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

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

论文摘要

理性地审视、辩证地看待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不仅是新课改阶段性总结的需要,更对其今后的顺利推进具有借鉴与启发意义。对新课改进行理性的审视和建设性的思考需要在思维方式或方法论上有所创新,而从复杂思维的视角切入不失为一个新的思路。全文由六章组成。其中,引论对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研究的性质、方法和思路等作了必要交代,重点阐述了本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复杂科学”与复杂思维,探讨了复杂思维之于教育及课程(改革)研究的适切性、必要性和合理性,为运用复杂思维全面系统深入地反思新课改作出铺垫。“复杂科学”的诞生意味着思维方式的“革命”: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这是反思当下新课改实践的思维门径。第二章围绕全球化、国际化与民族化、本土化——关于新课改的参照系;人本位与社本位——关于新课改的价值取向;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关于新课改的时代定位;关于新课改中出现的课程理念(以“接受”与“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为例)这四个子问题审视了新课改中出现的教育理念与课程观念;第三章着重考察了新课改之教师专业准备、课改方案准备、社会舆论准备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入学选拔机制、教师教育(培训)、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配置和社会各部门的整体联动等配套措施;第四章重点剖析了新课改中存在的城市化、形式化和功利化等不良倾向及学生负担的实质加重,教师的不适应与迷茫,综合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成为了点缀等消极后果。本研究认为,新课改之所以从教育理念到课程观念,从准备状况到配套措施等出现一系列偏差,以至产生了若干不良倾向并造成了某些消极后果,一定程度上是因其遵循了“简化处理”的思维路线。因此,应当转换思维视角,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力求用复杂思维方式认识、定位、调整新课改,以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五、六章致力于复杂思维视角下新课改“图景”的构想及新课改推进的方法论与策略的探讨。“图景”从新课改的组织、制度和文化三个层面,“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责任分担”及各种力量集聚的格局予以构画。同时指出,理想的新课改需要在其确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的统整下,调整由组织、制度和文化等纵横交错而成的复杂的关系网络,兼顾不同的维度,对不同的利益主体的行为方式、存在格局进行重新定位。新课程变革是一种复杂系统的演化,涉及到多层面、多维度、多主体关系的相互作用,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关系形态,并在新的时空场景中展开新的相互作用。为此,新课改需要从总体上确立实事求是的方法论,需要从“战略”上确定稳步改良的基本策略,宜采用“借鉴”而不是“移植”、“继承”而不是“放逐”、“和谐”而不是“冲突”的具体路径,走比较稳妥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凡此种种若要落实,如果不触动新课改深处的那根陈旧之“弦”——简单思维方式,新课改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将很困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1.1 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
  • 1.4 研究的性质、思路、创新点及难点
  • 第二章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之审视
  • 2.1 关于教育理念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 2.1.1 全球化之下的教育本土化趋向
  • 2.1.2 新课改的参照系及本土化缺失之表现
  • 2.1.3 新课改本土化缺失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 2.2 关于教育理念的人本主义与社本主义
  • 2.2.1 新课改的价值取向及其偏差
  • 2.2.2 新课改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的原因
  • 2.2.3 新课改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
  • 2.3 关于教育理念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 2.3.1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点
  • 2.3.2 新课改浓郁的“后现代”色彩及其偏差
  • 2.3.3 对待后现代课程观的理性态度
  • 2.4 关于“接受”与“探究”两种学习方式
  • 2.4.1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
  • 2.4.2 新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存在的偏差及其致因
  • 2.4.3 辩证地处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
  • 第三章 新课程实施的准备状况和配套措施之考察
  • 3.1 新课程实施准备状况之考察
  • 3.1.1 教师的专业准备
  • 3.1.2 课改方案的准备
  • 3.1.3 社会舆论准备
  • 3.2 新课改配套措施之检视
  • 3.2.1 考试改革明显滞后
  • 3.2.2 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
  • 3.2.3 经费、设施及师资配置不充分
  • 第四章 新课改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消极后果之分析
  • 4.1 新课改中存在的不良倾向
  • 4.1.1 课程理念和举措的城市化倾向
  • 4.1.2 课程实施的形式化倾向
  • 4.1.3 课改推进中的功利化倾向
  • 4.2 对新课改可能存在的消极后果的些许担忧
  • 4.2.1 恼人的漩涡:学生学业负担的加与减
  • 4.2.2 现实的混沌:教师的感受、困惑与压力
  • 4.2.3 无奈的遗忘:综合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
  • 第五章 复杂思维视角下新课改“图景”之构想
  • 5.1 新课改的层面构想
  • 5.1.1 组织层面
  • 5.1.2 制度层面
  • 5.1.3 文化层面
  • 5.2 新课改的维度构想
  • 5.2.1 “历史维度”:吸取经验与教训
  • 5.2.2 “现实维度”:立足国情,守护家园
  • 5.2.3 “未来维度”:倡导终身教育
  • 5.3 新课改中的力量集聚与“责任分担”
  • 5.3.1 新课改力量集聚的意识与力量范围
  • 5.3.2 新课改力量集聚及其重点使力方向
  • 第六章 复杂思维视角下推进新课改的方法与策略
  • 6.1 新课改的总体方法:实事求是
  • 6.2 新课改的基本策略:稳步改良
  • 6.3 辩证地处理新课改的三对关系
  • 6.4 新课改的症结与超越:思维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实践与反思: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革新 2008(07)
    • [2].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评价体系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5(05)
    • [3].分层走班制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J]. 基础教育论坛 2017(14)
    • [4].实践与反思: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文教资料 2008(20)
    • [5].近十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述评[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19)
    • [6].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J]. 新校园(中旬) 2016(01)
    • [7].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障碍[J]. 现代企业教育 2011(14)
    • [8].GKduino电子积木学具[J]. 中国科技教育 2020(06)
    • [9].浅谈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与对策[J]. 教育艺术 2010(11)
    • [10].为积累减负——对语言积累的冷思考[J]. 吉林教育 2010(34)
    •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骨干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 吉林教育 2010(18)
    • [12].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J]. 天中学刊 2010(01)
    • [13].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0(04)
    • [14].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回应——商丘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研讨会综述[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
    • [15].实践与反思: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6].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 科技资讯 2008(27)
    • [17].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质与特点[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8].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 [19].农村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之“无为”与“有为”[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04)
    • [20].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问题揭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7)
    • [21].翻转课堂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切性分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1)
    • [22].对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的探索[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9(10)
    • [23].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探究[J]. 新课程(上) 2015(12)
    • [24].新理念打造出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J]. 考试周刊 2015(A4)
    • [25].英国发布基础教育新课程大纲[J]. 课程.教材.教法 2013(12)
    • [26].不应该忽视数学体验[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 2008(06)
    • [27].课程改革:平衡与超越的和谐共生——基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9(07)
    • [28].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发展趋向刍议[J]. 教学与管理 2010(36)
    • [29].高师化学教学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9(02)
    • [30].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启发式教学[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3)

    标签:;  ;  ;  ;  ;  

    反思与构想: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