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诉求

贾平凹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诉求

论文摘要

贾平凹是一个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他早期的创作一直关注着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歌颂着社会改革,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他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倾向,在肯定现代性发展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他发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的人文价值的沦落以及人类精神家园的丧失,开始了现代性焦虑与反思的漫长旅程。近年来,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话题一直是文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着重探讨了浸润在贾平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中的现代性焦虑情绪以及对这种焦虑的持之以恒的反抗和突围,这是本文区别于以往贾平凹研究的独特之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作了简单的界定,并概述了贾平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现代性诉求。第一章通过对《废都》等小说文本的分析解读,发现作者源于现实异化和人性异化的焦虑,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个性气质、人生变故等对其创作风格演变的深层影响。第二章分析了贾平凹现代性焦虑的书写模式,一是乡下人进城后的混沌和无力挣扎,揭示了进城乡下人的漂泊、无根以及精神变异。二是知识分子无奈的精神返乡,记忆中淳朴的乡村故土己然不存在,试图寻找的失落的自我和人性也无从寻得,他们再次陷入到无奈和失落中。第三章主要探讨贾平凹在现代性焦虑情绪的困扰中并不绝望,而是积极寻求精神突围,他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喻着民族的希望,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祈盼,同时,还进行着现代社会理想人格的重建,积极探寻适合中国的现代性道路。结语部分探讨贾平凹对废名、沈从文等作家审美现代性的承接和超越。面对当下中华民族历史转型中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冲突和矛盾,贾平凹在焦虑之余始终坚持着对理想精神家园的建构。对于中国现代性事业的思考还在不断深入,通过对贾平凹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中现代性焦虑和突围的分析,不仅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探析贾平凹复杂的精神世界,更准确地把握贾平凹关怀现实的文学精神,也无疑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点文学意义上的借鉴。这便是贾平凹现代性反思的超越性和价值意义所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从现代性说起
  • (二) 现代性的两面性
  • (三) 贾平凹的审美现代性诉求
  • 一、生存的焦虑与生命的忧思
  • (一) 源于现实的焦虑
  • (二) 身份定位的两难
  • (三) 生命的忧思
  • 二、游走在城——乡之间的无奈与挣扎
  • (一) “乡下人进城”后的挣扎、徘徊
  • (二) 知识分子返乡后的无奈、失落
  • 三、家园守望与人格重建
  • (一) “神禾塬”——理想家园的想象
  • (二) “秦腔”——民族希望的隐喻
  • (三)“怀念狼”——天人合一的祈盼
  • (四) “高兴”——理想人格的重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贾平凹90年代以来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诉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