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通过对安徽霍邱县和阜南县杞柳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和杞柳仓库害虫进行系统调查,掌握了安徽沿淮地区杞柳害虫及其天敌种类,明确了主要害虫种类,重点研究了杞柳生长期重要害虫杞柳瘿蚊和贮藏期重要害虫二突异翅长蠹的发生规律和药剂防治技术,为杞柳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杞柳生长期及贮藏期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类调查2009年在皖西沿淮地区杞柳田间共查得节肢动物98种,分属2纲10目47科,其中植食性害虫35科79种,天敌12科19种。调查结果表明:杞柳生长期主要害虫有杞柳瘿蚊、柳蓝叶甲、杞柳跳甲、一点金刚钻、甜菜夜蛾、柳倭蚜等6种,其中以杞柳瘿蚊为害最为严重,且较难防治;贮藏期为害严重的害虫有1种,即二突异翅长蠹。2杞柳瘿蚊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杞柳瘿蚊以幼虫为害,成虫寿命仅13d,基本不取食。卵产在杞柳枝头嫩芽的空隙处。孵化后的幼虫常10余头聚集一处形成虫瘿,吸食虫瘿内生长点附近汁液,促使杞柳枝条分叉。该虫在皖西沿淮地区一年可发生34代,以幼虫和蛹在当年生被害杞柳柳条上的虫瘿内越冬。越冬幼虫和蛹于次年3月底开始化蛹羽化,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产卵,卵期46d,幼虫期2025d,蛹期1012d,正常完成1代的历期需3540d。另外,从第2代开始,杞柳瘿蚊的幼虫具有滞育的特性。3四种杀虫剂对杞柳瘿蚊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为了明确4种杀虫剂对杞柳瘿蚊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用浸渍法和喷雾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毒杀效果最好,其毒力指数为1995.43,为当地常规药剂毒死蜱的19.95倍。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48%毒死蜱乳油田间防效较好,药后3d校正防效分别为60.27%、54.80%、40.83%,药后7d校正防效分别为79.50%、70.71%、58.07%,药后30d保苗效果分别为59.74%、50.65%、46.75%。在生产上防治杞柳瘿蚊幼虫时,选择药剂可首选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其次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48%毒死蜱乳油,可分别按照300g/hm2,150g/hm2和1500ml/hm2的用量进行田间喷雾。3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4二突异翅长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二突异翅长蠹寄主广泛,食性杂,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钻蛀性害虫。幼虫、成虫均可为害。被害枝条表面可见圆形蛀孔,里面多被蛀成粉屑,质轻,易折。幼虫3龄,似蛴螬,受惊后蜷缩成球状;蛹腹部末节狭小,触动时会上下摆动;成虫寿命4562d,耐高温和干旱环境,常于傍晚钻出蛀孔转移寄主为害。二突异翅长蠹在安徽阜阳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柳条内部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蛹期一般1014d。5月中下旬开始陆续羽化为成虫,越冬代成虫寿命可达60d左右,到7月中旬越冬代结束。第一代虫卵初现于6月下旬,卵期一般710d,7月上旬第1代幼虫初现。第一代幼虫期较长,一般5560d。第1代幼虫8月上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开始大量出现,至9月底第1代结束。9月中旬第2代的卵开始孵化成幼虫,10月上旬开始化蛹,10月中旬成虫羽化,这一代成虫寿命较短,只有2835d左右。第2代成虫10月中旬即开始产卵,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卵孵化成幼虫,幼虫老熟后,进入越冬状态,直到来年3月末4月初开始活动为害。5二突异翅长蠹的药剂熏蒸试验为明确2种常用熏蒸剂对二突异翅长蠹的防治效果,采用真空压缩袋进行了熏蒸试验。对柳条内的害虫熏蒸结果表明,56%磷化铝片剂效果较好,6g/m3、9g/m3和18g/m33种剂量下,以9g/m3最好,熏蒸72h后各虫态的校正死亡率均可达到100%;80%敌敌畏乳油熏蒸效果较差,0.5ml/m3、1ml/m3和2ml/m3剂量下,熏蒸72h后校正死亡率均在30%以下。对裸露的害虫熏蒸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熏蒸效果不同,9g/m3磷化铝熏蒸24h后,幼虫、成虫和蛹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72%、73.33%和64.29%,说明幼虫对磷化氢最敏感。以2ml/m3敌敌畏熏蒸24h后,各虫态中以成虫校正死亡率最高,仅达13.33%,说明敌敌畏对该虫的熏蒸效果较差。因此,熏蒸处理时要重点抓住该虫的越冬代幼虫活动期,即在3-4月间,用磷化铝进行熏蒸,以达到最佳的熏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