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行为论文-陈鹿奕,李吴恺,王天阳,叶天昊

机构投资者行为论文-陈鹿奕,李吴恺,王天阳,叶天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构投资者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构投资者,定价效率,资源配置,中美贸易摩擦

机构投资者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陈鹿奕,李吴恺,王天阳,叶天昊[1](2019)在《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及定价效率——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事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下,专业性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交易行为及其定价效率问题。通过研究事件中实体经济宏观与各行业微观指标,以及二级市场中主要利空行业的超额收益情况,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中主要利空行业在征税清单发布生效等事件发生前后,其超额收益率在多数情况下呈负。因此机构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是及时且较为理性的,其投资行为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引导二级市场的定价效率并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17期)

周为[2](2019)在《机构投资者行为与中国股票市场泡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一套非公开的个股分类账户统计日数据,以2005至2008年中国股市泡沫事件为平台,研究了中国股市泡沫产生期间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及其对股市的影响。本文发现:从行为看,在股市泡沫产生期间,机构投资者存在持续净买入股票的行为,其持股市值占上证A股总市值的比例不断上升;在选股方面,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买入泡沫化程度较高的股票和过去短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从影响看,在股市泡沫产生期间,机构投资者买入强度与股票当日收益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了股票过去收益率、过去交易量、流通市值,并排除风险因素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结果表明,在中国股市泡沫产生期间,机构投资者没有起到消除价格偏差的作用,而是存在泡沫骑乘(Bubble riding)行为;其泡沫骑乘行为进一步推动了股市泡沫的产生和膨胀。(本文来源于《经济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姚宇航,林宇鹏,吴庆祥,余晓銮[3](2019)在《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基于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构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波动率是起着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文章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大盘股和中小盘股中持股比例和交易强度对股票价格的波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大盘股中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强度与股价波动呈负相关关系,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在中小盘股中交易强度和股价波动呈正相关关系,短期内投机动机比较强。而大小盘股中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均与股价波动均呈负相关关系,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兰俊美,郝旭光,卢苏[4](2019)在《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理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健康稳定。本文基于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构建包含投资者类别为自变量,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16种常见非理性行为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非理性行为;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更为严重;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偏好逆转、证实性偏差、沉没成本、模糊厌恶、处置效应和损失厌恶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为投资者防范非理性行为提供建议,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徐昭,昝秀丽[5](2019)在《科创板IPO承销及网下投资者规则出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规范证券公司承销上交所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参与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询价和申购业务,加强行业自律,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证券业协会5月31日发布实施《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以下简称“业务规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9-06-01)

聂琦[6](2019)在《管理层权力、机构投资者与公司违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总额在不断增长,资本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发生的违规事件数量也居高不下,2013—2017年间每年出现违规的上市公司都达数百家,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自身信誉,对公司的持续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给证券市场的公平交易带来了沉重打击。为建立一个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有必要找寻公司作出违规行为的动机,并且发现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已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董事会成员特征和高管特征对公司违规造成的影响,鲜有研究涉及到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违规间的相关关系,高管作为公司的实际经营者,其决策对公司运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高管权力过大是否会增加公司的违规风险值得探究。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能对上市公司进行外部治理的组织,现少有文献将其纳入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违规关系中进行研究。在公司违规事件屡禁不止的背景下,分析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违规行为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考察机构投资者对其关系的影响能力,可以给监管机构提供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采用2013—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将公司违规行为划分为违规概率和违规程度,分析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违规概率、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违规程度间的关系,还进一步考察了国企和非国企中管理层权力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同时将机构投资者纳入研究范围,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的影响。经实证检验后发现,管理层权力对公司违规概率和公司违规程度都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且国企中管理层权力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在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机构投资者稳定性在管理层权力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中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明显。根据实证结论,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强化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相关立法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上市公司和执法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监管力度,机构投资者应该扩大投资规模,由短期投机向长期投资转变,以便发挥其的有效监管作用,减少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洁[7](2019)在《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构投资者由于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丰富的金融市场投资经验而被认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现有的关于股票市场的波动与机构投资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有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就结论来看,普遍认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是引发市场较强波动的重要原因。学界对羊群行为的研究主要围绕机构持股比例以及机构净买卖量等指标开展。本文则尝试从从众行为角度研究股票价格信息与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开放式与封闭式基金的季度数据,用LSV方法测度出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度。研究表明,2010-2018年间,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存在羊群效应,且卖方羊群效应要比买方羊群效应更为明显。此外,文章利用Mock(2001)的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的股价同步性水平进行度量,研究结果发现我国A股市场股价同步性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我国股票市场个股的股价同步性异质性较高。之后,本文利用随机效应回归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我国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对我国股市股价同步性有着正向影响,即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在2010-2018年期间更多的表现出了非理性羊群行为的特质。最后,本文对我国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票同步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细致研究,横向对比我国不同板块上市股票受到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影响程度。由回归结果可知,我国主板与创业板中小板市场的股价同步性均受到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显着正向影响,但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回归系数大于创业板,表明相对主板市场,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对中小创的股价同步性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30)

