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中,滨水区作为城市的一道独特的线状景观,是城市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美学价值。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地在滨水设计的过程中,主张追求“国际化”“现代化”,因而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本文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城市的滨水设计中。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景观;滨水设计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被视为城市之源的滨水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作为城市印象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滨水设计具有极强的美学价值。但是在实际的状况中,城市滨水设计因为过分的追求“国际化”和“现代化”,美学价值逐渐减弱,一些城市的地域文化也从滨水设计中逐渐消失。
一、地域和地域性文化
(一)地域的界定
在《辞海》中,“域”的定义为地区、区域,“地”只是作为一个限定词,加深了地域的范围限定。所谓的“地域”通常指的是一定的地域空间,是一种由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组合而成的综合体。地域在实际的划分中具有三个特征,即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区域的地理沿革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使得地域的概念逐渐模糊,这也就使得每一地区的区域性、人文性的区分都不如过去那般明显。
(二)地域性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作的,为人类所独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的地域性文化是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社会实践所创造的,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枳淀、发展和升华了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
地域性文化全面的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文化成就、社会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多个层面的特点。它所体现的是自然环境的本身,因而在不同的地域内,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方式、程度的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从而诞生了地域性文化。
地域文化具有两个相助的特征,一是地域性文化会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而不断的发展演变,因而在同一地域的不同时期的地域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二是地域性文化空间呈现出强烈的空间性,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显著的差别,而这也就导致了地域性文化的独一无二性【1】。
二、城市滨水设计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推进发展中。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滨水区作为展现展现城市印象的具体因素之一,近年来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但拘泥于实际的社会环境,中国的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诸多的发展问题,从而阻碍了滨水区的特色发展。
(一)景观设计模式化
中国的城市建设为了追求良好的交通环境和供水便利,大都依靠江河,这种依江傍水的城市建设模式从古至今一直被延续下来。因此,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要尽可能的凸显美学的质感以及城市的个性化形象表现。
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建设中,为了片面的追求城市化的速度,大多城市都盲目的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缺乏对于城市的独特性内涵的深入了解,从而造成了中国城市滨水设计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从而缺失了城市的个性美。
(二)投资成本过高
近年来,我国城市滨水区设计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高成本、高投入的现象。但是,与高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滨水景观的收益遭受到了滑铁卢。究其原因,无非是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中,过分的强调硬件设施的奢华和品质,却忽略了设施的功能性和经济效益,使得这些硬件设施的功能单一,有的设施甚至缺乏功能性,只是昂贵的摆设而已。
正是基于这种过分追求硬件设施的奢华程度,忽略其功能性的原因,才导致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投资过高,但是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的出现【2】。
(三)破坏生态环境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出现。在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河道硬化,二是外来动植物的引入。
所谓的河道硬化就是为防止河流水量的渗透和流失,将原有自然形成的曲折河岸线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变得笔直规整,这种做法虽然起到了美化规整的作用,但是也因此阻断了水资源的自然循环,从而造成了这片水域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使得河流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
在滨水设计中,植物的美化作用逐渐被设计师意识到,因而在滨水景观的创设过程中常常引用植物的元素。这期间就很能涉及到外来物种的引用,但是外来动植物的引用虽然美化了环境,但是在实际的的操作中也会带来其他的生态问题,比如云南滇池的水葫芦事件,就是一起显著的外来物种造成的生态环境。
三、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近年来,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逐渐脱离千篇一律的“国际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更多的融合地域文化,使得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更加富有地域性,关于如何高效的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滨水景观设计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善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地域性文化形式复杂,内容深刻,在融入到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过多的具体表现,会使得滨水景观设计呈现出累赘繁复的景象,从而失去了它应有的美学的质感。因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具体的地域文化转变为象征性的符号,在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中。
关于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实行象征的手法,福建长乐的郑和广场就运用的恰到好处。该广场沿江岸建设了的八九个不同高度的船形平台,在平台之上有修筑石凳,以便供市民休闲娱乐观赏江景,从而铸就了绝佳的亲水景观,一方面满足了市民的娱乐休闲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可谓是一举两得[3]。
(二)善用古建筑
在依江傍水的城市中,大多残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诸如码头、桥梁或者是古街道。这些古建筑是一个区域文化最好的象征,因而在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善于将这些特点时期的文化符号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通过保留这些文化特征特别强的古建筑,有利于营造人文底蕴深厚的滨水景观,于此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当地的文化底蕴。以上海外滩为例,这一地区保留了上海在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建筑,一方面展现了上海的沧桑变化,另一方面又融入到滨水景观的设计之中,外滩因此成为上海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三)注意细节的设计
在地域性文化融入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的是细节的设计构造。很多的滨水景观设计将更多的精力都投放在整体的构件上,往往忽视了细节问题的处理,然而细节的优化处理,往往能够更好的推动地域性文化融入到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
比如在浙江的西塘景区,由于该景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所以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主要是在原有的沿河古宅中穿插一些植物的点缀,以营造古色古香的环境氛围,除此之外,为了营造整个景区的古色古香的韵味,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做到了尽善尽美,比如在垃圾桶的设计上,都采用木质结构,并打造出微缩版的江南民居的式样,以此来迎合整个滨水景观的设计。
结语: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作为构建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展现美学的质感的同时,也展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迈进,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之中,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焦点问题,虽然在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其效果依然是充满了优势,即展现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提高了城市的形象,推动了城市的人文氛围的营造和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城市规划朝着多样性、合理性、区域性、科学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杰.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表达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张欢.地域文化引导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榆溪河南段生态滨水公园设计实践与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龙敦海.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区景观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