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宋代杂剧以讽刺批判为主要特点,对生活现象、时事政治产生影响。“优语”是优人在演出中使用的类似于现在台词的语言,大多是他们自编自撰的语句,或是自选自用的成语,他们将双关、谐音、隐语巧妙地运用于演出之中,在嬉笑之问不着痕迹地达到了刺谗骂奸的目的。内容上,北宋杂剧的涵盖面很广,几乎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方方面面。有一类杂剧涉及文艺批评和当时士大夫的轶闻故事。优人们经常出入文人聚会和宫廷宴会,为他们演戏逗乐,从而也了解到不少士大夫的趣事及他们之间的交往。这些轶事被优人们运用到演剧或优语中,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也能达到更好的喜剧效果。进入熙宁年间,王安石行新法,政治斗争日趋激烈,优人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对新法提出了抗议。他们的政治立场代表了当时朝野大部分人的态度,现在能看到的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杂剧基本是以讽刺为主。到了北宋后期,尤其是徽宗一朝,政治黑暗,这一时期的杂剧演出及优语几乎全部与此相关。首先,这一时期的新旧党争已经发展成为对政敌残酷无情的打击,甚至变为党同伐异、消除异己的人身迫害。第二,新旧党争蔓延到了教育和科举领域,王安石及其新学的地位在徽宗朝被一抬再抬,最终王安石的塑像进入孔庙,并位居于其所推崇的孟子之上。第三,徽宗倾全国之力来满足个人的爱好,大肆兴建宫殿、园林,挥霍民脂民膏,其中尤以“花石纲”最为触目惊心。第四,为了挽救财政危机,蔡京等人打着“变法”的旗号,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百姓的盘剥,以铸行“当十钱”为主的钱法改革,造成了币制混乱,给百姓和商人带来巨大损失。这些情况都反映在当时的杂剧及优语之中,优人们以滑稽搞笑的方式提醒皇帝,有些政策已经做得过火,超过了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