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考古学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考古学,彩陶,仰韶村,史前文化,文明起源,龙山文化,陶片,陶器,仰韶文化,史前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史论文文献综述
朱彦臻[1](2020)在《彩陶:开启中国考古学之门》一文中研究指出彩陶遗存是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调查时发现的,时至今日已接近百年。彩陶遗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伴随了整个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与发展,对中国史前文化乃至文明起源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彩陶与中国考古学彩陶遗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20-01-03)
白彩霞,孙田璐[2](2019)在《以骨释古》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9月,由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第叁届年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吉林大学、、伦敦大学(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11-29)
张旭[3](2019)在《中国考古学: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考古学,从考古材料出发,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不断吸收借鉴符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理论与方法,客观探讨古代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及其所蕴含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同时,鉴于对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9)
霍巍[4](2019)在《中国考古学的古典主义传统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考古学的来源和组成从来就是"双重结构",其中既有直接来源于西方考古学的部分,但还有继承中国传统金石学的组成部分。既往的研究对于后者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往往认识不足,只是强调其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而对其中所蕴含的古典主义传统缺乏充分的估计,对于这份弥足珍贵的、具有中国学术传统和特征的文化遗产,没有全面加以继承、发扬和利用,从而直接导致当代中国考古学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不同层面的缺失。今天,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认真回顾中国考古学的发展道路,反思其理论与方法,从中深刻认识中国考古学的古典主义传统,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9年06期)
李水城[5](2019)在《酋邦理论与中国考古学的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考古界注意到酋邦理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塞维斯的着作尚无译本,加之国内文化人类学的长期断层,对酋邦理论缺乏足够了解。不过,对酋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到底占有怎样的位置,目前还缺少研究,看法也很难一致。由此想到张光直先生的一段话:在将西方的法则运(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1-08)
田宜龙,王雪娜[6](2019)在《二里头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为我们展现了夏王朝的社会生活图景,让曾被认为是虚构的历史变成真实可信的历史。”10月19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和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王巍(本文来源于《河南日报》期刊2019-10-21)
陈青,何华军[7](2019)在《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委会成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陈青 通讯员何华军)前日,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水下考古·青年论坛”在北仑春晓隆重启幕。来自全国水下考古、科技保护、古船研究、“海丝”研究专家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近100人相聚宁波,共同见证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期刊2019-10-21)
许宏[8](2019)在《中国考古学长足发展的缩影》一文中研究指出二里头遗址是东亚地区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都邑遗址,以其为典型遗址的二里头文化则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1959年,着名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发现该遗址,当年秋季,田野考古工作正式启动。今年,是二里头遗址发现与发掘60周年。二里头考古六十年,倏(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10-11)
高大伦[9](2019)在《从良渚申遗看中国考古学对文化强国建设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次良渚成功申遗,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引起热议,有何特殊背景呢?在我看来,大背景至少有这几方面,一是文化遗产热和公众考古的蓬勃开展。文化遗产热,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无须我在此多言。全国考古人这十多年自发地进行公众考古,坚持不懈、勤勤恳恳做了许多考古科普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10-11)
李佳霖[10](2019)在《70年,中国考古学交出优异答卷》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28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等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在河南郑州举行,与会专家回顾7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总结成就与经验,明确今后考古学科发展方向,推动中国考古学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09-05)
中国考古学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9月,由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中国考古学会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第叁届年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吉林大学、、伦敦大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考古学史论文参考文献
[1].朱彦臻.彩陶:开启中国考古学之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2].白彩霞,孙田璐.以骨释古[N].中国文物报.2019
[3].张旭.中国考古学: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霍巍.中国考古学的古典主义传统及其当代意义[J].思想战线.2019
[5].李水城.酋邦理论与中国考古学的渊源[N].文汇报.2019
[6].田宜龙,王雪娜.二里头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N].河南日报.2019
[7].陈青,何华军.中国考古学会水下考古专委会成立[N].宁波日报.2019
[8].许宏.中国考古学长足发展的缩影[N].中国文物报.2019
[9].高大伦.从良渚申遗看中国考古学对文化强国建设的贡献[N].中国文物报.2019
[10].李佳霖.70年,中国考古学交出优异答卷[N].中国文化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