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737-300飞机起落架维护经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秦鹏飞[1](2020)在《SD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需求也持续上升,航空维修市场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未来提升空间较大。但是我国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目前发展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被动停留在传统维修模式上,技术依赖性过强,自身技术水平较低,导致航空公司维修成本较大,发展滞后,尤其是面临着国内外激烈竞争,以及飞行发展需要,落后的管理水平及现状已经成为制约航空公司发展的瓶颈。受主客观各种因素影响,SD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管理还更多的停留在传统的维修模式上。究其原因既有维修机构混乱、管理不善,也有维修工人技术水平有限、高技术维修人才流失等问题存在,最重要的是缺乏整体管理思维指导。对飞机维修健康监控不足、新技术缺乏与滞后更是制约SD航空公司走向世界前列的关键性因素。本研究以SD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查法、描述统计法,结合国内外飞机维修管理发展现状,以SD航空公司飞行数据为依托,重点分析SD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管理现状,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飞机维修管理组织机构混乱、维修人员管理不够完善、维修管理缺乏充足的生产后勤服务支持、飞机维修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及维修管理工作现场混乱。本文结合SD航空公司实际情况,从优化飞机维修管理组织机构、加强飞机维修人员管理、加强后勤服务支持、健全公司飞机维修控制体系、加强维修工作现场信息化管理等五个层面提出了改进SD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管理中策略,以期为SD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杨雷恒[2](2020)在《某型飞机起落架收放故障分析及预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某型飞机起落架由两个主起落架、一个前起落架和一个尾撬组成,主起落架和前起落架在收上和放下位置均有上锁机构,起落架能否正常收放和可靠工作,将直接危及飞行安全。近年来,某型飞机起落架收放典型故障主要有以下三类:前起落架放下信号灯不亮、前起落架收上不上锁和主起落架收上不上锁。
顾冰宇[3](2020)在《GJ航空公司维修人员在职培训体系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输航空器的安全顺利运转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机务维修工作为保障,民用飞机的安全性与参与民用航空器维修的机务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因此提升航空公司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保障民航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GJ公司是成立于2012年的民营航空公司,现有的机务维修培训以及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人机比的要求,维修人员的数量和技能水平制约了飞机的引进,也限制了公司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为维修人员设计科学合理的在职培训体系来提高飞机维修的质量和人员保障。基于对培训、培训体系和在职培训相关理论的系统梳理归纳,从GJ公司现状出发,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公司维修人员培训存在培训需求分析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和在职培训缺乏三大问题,以此为出发点,遵循符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培训体系的反馈数据,由此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订、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师选聘、培训计划实施五个方面对维修人员的在职培训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并采用唐·柯克帕屈克的4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培训效果的设计与完善。新的在职培训体系设计之后,采取模拟测试与历史数对比方式,分析新的培训体系的主要作用与特点,并对该培训体系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说明。希望本文的研究为其他类似企业提供借鉴。
