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契合与发展——包豪斯与中国设计艺术的关系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艺术学
作者: 桂宇晖
导师: 张道一
关键词: 设计艺术,包豪斯,设计艺术教育,暗示功能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分析综合法,通过对中德相关历史文献和具体作品的研究,梳理、分析与判定包豪斯的核心观念,此观念在历史上与中国的渊源关系及中国对此观念的发展。本文认为:“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是指导包豪斯教学与实践的核心观念并在芝加哥、魏玛及乌尔姆三地的“新包豪斯”延续。包豪斯在中国经历了两起两落的历史现象表明,两者一方面在社会经济、传统造物思想与民间艺术观念上存在契合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能够于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而形成“科技、艺术与人文的统一”,即理论上形成技术功能、指示功能与暗示功能的统一;教育上促成学生整体观念的形成。最终紧扣信息社会脉动又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实现中国设计艺术对造物艺术之美发现与创造。
论文目录:
论文提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主要论点与难点
四、研究方法和途径
五、本课题的研究范围
第一章 包豪斯之核心观念——“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一、包豪斯之核心观念的产生
二、包豪斯之核心观念的逐步完善
第二章 包豪斯之核心观念的延续
一、包豪斯之核心观念在三个地方的延续
二、极为矛盾的评价
三、对包豪斯的定位
第三章 包豪斯与中国设计艺术的历史渊源
一、时间上的同步
二、内容上的差距
第四章 包豪斯与中国设计艺术的契合
一、社会经济契合基础
二、社会文化契合基础
第五章 包豪斯之核心观念在中国的发展
一、发展包豪斯之核心观念的理论基础
5.1.1 功能溯源
5.1.2 技术功能、指示功能和暗示功能
二、发展包豪斯之核心观念的学科基础
三、包豪斯之核心观念在教育上的发展
5.2.1 传授方式的延续
5.2.2 基础课程模式的发展
5.2.3 “双师体系”教育模式的发展
5.2.4 自然科学、艺术与人文社会学结合的设计艺术教育
第六章 从“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走向”科技、艺术与人文的统一”
一、现代中国设计艺术的主体性特征
6.1.1 主体性的存在
6.1.2 主体性的内容
二、信息科学与设计艺术结合的发展方向
6.2.1 信息社会与传统文化
6.2.2 设计艺术在信息社会的发展
结论
部分人名、译名、专业词名对照表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相关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D]. 张学忠.清华大学2007
- [2].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理论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D]. 孙晓娜.山东大学2017
- [3].现代艺术语境中的室内设计研究[D]. 孙琦.南京林业大学2014
- [4].构成教学研究[D]. 庞蕾.南京艺术学院2008
- [5].西方现代平面设计的观念与理论研究[D]. 杨艳芳.南京师范大学2016
- [6].从现代设计的摇篮到创意英国—对英国现代设计发展轨迹的思考[D]. 奚协.南京艺术学院2016
- [7].为实现包豪斯理想而奋斗[D]. 姚民义.中央美术学院2012
- [8].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基础课程研究[D]. 季鹏.南京艺术学院2016
- [9].现代西方设计批评研究[D]. 周欣.苏州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为实现包豪斯理想而奋斗[D]. 姚民义.中央美术学院2012
- [2].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设计艺术理论发展研究[D]. 金银.武汉理工大学2007
- [3].乌尔姆设计学院教育思想研究[D]. 徐昊.中央美术学院2010
- [4].原始装饰艺术研究[D]. 倪建林.东南大学2006
- [5].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观念研究[D]. 龚文.东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