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水土保持林评价

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水土保持林评价

论文摘要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调节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森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森林功能的发挥,随着造林数量的逐年增加,营林质量也逐渐被大家所重视。而北京市低山区由于人类活支干扰、造林技术不合理,立地条件所限等一系列因素,从而导致大量残次林的生成。为此,急需要对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水土保持林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及质量的评价。为下一步提高林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在北京低山区6个区县的典型区设置了40块标准样地,对油松、侧柏、刺槐、栎类、山杨、灌木丛林等群落个体进行每木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了灌木、草本、幼苗更新状况、同时进行立地条件调查、土壤调查、水文调查等相关调查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兹分述如下:(1)北京低山区植被结构呈不稳定趋势从对北京市低山区进行植被调查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林分结果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这种情况一方面受树种或栽植技术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当地立地条件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立地条件对其影响会更直接。(2)构建了合理的残次水土保持林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专家咨询筛选出三级共17个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涉及林分完整性、林分稳定性及其立地条件三项一级指标。运用模糊矩阵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确定每一指标的标准。(3)建立了评价综合模型运用层次分析与专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一评价指标确定一权重,利用SPSS数理统计学方法最终确定了残次水土保持林的评价模型。所建立的综合模型的公式为:s=(?)WiXi根据模型计算及前面所确定的每一指标的标准划分,再运用系统分析软件SPSS对评价得分综合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残次林等级分为四级:①综合评价值大于8分的为优质林;②综合评价值在6-8分为一级残次林,属生长潜力型,即停止人为干扰,加以时日即可自行恢复;③综合评价值在4-6分为二级残次林,属抚育改造型,采用疏伐或其他一些措施即可恢复;④综合评价值在4分以下的为三级残次林,属砍伐重建型,将现有林分全部砍倒,再按合理树种及合理结构重新栽植。(4)运用评价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对所取40样地进行评价确定了所属北京6区县的40个样地的残次林等级,根据权重值中每一指标值分析残次林形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改造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水土保持林研究概况
  • 1.2.2 残次林研究概况
  • 1.3 我国水土保持残次林评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环境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质地貌
  • 2.1.3 土壤
  • 2.1.4 气候
  • 2.1.5 水文
  • 2.1.6 植被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2.3 森林资源概况
  • 2.4 各研究地点的概况
  • 2.4.1 海淀区试验点
  • 2.4.2 平谷区试验点
  • 2.4.3 延庆县试验点
  • 2.4.4 房山区试验点
  • 2.4.5 密云县试验点
  • 2.4.6 怀柔区试验点
  •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1.1 研究目标
  • 3.1.2 主要研究内容
  • 3.1.3 技术路线
  • 3.2 研究方法
  • 3.2.1 样地调查
  • 3.2.2 指标量化的方法
  • 3.2.3 北京低山区植被分类方法
  • 3.2.4 物种多样性
  • 4 北京市低山区植物群落现状调查
  • 4.1 优势树种多样性分析
  • 4.1.1 油松林物种群落多样性
  • 4.1.2 侧柏林物种群落多样性
  • 4.1.3 刺槐林物种群落多样性
  • 4.1.4 栎类林物种群落多样性
  • 4.1.5 杨树林物种群落多样性
  • 4.1.6 灌木林物种群落多样性
  • 4.2 优势树种群落结构分析
  • 4.2.1 直径与树高结构分析
  • 4.2.2 幼苗更新分析
  • 4.2.3 林分密度分析
  • 4.3 立地条件分析
  • 5 残次水土保持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标准的确定
  • 5.1 残次水土保持林概念的提出
  • 5.2 残次水土保持林评价指标的选取
  • 5.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5.2.2 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
  • 5.2.3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3.1 立地条件指标
  • 5.3.2 林分结构指标
  • 5.3.3 多样性指标
  • 5.4 残次水土保持林评价标准的建立
  • 5.4.1 技术规程直接规定
  • 5.4.2 正态等距分析法划分指标标准
  • 6 水土保持残次林评价综合模型的建立
  • 6.1 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 6.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6.1.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6.2 各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及技术处理
  • 6.2.1 直线型无量纲化法
  • 6.2.2 折线型无量纲化方法
  • 6.2.3 曲线型无量纲化方法
  • 6.3 综合模型的建立
  • 6.3.1 线性加权和函数法
  • 6.3.2 乘法合成法
  • 6.4 建立残次水保林的综合评价模型
  • 7 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水土保持林的评判
  • 7.1 油松残次水土保持林的评判
  • 7.1.1 利用综合模型的评判
  • 7.1.2 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分类
  • 7.2 侧柏残次水土保持林的评判
  • 7.3 刺槐残次水土保持林的评判
  • 7.4 栎类残次水土保持林的评判
  • 7.5 杨树类残次水土保持林的评判
  • 7.6 灌木残次水土保持林的评判
  • 8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8.2.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8.2.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北京市低山区残次水土保持林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