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对在体游离回肠袢黏液分泌抑制的实验研究

抗肿瘤药物对在体游离回肠袢黏液分泌抑制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泌尿外科治疗浸润性膀胱癌较为成形及有效的术式,由于肠道固有的分泌黏液的特性,行回肠代膀胱术后尿液中的黏蛋白量将增多,由此黏液形成黏液栓成为膀胱重建术中的常见并发症。现今很多国内外的学者应用不同的方法减少黏液的分泌,但是疗效均不确切。因此寻找有效的方法减少肠膀胱术后早期的黏液分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应用抗肿瘤药物作用于大鼠回肠,观察抗肿瘤药物对在体游离回肠袢内杯状细胞黏液分泌的作用。方法:实验用SD大鼠,体重200~250克,随机分为对照组、丝裂霉素组、比柔吡星组。制备在体游离回肠袢模型,给药剂量按预试验选定剂量,分别于给药后8、16、24、32、40、48小时取大鼠回肠袢内肠液,测定各时间点及总粘液蛋白的含量,末次取肠液后处死大鼠,取肠袢石蜡包埋行HE、阿利辛兰-过碘酸雪夫反应(AB-PAS)、黏液蛋白(MUC2)免疫组化染色等,观察黏液分泌量及回肠杯状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1.药物对组织形态学影响:H-E染色光镜下见组织黏膜及粘膜下层无明显损伤,给药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即所用药物剂量对粘膜细胞无明显结构损伤。2.药物对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的影响:用BCA法测得各个时间段肠液中蛋白含量,丝裂霉素组排放入肠袢中的粘液总量(32.09±7.12)与对照组(55.71±20.35)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均少于对照组,以32~40小时(3.11±0.31)、40~48小时(2.65±0.58)排放入肠袢中的蛋白量与对照组(5.90±0.63)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柔吡星组排放入肠袢中的粘液总量(44.32±18.47)少于对照组(55.71±20.35)但无统计学意义;比柔吡星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3.药物对回肠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与对照组(25.13±11.29)比较,丝裂霉素组杯状细胞数(33.97±7.6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比柔吡星组杯状细胞数(28.69±9.24)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黏蛋白MUC2免疫组化染色:与对照组相比较(34.7±10.98)丝裂霉素组杯状细胞数(46.60±8.9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比柔吡星组杯状细胞数(35.87±5.84)无统计学意义。5.药物对正常肠道黏膜杯状细胞影响:与正常回肠杯状细胞数(26.35±8.33)相比较盐水对照组(25.13±11.29)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丝裂霉素灌注组(33.97±7.6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小剂量丝裂霉素对回肠袢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无损伤。2、在不损伤大鼠回肠袢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前提下小剂量丝裂霉素可以抑制杯状细胞向在体游离回肠袢内分泌黏液,同时回肠袢杯状细胞饱满、增多。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3、灌注的丝裂霉素只作用于在体游离回肠袢,而对正常肠道无作用。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实验材料
  • (五) 实验方法
  • (六) 结果
  • (七) 讨论
  • (八) 结论
  • (九) 附图
  • (十)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抗肿瘤药物对在体游离回肠袢黏液分泌抑制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