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全面解读卢森堡、伯恩施坦生前的著作、文稿和书信等历史文献,着重评价和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最终目的”和“运动”观的认识与批评。剖析了伯恩施坦关于“最终目的与运动”的理解与社会民主党“通常”理解的差异,他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是空想”的思想,并通过卢森堡对其观点批判的研究,揭示出伯恩施坦错误观点的实质。第二,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等思想的认识与批评。卢森堡认为,社会主义与民主是紧密联系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卢森堡不但批评了伯恩施坦单纯强调民主的形式,而忽视民主内容的片面观点,而且还批判了伯恩施坦“社会主义运动的命运取决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错误观点,论述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卢森堡批评了伯恩施坦“议会迷”的行为和思想,尤其批评了议会迷们疯狂地追逐议席的行为,认为在应该夺取政权的时候却消极地等待议会多数是彻底的机会主义。此外,卢森堡还揭露了议会选举和德国普选的虚伪性、狭隘性以及伯恩施坦妄图把党建成改良党、全民党的错误思想。第三,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与批评。卢森堡尖锐地指出,伯恩施坦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不仅是他唯心主义哲学基础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他诋毁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她从具体事实和方法论角度剖析和驳斥了伯恩施坦“资本主义适应”的论据,指出这些所谓的“适应手段”并不是消除资本主义矛盾的手段。在她看来,资本主义适应论有一些未被考察的理论前提,忽略这些前提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卢森堡还指出,伯恩施坦的理论中隐藏着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理论的否定因素,存在着否定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的思想错误。卢森堡对伯恩施坦观点的认识与批评,既是本文在理论研究上的重点,也是作者理论创新的尝试。总之,本文采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了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通过分析,科学、正确地阐明了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革命精神,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三、研究基本思路与框架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一章 伯恩施坦主义概述
  • 一、伯恩施坦思想的变迁
  • (一) 伯恩施坦的早期思想
  • (二) 伯恩施坦中期思想的发展轨迹
  • 二、伯恩施坦主义的产生与形成
  • (一) 伯恩施坦主义产生和形成的客观条件
  • (二) 伯恩施坦主义产生和形成的主观条件
  • 三、伯恩施坦主义的思想渊源
  • (一) 英国工联主义和费边社的改良思想
  • (二) 拉萨尔主义和德国讲坛社会主义
  • (三) 新康德主义的伦理社会主义
  • 四、伯恩施坦主义的内容
  • (一) "最终目的与运动"与"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理论
  • (二) 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思想
  • (三) 关于资本主义"崩溃论"与"适应论"
  • 五、伯恩施坦主义的特征和实质
  • (一) 伯恩施坦主义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改良主义
  • (二) 伯恩施坦主义是忽视民众根本利益的实用主义
  • 第二章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评的实践过程及主要著作
  • 一、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
  • (一) 造成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部思想混乱
  • (二) 给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策略原则带来严重危害
  • (三) 伯恩施坦主义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思潮
  • 二、卢森堡批评伯恩施坦主义的实践过程
  • (一) 批判伯恩施坦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系列文章,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的理论作了新的阐述
  • (二) 在斯图加特代表大会前夕及会上由私人批判引入党内批判
  • (三) 汉诺威代表大会前及会上反击伯恩施坦对党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立场的攻击
  • (四) 卢森堡对国际上追随伯恩施坦机会主义行为的批判
  • (五) 德累斯顿党代表大会关于党的策略问题的讨论
  • 三、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的著作及文章
  • (一) 《党代表大会的回顾》正确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 (二) 《社会改良还是革命》是卢森堡批判、反击伯恩施坦主义的主要著作
  • (三) 《英国眼镜》明确指出伯恩施坦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 第三章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最终目的"和"运动"观的认识与批评
  • 一、伯恩施坦对社会主义"最终目的"与"运动"的认识
  • (一) 伯恩施坦与社会民主党人"通常"所理解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不同
  • (二) 伯恩施坦主张通过经济改良和政治改良的方式"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 (三) 社会民主党人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空想
  • 二、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最终目的"和"运动"观的认识与批评
  • (一)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微不足道"的观点的批判
  • (二) 卢森堡驳斥了伯恩施坦通过各种方式"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理论
  • (三) 卢森堡批评了伯恩施坦把革命和改良,目的与运动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 三、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最终目的"和"运动"观认识与批评的意义
  • (一) "最终目的"和"运动"关系的争论是两种世界观、两个阶级、两种社会形态的斗争
  • (二) 日常斗争同最终目的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 (三) 关于"最终目的与运动"理论上的争论关系到工人运动的前途和命运
  • (四) "最终目的"与"运动"的争论关系到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认识
  • 第四章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等思想的认识与批评
  • 一、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等思想的认识
  • (一) 伯恩施坦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 (二) 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议会的思想
  • (三) 伯恩施坦对无产阶级政党及策略原则的认识
  • 二、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思想的认识与批评
  • (一)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民主观的认识与批评
  • (二)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议会思想的认识与批评
  • (三)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原则的认识与批评
  • 三、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民主、议会及政党思想认识与批评的意义
  • (一) 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民主与专政,民主与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
  • (二) 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议会、普选的局限性
  • 第五章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与批评
  • 一、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
  • (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只是"思维的公式或科学的假设"
