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47、MMP-9、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CD147、MMP-9、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在垂体腺瘤中的蛋白质表达,探讨CD147、MMP-9及VEGF与垂体腺瘤侵袭发生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1.标本来源收集2006、2~2007、4期间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外科的垂体腺瘤手术标5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38.3±1.3岁;所有病例诊断均有术后的免疫组化病理证实。依据影像学提示肿瘤侵犯海绵窦或有骨质破坏,和/或术中观察肿瘤对周围骨质、海绵窦有/无侵犯等情况分为侵袭性组(29例)和非侵袭性组(21例),根据分泌功能分类:功能性垂体腺瘤(泌乳素腺瘤15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促肾上腺腺瘤2例、多功能腺瘤8例)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19例)。2.免疫组化染色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按标准实验流程,检测CD147、MMP-9、VEGF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蛋白质表达。3.结果判定标准CD147以肿瘤细胞质或胞膜出现黄色或黄褐色颗粒为阳性,MMP-9以肿瘤细胞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VEGF以肿瘤细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在高倍视野(×400)下,每张切片随机观察5个视野的肿瘤细胞,计算200个肿瘤细胞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百分比,根据CD147、MMP-9及VEGF反应阳性细胞显色强度及范围进行评价:①阴性(一):无阳性细胞染色;②弱阳性(+):阳性细胞小于25%或显色浅;③中度阳性(++):阳性细胞在26%~50%或染色略深;④强阳性(+++):阳性细胞大于50%或显色深。结果1、免疫组化显色结果:1)、CD147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和23.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和52.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5,P<0.05和x2=11.07,P<0.05)。2)、MMP-9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和14.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2%和4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98,P<0.05和x2=10.52,P<0.05)。3)、VEGFF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强阳性表达率为62.1%和19.1%,阳性表达率为96.6%和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5,P<0.05和x2=11.82,P<0.05)。2、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147与MMP-9表达成正相关(rs=0.373,P<0.05),CD147与VEGF表达成正相关(rs=0.509,P<0.01),MMP-9与VEGF表达成正相关(rs=0.781,P<0.01);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CD147、MMP-9与VEGF的蛋白质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CD147、MMP-9、VEGF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侵袭性垂体腺瘤中CD147、MMP-9、VEGF蛋白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显著增高。2、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可能与CD147、MMP-9、VEGF高表达有关,在肿瘤侵袭生长过程中,CD147与MMP-9的产生有关,VEGF与MMP-9的产生有关,CD147与VEGF的生长有关,共同促进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3、CD147、MMP-9、VEGF可以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有效指标。4、患者性别及垂体腺瘤有无分泌功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率无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蛋白激酶B和促血管生成素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现代医院 2020(04)
    • [2].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磁共振影像和生物学标记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4)
    • [3].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1)
    • [4].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10例临床分析[J]. 江苏医药 2016(18)
    • [5].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01)
    • [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垂体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03)
    • [7].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分析[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9(04)
    • [8].侵袭性垂体腺瘤药物治疗现状[J]. 现代临床医学 2018(01)
    • [9].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经蝶手术治疗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04)
    • [10].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水平研究进展[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01)
    • [11].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抑癌基因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 2014(06)
    • [12].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 2014(05)
    • [13].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3(01)
    • [14].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原癌基因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 2013(11)
    • [15].VEGF和透明质酸酶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09)
    • [16].侵袭性垂体腺瘤45例预后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19)
    • [17].miR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的初步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12)
    • [18].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01)
    • [19].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现状[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03)
    • [20].翼点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术后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09(16)
    • [21].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治现状[J]. 医学综述 2009(22)
    • [22].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01)
    • [23].端粒酶逆转录酶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03)
    • [24].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近况[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8(02)
    • [25].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4)
    • [26].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的研究[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0(05)
    • [27].垂体腺瘤侵袭性生物学指标研究[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05)
    • [28].CD147、MMP-9和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3)
    • [29].额颞硬膜外-下入路手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腺瘤[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05)
    • [30].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12)

    标签:;  ;  ;  ;  

    CD147、MMP-9、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