张扬扬[4](2020)在《基于剩余强度的刚性道面PCN值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道面PCN(Pavement Classification Number)值是表征机场道面承载性能的重要参数,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CAO)规定各成员国可以采用自己的方法分析该数值。目前常用的当量单轮荷载法、基于轮载转换的评价机型法及基于累积损伤因子CDF(Cumulative Damage Factor)转换的评价机型法分析结果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种方法,计算结果也会由于参数取值的不同而产生最大达3倍的差异。为研究PCN值分析的合理方法并解决其唯一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取得成果如下:1.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41种机型、17种道面相对刚度半径,考虑飞机平行于板边和垂直于板边的两种临界荷位,计算了共1394种工况下的道面结构响应,建立数据库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实现了各机型在不同道面工况下飞机荷载应力的程序化计算。2.通过理论分析并基于搜集的水泥混凝土疲劳试验数据,提出新的道面水泥混凝土剩余弯拉强度非线性分析模型。首先,依据剩余强度理论分析了目前我国机场道面采用的水泥混凝土剩余弯拉强度公式,指出其存在不满足材料剩余强度函数边界条件、剩余强度衰减过快等缺陷,过度低估了道面的承载能力,是导致目前刚性道面PCN计算值偏低的主要原因;第二,基于材料剩余强度理论并依据搜集的水泥混凝土疲劳试验数据,提出道面水泥混凝土剩余弯拉强度非线性计算模型:frm=fcm(1-0.37457×S26.3296×n)0.03798,该模型理论计算值与文献试验值平均误差仅为1.7%;第三,提出采用高-低加载方式、等损伤比转化的方法进行多级飞机荷载下剩余强度的计算,并明确了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上述新模型用于机场道面评价期末混凝土剩余弯拉强度计算的可行性。3.从ACN-PCN法的基本原理出发,在分析当前两大类PCN计算方法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两大类方法的优势,并结合新的道面水泥混凝土剩余强度计算模型,提出基于剩余强度计算的PCN评价方法。对原有当量单轮荷载法进行改进,优化了公式中原有剩余弯拉强度的取值,不仅解决了道面PCN值的唯一性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传统评价方法PCN计算值偏低的缺点。采用Matlab平台编制了道面PCN值计算程序;通过4C/4D/4E三个机场道面实例对比分析表明:本论文提出的PCN评价方法和传统评价方法相比,PCN值提高了20%~40%。
李少杰[5](2020)在《考虑不平衡摩阻的湿滑污染道面飞机着陆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因降雨积水形成的不平衡摩阻道面对于飞机着陆滑行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其主要涉及轮组滑水以及飞机滑行姿态变化两个方面。对于轮组滑水而言,道面积水改变了轮胎与道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状态,降低了飞机的抗滑性能;对于飞机滑行姿态变化而言,跑道摩阻不平衡将对飞机正常滑行姿态造成了影响,导致飞机发生侧向偏转。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种分析手段,首先对导致道面摩阻不平衡的道面积水特征进行研究,继而通过建立飞机轮组滑水有限元精细化模型,对轮胎与湿滑污染道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湿滑污染道面摩阻性能进行了研究;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通过建立ADAMS整机滑跑动态分析模型,研究摩阻不平衡条件对飞机着陆滑行姿态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轮胎滑水机理分析,建立临界水膜厚度理论模型,继而利用该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机型及着陆姿态状态下的临界水膜厚度;(2)分析不平衡摩阻条件下轮胎受力特点,建立飞机滑行侧偏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平衡摩阻条件下影响飞机滑行姿态变化的主要因素;(3)基于临界水膜厚度理论,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轮组滑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4)利用轮组滑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水膜厚度条件下轮胎-道面-积水三者的相互作用,分析得到了道面积水厚度对于跑道表面摩擦特性的影响;(5)利用ADAMS/Aircraft分析软件,模块化建立整机滑跑动态分析模型,并根据上述道面积水厚度与跑道摩擦性能的研究结果,建立连续积水不平衡摩阻道面模型以及间断积水不平衡摩阻道面模型;(6)基于以上模型及研究成果,分析不平衡摩阻条件对于飞机着陆滑行姿态的影响,得到不同道面条件下飞机滑行偏转角及偏转距离等指标,并以此评估飞机于雨天在不平衡摩阻道面上的着陆滑行安全风险。
