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平称时期论文-姬红兵,吴巧云

北魏平称时期论文-姬红兵,吴巧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魏平称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北魏,平城,西域音乐,兴起

北魏平称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姬红兵,吴巧云[1](2019)在《北魏平城时期西域音乐的东传与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西汉开通"丝绸之路",西域音乐就渐入中原,从南北朝至隋唐不断东传,日趋炽盛。西域胡乐在北魏平城时期的东传与兴起,凭借北魏"戎华兼采"的音乐政策,登堂入室,植入宫廷;北魏平城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中留存的乐器图像,以及大同地区近年来出土的北魏平城时期一些墓葬中的音乐文物,不仅印证了西域胡乐在北魏平城时期的影响已经日趋普遍,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北魏统治者在开启胡汉音乐交融与隋唐音乐繁荣中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郭静娜[2](2018)在《北魏平城时期佛教发展探讨——以沙门昙曜生平为主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次高峰,昙曜是北魏时期的大德高僧,为北魏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对北魏及后世的佛教产生深远影响,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昙曜生平为线索,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方法通过对昙曜生平的梳理、考证以及对北魏佛教发展做出的贡献、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分析政治因素影响下北魏平城时期佛教发展的状况,从而探讨北魏平城时期政治与佛教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史志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闫婧媛[3](2018)在《北魏平城时期高闾奏议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政权建立起来的国家。398年7月,道武帝拓跋圭迁都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在此建都达97年之久。高闾是北魏平城时期非常出色的文学家、评论家,他从小好学,博览经书,下笔成章,文采俊伟。另外他为官六朝,忠心耿耿,是当时着名的政治人物,因此他留下的诸多着述多是奏议文。本文以《魏书》和《全后魏文》为蓝本,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研究高闾的奏议文,可以透视北魏平城时期整体的文学风貌。(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春燕[4](2017)在《北魏平城时期作家高允着述之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前期文学延续了十六国及两汉文学的创作特色,总体上以典正质朴为主,多表、奏议、政论之文。高允的创作亦如此。殷孟伦在《汉魏六朝百叁家集题辞注》中曾评价高允的作文为:"洪量似文饶,风节似汲长儒。"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23期)

朱庭枢,刘鸿胜[5](2017)在《北魏平城孝文帝时期建筑营造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建筑用尺与建筑活动、官尺与营造用尺之间的关系,从明堂遗址、操场城一号遗址、操场城出土建筑文物等方面,分析了北魏平城孝文帝时期建筑营造尺模数,为类似问题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7年06期)

罗世琴[6](2016)在《北魏平城时期的文风及成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定都平城近百年,文学作品数量少且几无新变。其文风上承汉魏又近采晋宋;注重文采又不刻求华丽的辞藻与多面烘托,而是更在意质朴的情感与直接叙写;在语言上有典雅与鄙俗共赏的倾向。北魏文风之所以呈现如此面貌,与平城文人在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过程中为适应多元文化而积极进行调适与尝试密不可分。(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罗世琴,樊秋苹[7](2016)在《北魏平城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官学设置及文学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平城时期汉文化圈与以鲜卑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圈彼此交融,形成一种多元共生的状态。当时的文学教育与经学相结合,从教育内容上面临如何在汉族文化圈以外传承汉族传统经典的问题。正因如此,北魏初期在官学设置上针对不同文化圈进行相对集中的分立教学,在选择教授人员及教学语言的使用方面,充分考虑不同文化圈的多元互补,进而体现出多元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彼此互融的特殊性。(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卜祥伟[8](2016)在《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北魏平城时期贵族佛道信仰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城时期是北魏少数民族政权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在社会变革的推动下,文化碰撞与融合共存。在信仰文化上,北魏政权改变了原始的自然崇拜状态,转而尊崇代表当时主流信仰文化的佛道,故信仰文化的认同加快了鲜卑族汉化的步伐。佛道间的根源性差异、北魏上层的认同性取向等因素致使二者在北魏平城时期实现了历史性的变迁,使得佛道信仰文化发展更趋于成熟。(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朱化杰[9](2016)在《北魏平城、洛阳时期铭石书法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魏平城、洛阳两个时期的铭石书法虽然都属于魏碑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特征。重新梳理北魏两个时期铭石书法的发展进程和书风流变,对推动北魏铭石书法的研究、促进当下魏碑书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书法》期刊2016年08期)

张敏[10](2016)在《北魏平城时期的散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以北魏平城时期的散文为研究对象,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北魏平城时期的散文做一个整体的概说,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其次,对平城时期留存的散文进行整理,主要包括作家、作品和篇目数量的统计,把作家分为叁类:中原本土人士,河西人士以及南方进入北魏的一些文人,他们为北魏平城时期散文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留存的散文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诏令和奏议了。第二部分结合人才流动、士人心态、文教建设来分析北魏平城时期散文的发展轨迹,主要分为停滞期、恢复期和发展期叁个阶段,并且各个阶段的散文发展和汉化进程是密切相关的。第叁部分主要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平城时期散文的思想内容。平城时期处于建国初期,政局不太稳定,再加上连年的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留存的散文大部分与军事外交、政治建设有关系,思想内容上自然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务实尚用,颂词颇多等特点,在一些作品中还表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思想。第四部分主要是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北魏平城时期散文的艺术特色,少数民族特有的质朴,再加上后期的民族融合,在散文的创作上呈现出了质朴直白、幽默诙谐的特征,在一些诏文中口语明显,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显示出少数民族特有的性格特点。其中也不乏一些优质散文,在行文中讲究骈偶,显示出了流畅优雅之风。第五部分主要分析北魏平城时期散文的功用。儒家学说可以说是整个平城时期的思想文化基础。在政治活动为主导的平城时代,其散文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10)

北魏平称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魏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次高峰,昙曜是北魏时期的大德高僧,为北魏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对北魏及后世的佛教产生深远影响,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昙曜生平为线索,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方法通过对昙曜生平的梳理、考证以及对北魏佛教发展做出的贡献、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分析政治因素影响下北魏平城时期佛教发展的状况,从而探讨北魏平城时期政治与佛教发展之间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魏平称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姬红兵,吴巧云.北魏平城时期西域音乐的东传与兴起[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9

[2].郭静娜.北魏平城时期佛教发展探讨——以沙门昙曜生平为主线[J].史志学刊.2018

[3].闫婧媛.北魏平城时期高闾奏议文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8

[4].王春燕.北魏平城时期作家高允着述之特色[J].青年文学家.2017

[5].朱庭枢,刘鸿胜.北魏平城孝文帝时期建筑营造尺研究[J].山西建筑.2017

[6].罗世琴.北魏平城时期的文风及成因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7].罗世琴,樊秋苹.北魏平城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官学设置及文学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6

[8].卜祥伟.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北魏平城时期贵族佛道信仰变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朱化杰.北魏平城、洛阳时期铭石书法比较[J].中国书法.2016

[10].张敏.北魏平城时期的散文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北魏平称时期论文-姬红兵,吴巧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