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式主动吸振系统设计及其特性研究

惯性式主动吸振系统设计及其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惯性原理设计了一套主动吸振系统,并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理论和实验研究,理论和实验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内容:本文设计了两种惯性式主动吸振执行器,并分别在实验台架上进行了动态特性测试。此电动式惯性吸振器与被动式吸振器相比,具有吸振频率范围宽,能自动调节振动状态的优点;与半主动吸振器相比,具有有效频带宽,减振水平高的优点;与现有的全主动吸振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且可以方便地水平应用的优点。同时考虑到整个主动吸振系统对控制器的功能要求,本文改进设计了基于VC33DSP的主动控制器,包括控制器的硬件PCB设计制作,硬件电路调试,以及在此硬件平台上的算法调试。控制系统中特别增加了基于FPGA的四路转速信号采集处理功能,并设计了相应的基于VHDL语言的控制逻辑。调试表明该控制系统可行有效,但也存在硬件系统发热的问题。在完成上述吸振器和控制器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完整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同时在实验台架上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模拟实验研究,其中振动最大衰减量达到20dB。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动吸振器、主动控制器以及控制算法有效,为立式海水泵的振动控制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针对海水泵台架,本文完成系统部分组件的设计,改进了立式海水泵主动吸振实验平台。同时设计了控制算法,并采用本文所研制的电动式惯性吸振器和主动控制器,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立式海水泵主动吸振实验研究工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主动吸振技术
  • 1.2.1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 1.2.2 主动吸振技术的优点
  • 1.3 吸振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 1.3.1 吸振器的发展现状
  • 1.3.2 控制器的发展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惯性式主动吸振系统的建立及其特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电动式惯性吸振器的工作原理
  • 2.3 电动式惯性吸振器的建立
  • 2.3.1 激振器固定架的设计
  • 2.3.2 吸振系统机械弹簧的设计
  • 2.3.3 导向机构的结构设计
  • 2.4 惯性式主动吸振系统的特性实验
  • 2.4.1 实验方案
  • 2.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5 电磁式惯性吸振器的结构原理
  • 2.6 电磁式惯性吸振器的结构设计
  • 2.6.1 定子和直流线组的结构设计
  • 2.6.2 动子和交流线组的结构设计
  • 2.6.3 测力底盘的结构设计
  • 2.6.4 电磁式惯性吸振器的弹簧设计
  • 2.7 电磁式惯性吸振器的力传递特性分析
  • 2.8 电磁式惯性吸振器的特性测试
  • 2.8.1 实验方案
  • 2.8.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改进设计
  • 3.1 控制器的总体改进设计方案
  • 3.2 DSP芯片选型
  • 3.3 TMS320VC33的同步串行通信口
  • 3.4 控制器各部分原理和功能
  • 3.4.1 模拟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3.4.2 I/O信号输入
  • 3.4.3 数模转换电路
  • 3.4.4 模拟信号输出缓冲电路
  • 3.4.5 FLASH与TMS320VC33的接口设计
  • 3.5 电源方案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FPGA逻辑控制下的数据采集处理
  • 4.2 FPGA内部逻辑控制程序设计
  • 4.3 DSP控制系统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 4.4 串行口的初始化和数据的收发
  • 4.5 检测未知周期信号频率的方法
  • 4.6 控制器脱机运行的实现
  • 4.6.1 Boot Loader模式
  • 4.6.2 引导表的建立
  • 4.6.3 FLASH程序烧写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惯性式主动吸振系统的实验研究
  • 5.1 自适应x-LMS算法
  • 5.2 基于主动式惯性吸振器的主动吸振实验研究
  • 5.2.1 实验系统布置
  • 5.2.2 自适应控制实验过程
  • 5.2.3 实验结果分析
  • 5.3 基于电磁式惯性吸振器的主动吸振实验研究
  • 5.3.1 实验系统布置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立式海水泵主动吸振实验研究
  • 6.1 立式海水泵的实验台架的结构
  • 6.2 电动式惯性吸振器的安装
  • 6.3 振动主动控制实验
  • 6.3.1 实验装置
  • 6.3.2 实验原理
  • 6.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过山车车轮缓冲吸振装置[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3(04)
    • [2].非线性吸振结构的吸振控制研究[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8(06)
    • [3].隔振吸振作用与结构鞭梢效应分析[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S2)
    • [4].吸振方法在选煤厂生产厂房振动控制中的理论与实践[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5].基于自适应算法的主动吸振试验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8(10)
    • [6].浮筏的主动吸振控制实验研究[J]. 实验力学 2008(01)
    • [7].动力装置隔振吸振技术发展现状[J]. 科技信息 2013(14)
    • [8].基于能量回收原理的宽频结构吸振装置的设计与优化[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S1)
    • [9].变截面梁用于板壳耦合结构的吸振效果分析[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0(05)
    • [10].非均匀梁结构减振降噪吸振装置的多目标优化设计[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06)
    • [11].一种可调频吸振器的设计及吸振效果分析[J]. 山西电子技术 2014(03)
    • [12].一种汽车用吸振隔音柔性阻尼橡胶材料[J]. 橡胶工业 2020(02)
    • [13].具有隔、吸振双功能减振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02)
    • [14].一种自调频动力吸振器及其吸振特性研究[J]. 应用力学学报 2014(04)
    • [15].弹性泡沫复合结构吸振性能研究[J]. 全面腐蚀控制 2019(12)
    • [16].并联非线性能量阱吸振效能仿真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18(09)
    • [17].搅拌推流设备改进型V锥式吸振耦合座[J]. 通用机械 2008(06)
    • [18].冲压机床的振动缓冲与缓冲器的设计[J].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2(02)
    • [19].连续参数型吸振器吸振分析及优化[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2(03)
    • [20].摆盘发动机动力吸振器的设计[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3(03)
    • [21].变阻尼层复合梁式动力吸振器性能研究[J]. 振动工程学报 2010(05)
    • [22].船舶齿轮箱半主动吸振试验研究[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1(08)
    • [23].基于电磁场原理的航天器变频吸振技术[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S1)
    • [24].基于圆轨迹与外摆线轨迹的直升机双线摆吸振性能对比分析[J]. 直升机技术 2016(02)
    • [25].润滑油油质对于滑动轴承的影响[J]. 上海大中型电机 2016(03)
    • [26].多自由度非线性吸振器的连接方式及吸振效果[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7(01)
    • [27].楔形阻尼层复合梁式吸振器设计及实验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1(08)
    • [28].非线性铁木辛柯梁饱和吸振[J]. 振动与冲击 2017(04)
    • [29].串联非线性能量阱的高分支响应研究[J].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9(03)
    • [30].连续参数型动力吸振器吸振效果分析[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19(04)

    标签:;  ;  ;  ;  ;  

    惯性式主动吸振系统设计及其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