张宁宁[6](2019)在《波音737-300飞机减震支柱的研究》文中认为飞机在着陆阶段会产生很大的能量,其中大部分是被减震器吸收的,因此,减震器的研究对飞机起落架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我院波音737-300型飞机主起落架减震支柱,通过对减震支柱减震原理的介绍,以及针对波音737-300飞机减震支柱的构造特点,分析了油气灌充不正常带来的危害。并且,结合波音737-300飞机减震支柱的勤务工作,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实现高职院校教学与就业相统一的理念。
刘冰[7](2018)在《典型民机起落架无杆牵引下多工况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文中提出飞机地面牵引技术是随着飞机制造和使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地面牵引技术中,目前最先进的无杆牵引技术是通过抱轮装置来实现对飞机的抱起和牵引作业功能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对前起落架施加作用力,可能对飞机最重要的这一活动部件带来损伤从而产生安全隐患。而新一代的无杆牵引技术需要更长时间更大力量地作用于起落架,这使得对于飞机起落架在牵引过程中的不同工况所受的影响进行研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虚拟样机技术,以B737-300飞机为参考机型,对典型民机前起落架—抱轮机构装置为核心的受力体进行了仿真分析,主要包括内容:1.应用SolidWorks和Adams软件建立了“飞机—无杆牵引车”无杆牵引系统仿真模型。2.通过现场测绘、查阅国内航空公司和机场的飞机数据及地面牵引技术资料,完成了对飞机牵引系统建模,得到了更加准确、精细的模型数据,为后续的动力学仿真提供了基础。3.基于虚拟样机,通过在不同数据下对前起落架缓冲支柱载荷和牵引载荷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得到了在两种不同凹坑类型下、不同牵引速度和刹车工况下前起落架的载荷曲线,以对牵引车的车身和抱轮机构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依据。本文的研究工作不仅可以使牵引车抱轮装置的载荷裕度设计更加精确,还可对地面牵引相关标准的修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杨光[8](2017)在《寒区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剩余寿命评估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目前的机场大多数是水泥混凝土道面机场。许多机场修建年限都比较早,在环境因素和飞机荷载的共同作用下,机场道面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破损现象。位于寒区的机场道面,由于更加恶劣的环境因素,破损现象更加严重。评估预测机场道面的剩余使用寿命,是机场进行维修改建的依据,定期进行评估预测,可以避免道面板突然断裂等重大危害的发生,保障飞机的安全起降。本文根据寒区机场的现场调查数据,构建了机场道面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分别基于不同的原理计算了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的剩余使用寿命。统计不同寒区机场的病害数据,分析其道面病害原因;根据机场道面的现场检测数据,建立了机场道面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应力分析。根据规范提出的逆设计法计算机场道面的剩余使用寿命,证明了计算方法对道面板厚的敏感性,以及评价机型存在的问题,证明该方法存在问题,引入通行覆盖率理论对原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针对逆设计法存在的问题,采用累积损伤原理计算机场道面的剩余使用寿命,根据寒区机场道面的破坏特点,利用机场道面的实际检测数据确定道面的剩余强度,从而对原有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
石向阳[9](2016)在《基于FTA的B737-300起落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和专家系统,在建立故障树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B737-300机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建立、结构和故障诊断,并以B737-300机型ATA32起落架系统组件为实例验证了上述方法,效果良好。
李福海[10](2016)在《飞机地面牵引移动与停放安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是民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面安全作为航空安全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行业监管的工作重点。飞机在地面牵引、停放过程中,由于天气、环境、突发意外事件、人为失误等因素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地面事故。