选育及转基因育种研究[D]. 沈景林.吉林大学2006
- [8].大麦耐盐机理及部分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 黄有总.浙江大学2007
- [9].大麦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模拟研究[D]. 徐寿军.扬州大学2007
- [10].中国松嫩草原短芒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Trin.)Link)人工种群的分子遗传与表观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D]. 李毅丹.东北师范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中国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D]. 郭红.四川大学2002
- [2].中国野生及栽培大麦的分子进化与大麦穗分枝新基因的分子作图[D]. 冯宗云.四川大学2003
- [3].大麦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分析[D]. 许如根.扬州大学2005
- [4].野大麦抗性品种选育及转基因育种研究[D]. 沈景林.吉林大学2006
- [5].银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D]. 王利.山东农业大学2006
- [6].中国普通杏(Prunus Armeniaca)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紫杏(P.dasycarpa)起源研究[D]. 何天明.山东农业大学2006
- [7].黑麦属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研究[D]. 尚海英.四川农业大学2006
- [8].野生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筛选[D]. 彭燕.四川农业大学2006
- [9].西南区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坪用价值研究[D]. 刘伟.四川农业大学2006
- [10].青藏高原栽培青稞遗传多样性研究[D]. 潘志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