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https://www.lw50.cn/thumb/3908bcb2624adb58ed5d7cb6.webp)
论文摘要
2004年以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几个省区开始实施,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为了落实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育部组织编写了四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对“新教科书编写如何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理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对该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新教科书内容体系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新教科书内容体系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专题史体例。具体研究专题史体例对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三点优势、新教科书呈现专题史的主要方式及特点和新教科书呈现学习内容的特点及对学习方式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研究新教科书体例结构的变化及对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科书在编写体例结构上与原教科书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教科书基础课辅助结构的强化,二是探究活动课编写的完善,都增强了教科书的“学本化”功能。具体研究新教科书“导言、图表资料、插入语、课后练习”和“探究活动课”等几部分的编写特色以及它们是如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通过对两部分的研究,初步搞清了新教科书的编写特色以及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的成功与不足。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二、研究的范围与内容第一章 专题史内容体系构建历史学习的新平台一、新教科书专题史内容体系的特点1、专题内容的内在相近性与集中性2、专题内容的内在时序性与逻辑性3、专题内容的内在完整性与多样性二、新教科书组织专题史内容的方式1、单元、课、目组成历史学习的新体系2、"中外史合编"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历史三、新教科书呈现学习内容的特点1、重客观史实陈述,轻主观结论呈现2、重证据意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轻机械记忆与复述3、教科书语言表述重视了对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第二章 变化体例结构以利于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导言"编写对历史学习的引导1、"单元导言"的编写2、"课导言"的编写3、对"导言"编写和教学实践的体会二、图表资料的编写1、历史地图的编写和使用2、历史图片的编写和使用3、表格资料的编写和使用三、"小字"和"插入语"编写1、"知识"类插入语的编写2、"资料"类插入语的编写3、"设问"类插入语的编写4、"学术"类插入语的编写四、"课后练习"与历史课堂学习的延伸1、对本课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巩固类练习2、促进学生课外探究学习的延伸类活动五、"实践"、"探究"平台的搭建——探究活动课1、探究活动课的内容特点2、探究活动课的类型及编写结构3、运用"探究活动课"的实践案例分析结论附录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新教科书论文; 学习方式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