这些事故虽不像空难事故那样损失惨重、影响巨大,但其发生频率之高,因此同样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有鉴于此,本文针对航空地面安全,研究探讨常规工况下飞机地面牵引移动过程中和地面停放时的安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Adams仿真平台,针对B737-800飞机建立了飞机牵引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考虑了实际牵引系统存在的连接间隙引起的接触碰撞,对牵引飞机经过地面凹坑和凸起此类不平坦路面产生的牵引载荷及起落架部件受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考察了不同牵引速度产生的影响;对不同刹车制动力对牵引载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匹配牵引系统对载荷的影响,分析了B737-800飞机前起落架下阻力臂在牵引载荷作用下的失效型式。2)针对现行牵引作业中牵引载荷无法控制,遇到特殊情况或非正常作业时无法保证安全的问题,提出对牵引载荷实施控制以提高牵引作业安全性的思想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牵引杆,基于半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控制方法,该牵引杆可根据需要实时改变自身刚度和阻尼。对确定缓冲参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对可控缓冲特性牵引杆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牵引杆可有效减缓飞机地面牵引载荷。3)在广泛调研飞机制造商(波音和空客)、轮挡制造商、国内外航空公司及机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B737-800飞机试验等相关资料,完成了飞机的前风升力、前风推力及侧风推力计算,通过对飞机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了轮胎载荷分布情况;以国内常见橡胶轮挡和金属轮档为例,结合风力环境、地面环境、刹车状态、极限风速,利用摩擦锥自锁原理详细分析了在飞机依靠轮挡所能克服的最大风速条件下轮挡的阻挡功效和可能失效形式。4)利用有限元方法对2种金属轮档进行分析,提出了参量“推开系数”来衡量金属轮挡的阻挡功效,比较得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金属轮挡进行了拓扑优化;在综合考虑轮挡阻挡功效、结构失效、使用便利性等各种因素后,提出了优化的橡胶轮挡设计方案和综合性能较高的金属轮挡设计方案。
二、B737-300飞机起落架维护经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737-300飞机起落架维护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SD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航空安全的界定 |
2.1.2 安全管理的含义 |
2.2 飞机维修管理概述 |
2.2.1 可靠性管理 |
2.2.2 飞机维修流程 |
2.2.3 飞机维修管理成本 |
2.2.4 飞机维修管理特点 |
第3章 SD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管理现状 |
3.1 SD航空公司简况 |
3.2 SD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管理现状 |
3.2.1 飞机维修技术组织结构 |
3.2.2 飞机维修管理人员构成 |
3.2.3 飞机维修工作日志现状 |
3.2.4 飞机维修管理控制体系 |
3.2.5 飞机维修管理机制 |
第4章 SD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飞机维修管理组织机构混乱 |
4.1.1 飞机维修管理机构职能设置不合理 |
4.1.2 飞机维修管理部门存在权责交叉 |
4.2 维修人员管理不够完善 |
4.2.1 维修人员配备不知足 |
4.2.2 维修人员缺乏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 |
4.3 维修管理缺乏充足的生产后勤服务支持 |
4.3.1 航材配送脱节 |
4.3.2 工具借用管理系统比较落后,借用时间过长 |
4.3.3 工作现场设施设备管理存在局限性 |
4.4 飞机维修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 |
4.4.1 飞机维修管理安全信息对接存在时间差 |
4.4.2 维修管理风险防控管理体系不健全 |
4.5 维修管理工作现场混乱 |
4.5.1 维修现场管理混乱 |
4.5.2 设施设备的归属化管理制度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式 |
第5章 SD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管理改进策略 |
5.1 优化飞机维修管理组织机构 |
5.1.1 健全管理组织架构 |
5.1.2 理清维修部门管理职能 |
5.2 加强飞机维修人员管理 |
5.3 加强后勤服务支持 |
5.3.1 配送种类多样化,全面化,尽可能全覆盖 |
5.3.2 增加航材配送次数,满足一线生产的及时需求 |
5.3.3 改善航材预订配送系统,使操作更加人性化 |
5.4 健全飞机维修控制体系 |
5.4.1 加强维修控制与过程管理 |
5.4.2 科学化维修管理安全信息对接 |
5.4.3 健全维修风险管理体系 |
5.5 加强维修工作现场信息化管理 |
5.5.1 将大型设施设备集中统一管理 |
5.5.2 加强设备管理信息化 |
