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与行为模式,是中国人基本的道德规范,在人际交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首先通过语义分析得出报恩的心理学意义,指出“报恩”是施者对处于困难中的人施与真心的帮助后,受者对施者形成心理上好感(感激等),内部体验的亏欠感,并且产生回报的动机,在适当的时机对施者的恩惠做出符合文化反馈的一种心理与行为。然后探讨了“报恩”心理的种类,主要分为两大类:根据报恩对象分类:根据报恩方式分类。此后,对“报恩”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提出报恩心理机制包括:识恩——感恩——报恩——报恩的反馈一系列连续的过程。并通过深度访谈法,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理论探讨的心理机制,并发现:(1)中国人的“报恩”这一社会交往行为存在这角色差异,报恩行为中的施者和受者因角色不同而存在不同的行为规范。(2)本研究发现不少的本土化概念:中国人的报恩具有关系性和感情色彩,报恩时增值的大小依赖于双方关系的性质和深度。(3)报恩的动力机制方面,包含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种驱动力。(4)中国人对报恩道德要求的误区,即“施恩不求报”的理念是不符合人性的。最后论文探讨了“报恩”给予我们的启示。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1. 选题缘由1.1 透视中国人重要的心理与行为模式: 报恩心理与行为1.2 能揭示中国人“报恩”心理的深层内涵,加深对“报恩”心理的理解1.3 为中国文化心理学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论题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2.1 关于“报恩”涵义的研究2.2 报的种类的研究2.3 “报恩”的心理机制的研究2.4 国外关于感戴研究的状况1 “报恩”心理的含义1.1 “报”与“恩”的语义分析1.1.1 “报”的语义分析1.1.2 “恩”的语义分析1.2 “报恩”的心理学意义2 “报恩”心理的种类2.1 根据报恩对象分类2.1.1 报施者之恩2.1.2 报国家之恩2.2 根据报恩方式分类2.2.1 物质层面的报恩和心理层面的报恩2.2.2 厚报、等报与薄报2.2.3 即时报恩与延时报恩2.2.4 有德之报与无德之报3 报恩的心理机制3.1 理论分析3.1.1 他人的帮助3.1.2 识恩:“报恩”的直接前提3.1.3 感恩3.1.4 报恩3.1.5 报恩的反馈3.2 报恩心理机制的访谈研究3.2.1 研究假设3.2.2 研究对象3.2.3 研究方法3.2.5 结论3.2.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 对中国人正确看待“报恩”心理的启示4.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4.2 提倡“公正”的报恩理念和方式4.3 将适度报恩作为报恩的准则4.4 在弘扬私人报恩的同时,也要提倡社会报恩机制的建立4.5 对如何施恩的启示4.6 将培育道德自我作为报恩教育的最高目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报恩论文; 心理机制论文; 深度访谈论文; 中国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