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正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河道治理是水环境改善行而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河道水环境整治与管理,但是由于河道长效管理体制缺失造成整治存在反弹隐患,导致治水成果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对河道水环境整治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坚持问题导向,探索了一系列卓成有效的治理措施,希望为今后工作和其它地方的河道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引言
随着地方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河道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发挥着城市防洪排涝、美化景观的作用,还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于是怎样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然而我国近年来虽对河道治理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但在治理体系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深化河道水环境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1、河道水环境整治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河道水环境整治与管理,采取截污治污、清淤疏浚、水系循环、河长制管理等多项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各个地方的河道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变,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可观成就,但是仍不能否定的是仍有一些相应的问题也不断涌现。河道水环境整治管理现状仍不是那么的乐观,要想解决河道的治理问题,我们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
2、河道水环境的整体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2.1水质污染问题
河道水质的恶化问题,80%以上为黑臭水体,污染因素大多为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有机污染。其中污水直排入河,废污水直排入河是大部分河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生活污水、直排入河触目惊心。另外,大量工业企业生产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也是水体恶化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是治污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健全,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
2.2河道行洪排涝能力
河道治理前,土坡坍塌加上河岸垃圾随意入河,造成河道底泥淤积、水流不畅,河道淤积不仅减小了河网的调蓄容量,影响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发挥,而且还降低了河网水体的自净能力,底泥中积累的大量耗氧性污染物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河道淤积严重、局部变窄等原因,遇有大暴雨天气,一些区域经常受淹,河道行洪不能满足要求,排水不畅,存在一定的内涝问题。
2.3河道环境状况
大部分穿村段河道两岸大多数以自然原始状态为主,违章搭建工棚、畜禽栏舍、茅厕、简易住房等建筑物现象严重,民众沿河而居,部分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侵占河道堤防;违章建筑物排水设施极不完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对水体造成危害。沿河居民、店铺向河道内、河坡上倾倒垃圾和杂物,影响两岸环境和景观;且由于堤防和边坡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在雨水冲刷作用下,表土流失,河堤陆生生物遭到破坏,河道景观化水平不高。
2.4河岸硬化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在以往的河道治理中,长期“管随路走”的建设模式造成外部大市政污水管网、泵站尚未配套建设到位,存在有主干管无毛细管、或有毛细管无主干管、或主次管均有而无泵站、或泵站与管网设计容量偏低等问题。而由于前期建立污管网图纸管理混乱,造成后期越接越错综复杂的问题。还有前期过多地考虑了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实现,大量采用混凝土对河岸进行硬化,这样的方法虽然达到了河岸稳定和洪涝水归槽的目的,但割裂了水土之间的联系,使水体的自净能力也大大降低,我们应充分利用生物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实现水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3、河道水环境治理长效的管理措施
要保证河道水环境根本性好转并持续改善,“三分靠治理,七分靠长效管理”。根据以上河道治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3.1以污水零直排为突破,加快河道治本工程
河道水环境要根本改善,关键是截污纳管这个治本工程,特别是解决截污“最后一公里”问题。按照专项治污规划和实施方案,应坚持以治污为本、截污为先、按水系分片整治的原则,通过污水集中统一排放、雨污分流等措施的实施,抓紧制订大市政管网与小市政管网的配套综合规划,加快推进河道周边大市政建设,加大末端截污纳管力度,解决污水直排、混排河道问题。有效改善河网水质状况,使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对目前难以接入大市政的生活污水,由区级政府采取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方式,经处理后排入河道,减小河道污染负荷。我建议建立各自行政区内雨污管网的电子档案,并对图纸的覆盖率和准确性进行考核,避免后期出现误接、误挖现象,也便于后期的维护和规划。
3.2完善河道长效管养机制
河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污染源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活水循环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方式上,建议以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建立治污设施运行维护、河道保洁清淤、农村保洁管理等方面的长效机制。为有效制止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章搭建现象,应加大沿河违章建筑的拆违力度,从严执法,坚决查处、取缔、处罚一些违章行为。建立网格化河道保洁网络,确保每条河道都有管护单位,形成点线面结合、水岸同治同管、河面路面立体保洁机制。积极探索第三方专业运行维护河道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河道保洁及河道清淤轮疏机制。
3.3多途径、多手段整合,实现有效治水
一、清淤治理是清除河床污染沉积物、增加河道行洪断面、调蓄水量的有效措施。利用河道保洁员兼职信息员,随时发现河道问题。探索将河道保洁员转为兼职信息员,在河道巡查保洁中发现问题随时报告,同时给这些兼职信息员一定的绩效激励,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二、科学规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按照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实现科学治理。在经费上,建议提高河道养护标准,按照改善和稳定水质要求,科学测算养护成本,大幅度提高河道单位面积养护经费。恢复绕城外河道保洁养护的以奖代补政策,从政策导向上实实在在体现长效管理的重要性。对绕城外河道截污纳管和生态修复的项目,也制定相应的市区补助政策。三是水法规宣传教育持续开展,依法管理的氛围逐步形成,河道水环境保护是全民的事,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河道大都地处经济欠发达、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乡镇,除了新闻媒体的宣传主渠道外,应扩大水法规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为依法管理河道奠定了基础。加强对河岸居民宣传力度,发动群众监督向河道抛洒垃圾的行为,让全民治污、全民护水的观念深入千家万户。四加强河道生态建设,提高河道自然生态修复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道水环境每况愈下,严重影响了周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在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工程期间,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因素,不断优化设计和建设方案,尽量选用生态材料和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河湖水生态的长远安全与健康,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建设人水和谐的美好家园。五
4、结语
河道水环境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长效管理机制。作为一项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的系统工程,要着眼于21世纪的水利发展方向,综合运用调水引流、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等措施,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突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理念,促进人水和谐。
参考文献
[1]李平日.从地理学视角看广州河涌治理[J].热带地理,2009,29(2):107-111.
[2]王忠法.深化水利改革突出工作重点为建设“五个湖北”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J].中国水利,2014(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