谭劲松,林雨晨,张京心[8](2019)在《机构投资者的信息功能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机构投资者调研行为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聚焦机构投资者信息功能对公司的影响,从机构调研的视角出发,分析机构投资者信息挖掘、解读和传递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机构调研这一信息挖掘行为有助于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非国有企业调研、非本地调研以及无形资产比重较高的公司调研,机构调研的信息功能更明显,更能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随着机构调研强度和深度的提升,公司股票流动性增强,权益资本成本显着降低。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应的认识,也为机构投资者提升市场信息效率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公司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本文来源于《财务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佟岩,谢明智,李思飞[9](2019)在《企业成长性与机构投资者行为选择——基于定向增发折价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构投资者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中的掏空行为,但企业成长性会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行为选择。以2006—2015年沪深两市进行定向增发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将机构投资者分为6类:券商、信托、保险、基金、投资公司和其他公司,采用大样本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面对来自于不同成长性企业的定向增发时,他们参与定向增发的不同状态会如何影响发行折价率。研究发现:(1)企业成长性好时,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会显着降低发行折价率,且认购比例越高,折价率越低,而企业成长性不好时,机构投资者参与对折价率无显着影响;(2)企业成长性好时,证券、基金、信托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认购比例越高,发行折价率越低,而企业成长性不好时,投资公司的认购则增加了折价率。因此,政策制定时需区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在定向增发中可适当引入独立的机构投资者来维护增发价格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子健[10](2019)在《机构投资者对基金业绩及风险调整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基金份额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对基金业绩及风险调整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基金份额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显着正向影响基金业绩。基金风险调整行为与基金业绩负相关,但是随着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的增加,风险调整对基金业绩的负向影响减小。通过两阶段工具变量法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研究结果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基金市场上起着重要的外部监管作用,能够减缓基金经理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代理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9年05期)

机构投资者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使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一套非公开的个股分类账户统计日数据,以2005至2008年中国股市泡沫事件为平台,研究了中国股市泡沫产生期间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及其对股市的影响。本文发现:从行为看,在股市泡沫产生期间,机构投资者存在持续净买入股票的行为,其持股市值占上证A股总市值的比例不断上升;在选股方面,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买入泡沫化程度较高的股票和过去短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从影响看,在股市泡沫产生期间,机构投资者买入强度与股票当日收益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在控制了股票过去收益率、过去交易量、流通市值,并排除风险因素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结果表明,在中国股市泡沫产生期间,机构投资者没有起到消除价格偏差的作用,而是存在泡沫骑乘(Bubble riding)行为;其泡沫骑乘行为进一步推动了股市泡沫的产生和膨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构投资者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陈鹿奕,李吴恺,王天阳,叶天昊.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及定价效率——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事件研究[J].中国商论.2019

[2].周为.机构投资者行为与中国股票市场泡沫[J].经济学报.2019

[3].姚宇航,林宇鹏,吴庆祥,余晓銮.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基于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9

[4].兰俊美,郝旭光,卢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差异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5].徐昭,昝秀丽.科创板IPO承销及网下投资者规则出炉[N].中国证券报.2019

[6].聂琦.管理层权力、机构投资者与公司违规行为[D].武汉纺织大学.2019

[7].黄洁.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对股价同步性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谭劲松,林雨晨,张京心.机构投资者的信息功能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机构投资者调研行为的证据[J].财务研究.2019

[9].佟岩,谢明智,李思飞.企业成长性与机构投资者行为选择——基于定向增发折价的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张子健.机构投资者对基金业绩及风险调整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2019

标签:;  ;  ;  ;  

机构投资者行为论文-陈鹿奕,李吴恺,王天阳,叶天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