  • (二)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无非是"一个以假说为根据的公式"
  • (三) 伯恩施坦从股份公司的发展、小生产的顽强性阐述了资本分散论
  • (四) 资本主义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不会走向"崩溃"
  • 二、卢森堡驳斥了伯恩施坦对"崩溃"理论、危机理论等的责难与怀疑
  • (一)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否定"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与批评
  • (二) 卢森堡驳斥了伯恩施坦"资本主义适应"的论据
  • (三) 资本主义适应论具有一些未被考察的理论前提,忽略这些前提就不可能是正确的
  • (四) 伯恩施坦的理论中隐藏着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理论因素
  • 三、卢森堡对伯恩施坦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批判的意义
  • (一) 有助于我们联系当今的国际金融危机正确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出现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 (二) 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看清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 (三) 为我们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崩溃论和危机论拓宽了思路
  • (四) 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做出了贡献
  • 第六章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评的历史贡献、局限性和现实启示
  • 一、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认识与批评的历史贡献
  • (一) 阐明了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命题
  • (二) 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三) 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 (四) 对列宁主义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五) 为思考和研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提供借鉴参考
  • 二、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批评的局限性
  • (一) 对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重视不够
  • (二) 对伯恩施坦主义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对党的危险性缺乏足够清醒的估计
  • (三) 对帝国主义的实质认识不清
  • 三、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的启示
  • (一) 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 (二) 正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抛弃把马克思主义"功利主义的无原则"的错误倾向
  • (三) 对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正确的评判标准
  • (四)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方法论,抛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 (五) 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必须反对情绪化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爱德华·伯恩施坦研究70年学术史梳理与述评[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2].“适应论”与“崩溃论”之争——伯恩施坦与卢森堡关于资本主义信用的争论研究[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6(04)
    • [3].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改良思想评析[J]. 长江丛刊 2017(21)
    • [4].浅析伯恩施坦对“资本主义崩溃论”认识的合理性[J]. 青春岁月 2017(05)
    • [5].论伯恩施坦对共产主义的误解与背离[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2)
    • [6].捍卫与反思:伯恩施坦早期思想探微[J]. 青年与社会 2019(09)
    • [7].列宁对伯恩施坦理论的批判及现实意义[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8].卢森堡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实践过程[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9].倍倍尔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批判[J]. 学理论 2009(16)
    • [10].马克思与伯恩施坦关于进入社会主义的途径的比较[J]. 现代商贸工业 2018(36)
    • [11].重新审视伯恩施坦对“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目的”关系的认识——兼论其对恩格斯晚年思想的误解和背叛[J]. 甘肃社会科学 2010(02)
    • [12].民主“无断裂”地扩展能否实现社会主义——伯恩施坦有关民主道路思想的当代审视[J].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18(01)
    • [13].伯恩施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历史考察与当代评析[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4].简析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发展史[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06)
    • [15].“政治首要性”与脱离生产的阶级分析——对伯恩施坦问题的当代批判[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6].试析伯恩施坦的“新唯物主义”[J]. 改革与开放 2010(18)
    • [17].如何评价伯恩施坦修正主义[J]. 红旗文稿 2010(18)
    • [18].近十年来国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研究综述[J]. 绥化学院学报 2019(02)
    • [19].论卢森堡对伯恩施坦民主观的认识与批评[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1(01)
    • [20].从“科学的社会主义”到“批判的社会主义”——重思伯恩施坦“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康德坐标[J]. 现代哲学 2019(03)
    • [21].卢森堡对修正主义的批驳[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2].批判与发展:列宁关于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J]. 理论与评论 2020(01)
    • [23].马克思主义与正义——伯恩施坦与考茨基、梅林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之争[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8(09)
    • [24].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J]. 宁夏党校学报 2008(01)
    • [25].浅谈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当代启示[J]. 马克思主义学刊 2018(04)
    • [26].对伯恩施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理论的再认识[J]. 前沿 2010(01)
    • [27].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自由化”和社会发展理念[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9(02)
    • [28].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理论的再认识[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9].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重新解读[J]. 学理论 2015(15)
    • [30].伯恩施坦扣押《自然辩证法》手稿的背后[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10)

    标签:;  ;  ;  

    卢森堡对伯恩施坦主义的认识与批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