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加速左心房重构的临床研究

心房颤动加速左心房重构的临床研究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太子庙中心医院415907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患者左心房重构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将其分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以及窦性心律组,持续性房颤组有37例患者,阵发性房颤组有30例患者,窦性心律组有31例患者。所有房颤患者在入院以后,经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结果: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以及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在年龄与身高、体重以及疾病构成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与窦性心律组患者在P波离散度以及P波最大时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心律患者的心房异质性与心房电传导时限都远远低于阵发性房颤组患者。

关键词:左心房重构;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临床中一种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就是心房颤动,随着目前人口老龄化人数的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正在逐渐提升。该病症尤其在老年人群众最为常见,并且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也比较高。现阶段,医学人士对左心房重构研究表明,除了受到压力负荷与容量负荷因素影响以外,还受到人体衰老、肥胖症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组研究中选取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对心房颤动加速左心房重构展开研究,现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分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以及窦性心律组,持续性房颤组有37例患者,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5岁~50岁,平均年龄为(61.1±11.3)岁,有12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症状,11例患者患有冠心病,14例患者有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组有30例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8岁~47岁,平均年龄为(65.2±10.4)岁,10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症状,12例患者患有冠心病,8例患者患有瓣膜性心脏病;窦性心律组有31例患者,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68.2±15.1)岁,其中12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症状,10例患者患有冠心病,9例患者有瓣膜性心脏病。所有房颤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了三次心电图或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且确诊为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在并发的时候,均存在着头晕、胸闷以及胸前区不适等症状。

1.2诊断标准

本组研究中患者均伴有其他疾病,因此诊断标准为:

1.2.1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存在心肌梗的病史,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等证明患者有冠脉狭窄程度在70%或者70%以上,另外患者有心绞痛发作史。

1.2.2心脏瓣膜性疾病诊断标准:患者在静息状态之下收缩压不小于140mmHg。

1.3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之前,患者需要休息至少5分钟的时间,之后让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检查,让患者仰卧,使得患者的呼吸平稳,检查中要禁止患者说话。取75%的酒精涂在患者检查部位的皮肤之上,在记录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肌电干扰,调整心电图机的幅度,保持在每秒50mm状态下,分轨形式选取P波起止点。需要测量出5个P波,两名工作人员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内测量出该心电图的最大与最小P波时限,同时对P波的离散度展开相应的计算。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组研究中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三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以及体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三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一直以来,心房颤动和左心房之间的因果关系都是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法各不相同。可当前有人提出“心房重构”这一学说,在该学说中能够更好的解释患者心房颤动与发展、维持之间的关系。心房重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结构重构、心房肌电重构以及心房神经重构[1]。对神经的重构能够改变患者的心房结构与心房肌电生理变化,因此相关学者认为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物质基础就是心房结构重构与心房肌电重构。尽管当前有很多实验证明,房颤的存在不能导致患者心房出现重构的现象,但是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心房重构进度,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在整个心动周期中,患者的左心房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左心室舒张早期与中期,会以管道的形式,将血液经人体肺部静脉输送到人体左心室内,此时起到了管道输送功能;而在心房收缩期中,起到重要的收缩功能,增加舒张晚期,确保左心室的充盈等[2]。一旦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的现象,那么患者的心房必将失去收缩与射血的功能,左心房在舒张晚期也无法完成收缩功能,无法保证左心室的进一步充盈,致使患者的心输出量不断下降;快速与不规则的心房率大大损伤心房收缩功能,同时顺应性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坏,舒张晚期充盈压力上升,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在本组研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和窦性心律患者在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时限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阵发性房颤患者在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时限方面要远高于窦性心律患者[3]。由于心房重构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时限异常,因此可以认为左心房重构受心房颤动的影响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心房颤动给左心房重构带来较为复杂的影响。由于心房颤动是一种较为快速的不规则心房激动病症[4],因此,这种病症会给患者心房电生理带来极大的改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相关学者还需要不断分析与深入研究,从而为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升其身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仁力,王志荣,张澍等.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053-1055.

[2]陈楚,魏美芳,潘闽等.肿瘤坏死因子-α与心房颤动及左心房重构的关系[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3):185-187.

[3]王璐珍,欧贤红,曾晓荣.增龄引起心房离子通道重构与房颤的关系[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10):1351-1354.

[4]何卫,董丽君,许国军等.增龄和心房颤动所致的左心房结构重构与miRNA表达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5,(1):60-64.

标签:;  ;  ;  

心房颤动加速左心房重构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