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纹饰论文-夏兰

漆器纹饰论文-夏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漆器纹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代漆器纹饰,传承,美学思想

漆器纹饰论文文献综述

夏兰[1](2019)在《汉代漆器纹饰的渊源传承关系和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漆器是一种富有民族色彩的历史文物,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汉代时期是我国漆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漆器造型较为鲜明,漆器纹饰种类繁多,漆器制作上较为重视实用性,呈现出特有的审美思想。对此,本文概述了汉代漆器纹饰风格,论述汉代漆器纹饰渊源传承关系,提出汉代漆器纹饰美学思想。(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10期)

夏兰[2](2019)在《探索汉漆器纹饰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代是我国漆器的黄金发展时期,大量精美别致的漆器均产生于汉代时期,其在纹饰手法和色彩运用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本文围绕汉漆器纹饰的艺术特色展开深入探索,阐述了汉漆器纹饰产生的背景,并总结出了其装饰手法、构成形式、色彩表现等艺术特色,以期使汉漆器的艺术价值被传承和发扬,深化人们的认知。(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周群,黄勋[3](2019)在《论清代江西漆器纹饰的地域风格及艺术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漆器生产的重要特征是地域特色日益明显,在宫廷造办处漆作和民间漆艺作坊中都能体现。江西自汉代以来就有深厚的制漆传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十分适合漆艺的发展创新,同时在地理上与几个制漆工艺中心毗邻,工艺文化交流非常密切,因此江西漆器既具备整个清代漆器髤饰纹样的一般时代性,同时在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质的包裹下,在纹饰题材和审美上也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体现了江西漆器髤饰工艺的创新意识和艺术意蕴。(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03期)

胡慧燕[4](2019)在《地域文化对漆器纹饰的影响——以平遥漆器和成都漆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遥漆器和成都漆器作为中国重要的漆器种类,历史悠久,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工艺特色和装饰技法,漆器装饰纹样各有特色。文章通过对平遥漆器和成都漆器的装饰纹样进行分析、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域文化对漆器装饰纹样形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1期)

陈达[5](2018)在《闽台漆器纹饰在现代礼服中的设计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漆器纹饰与现代礼服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根据礼服造型、面料、工艺等方面的设计研究,分析闽台漆器纹饰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实现方案。同时,通过礼服的省道线、缝辑线、分割线将漆器纹饰进行点、线、面的形态重构,以及印染工艺和立裁、织嵌工艺对闽台漆器纹饰的结构与色泽进行设计创新,最终为现代礼服设计提供一个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与底蕴的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8年10期)

叶宏,邱尼姑[6](2018)在《凉山彝族漆器色彩与纹饰的文化溯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凉山彝族漆器的审美价值源自于色彩和纹饰的独特性。在彝文古籍和民间文学中采集到的有关色彩的描述,为以黑色、红色、黄色为主色调的彝族色彩审美奠定了文化基础。而对彝族民间信仰和文字意向的分析,进一步拓展了对于漆器纹饰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凉山彝族漆器的色彩与纹饰展开文化溯源,有利于准确把握漆器文化的内涵,促使古老的漆器文化焕发生命力,走向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张宗登,黎斯琦[7](2018)在《探析先秦楚国漆器凤鸟纹饰》一文中研究指出楚,《说文》解释为"楚,从木;一名荆也",故荆、楚常被混用。从语义看,楚,首先是植物名,其次是地区名,再次是族名,最后是国名。漆是从漆树上获得的一种天然涂料,可以配制出不同颜色且色泽亮丽,有防侵蚀的作用。一般所说的漆器是一种表面髹漆的工艺品、美术品或日常生活器具,出土的漆器文物有木制或陶制等胎体,髹漆的青铜器、陶器则不在漆器一列中。本文所谈及的"纹饰",指以漆为颜料,涂在漆器上的符号、花纹等图案或装饰样式,不包括雕刻、镶嵌等工艺。这些纹饰,(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8年08期)

赵敏婷,朱小军[8](2018)在《战国漆器几何纹饰打散重构的创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战国漆器几何纹饰的造型特征及构成规律,创新出具有战国几何纹饰韵味的现代视觉设计。以战国漆器几何纹饰的造型特点为研究基础,运用形态分析法,通过打散,提取典型形态元素,按照传承性、审美性、适应性的重构目的,设计新图形,应用于包装设计。挖掘并捕捉战国漆器几何纹饰的设计内蕴与思想,丰富并提高现代平面设计的设计元素与视觉形式。(本文来源于《山西档案》期刊2018年03期)

易雅明[9](2017)在《试论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楚人生死不离漆,在楚国,漆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楚人生活提供了便利。楚漆器艺术在继承上古传统的同时,不断汲取异族文化,形成了风格独特、奇异造型的纹饰,对我国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楚文化起源入手,分析并研究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影响,从而为我国现代艺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多借鉴。(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6期)

赵敏婷,张瑞雪[10](2017)在《基于战国漆器纹饰构成形态的创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战国漆器纹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战国漆器纹饰的起源与分类,通过对战国漆器纹饰的构成形态进行探析,旨在发现其设计构成规律及特点。方法从设计艺术学、设计心理学、平面设计中的美学法则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战国漆器纹饰的构成形态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对其纹饰进行创新设计。结论通过对战国漆器纹样进行创新设计,进一步阐述战国漆器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为其他中国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提供借鉴,实现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完美演绎。(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03期)

漆器纹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代是我国漆器的黄金发展时期,大量精美别致的漆器均产生于汉代时期,其在纹饰手法和色彩运用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本文围绕汉漆器纹饰的艺术特色展开深入探索,阐述了汉漆器纹饰产生的背景,并总结出了其装饰手法、构成形式、色彩表现等艺术特色,以期使汉漆器的艺术价值被传承和发扬,深化人们的认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漆器纹饰论文参考文献

[1].夏兰.汉代漆器纹饰的渊源传承关系和美学思想[J].中国民族博览.2019

[2].夏兰.探索汉漆器纹饰的艺术特色[J].艺术科技.2019

[3].周群,黄勋.论清代江西漆器纹饰的地域风格及艺术意蕴[J].艺术品鉴.2019

[4].胡慧燕.地域文化对漆器纹饰的影响——以平遥漆器和成都漆器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5].陈达.闽台漆器纹饰在现代礼服中的设计实践[J].工业设计.2018

[6].叶宏,邱尼姑.凉山彝族漆器色彩与纹饰的文化溯源[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

[7].张宗登,黎斯琦.探析先秦楚国漆器凤鸟纹饰[J].美术观察.2018

[8].赵敏婷,朱小军.战国漆器几何纹饰打散重构的创意设计[J].山西档案.2018

[9].易雅明.试论楚文化对楚漆器纹饰的影响[J].艺术品鉴.2017

[10].赵敏婷,张瑞雪.基于战国漆器纹饰构成形态的创新设计[J].明日风尚.2017

标签:;  ;  ;  

漆器纹饰论文-夏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