5.6 改进效果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某型飞机起落架收放故障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
1.1 前起落架放下信号灯不亮 |
1.1.1 故障现象 |
1.1.2 故障原因分析 |
1.1.3 故障排除情况 |
1.2 前起落架收上不上锁 |
1.2.1 故障现象 |
1.2.2 故障原因分析 |
1.2.3 故障排除情况 |
1.3 主起落架收上不上锁 |
1.3.1 故障现象 |
1.3.2 故障原因分析 |
1.3.3 故障排除情况 |
2 预防措施和建议 |
2.1 工厂修理中采取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
2.2 维护中采取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
2.3 飞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
2.4 对设计更改的建议 |
(3)GJ航空公司维修人员在职培训体系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背景 |
1.2.1 航空公司培训现状 |
1.2.2 航空公司培训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文献回顾 |
2.1 培训与培训理论 |
2.1.1 培训 |
2.1.2 相关培训理论 |
2.2 培训体系 |
2.2.1 培训需求分析 |
2.2.2 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2.2.3 培训效果评估 |
2.3 在职培训 |
2.3.1 在职培训的内涵 |
2.3.2 在职培训的形式 |
2.3.3 在职培训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
2.4 OJT模式 |
2.4.1 OJT理论基础 |
2.4.2 OJT重要性 |
2.4.3 OJT实施 |
3 GJ航空公司维修人员培训现状分析 |
3.1 GJ航空公司及其维修人员概况介绍 |
3.1.1 公司简介 |
3.1.2 GJ航空公司维修人员概况介绍 |
3.1.3 GJ航空公司维修人员培训现状介绍 |
3.2 GJ航空公司维修人员培训现状访谈调查 |
3.2.1 访谈目的与访谈提纲 |
3.2.2 访谈对象的选择与访谈实施 |
3.2.3 访谈信息分析 |
3.3 访谈结论:GJ航空公司维修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
3.4 小结 |
4 维修人员在职培训体系优化再设计 |
4.1 优化设计思路与原则 |
4.1.1 优化设计思路 |
4.1.2 优化设计原则 |
4.2 在职培训需求调查 |
4.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4.2.2 培训需求分析 |
4.2.3 调查结论 |
4.3 培训计划的制订 |
4.3.1 培训计划制定的基本要求与依据 |
4.3.2 培训方式 |
4.3.3 培训内容的确定 |
4.4 培训课程设计 |
4.4.1 培训课程设计流程 |
4.4.2 培训课程类别设计 |
4.4.3 岗位类课程设计 |
4.5 培训师的选聘 |
4.5.1 培训师的任职资格 |
4.5.2 培训师职责 |
4.5.3 培训师的聘任 |
4.6 培训计划的实施 |
4.6.1 培训计划实施的准备工作 |
4.6.2 培训计划实施的组织安排 |
4.6.3 培训计划表 |
4.7 本章小结 |
5 培训体系的配套措施 |
5.1 培训效果评估 |
5.1.1 评估方式的确立 |
5.1.2 培训效果评估流程 |
5.1.3 新旧培训体系培训效果对比分析 |
5.2 在职培训体系的实施保障 |
5.2.1 建立完善的维修工程师在职培训制度 |
5.2.2 加强对学员的考核 |
5.2.3 落实配套的奖惩机制 |
5.2.4 严格进行过程控制 |
5.3 GJ航空公司维修人员新培训体系的特点 |
6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6.1.1 研究不足 |
6.1.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GJ公司定检维修人员培训体系调查问卷 |
致谢 |
(4)基于剩余强度的刚性道面PCN值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ACN-PCN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及ACN计算方法 |
1.2.2 当前三种PCN计算方法 |
1.2.3 相关学者针对PCN计算的分析研究 |
1.2.4 国内外混凝土疲劳方程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飞机轮迹分布函数及荷载应力计算 |
2.1 飞机轮迹分布函数 |
2.1.1 飞机轮迹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
2.1.2 飞机轮迹分布峰值概率验证 |
2.1.3 飞机覆盖次数分布函数 |
2.2 飞机荷载应力计算 |
2.2.1 有限元建模 |
2.2.2 模型验证 |
2.2.3 41种常见机型飞机荷载应力计算 |
2.2.4 飞机荷载应力计算程序编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剩余弯拉强度衰减模型研究 |
3.1 目前水泥混凝土道面剩余弯拉强度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
3.2 常幅疲劳荷载下混凝土剩余弯拉强度模型分析 |
3.3 机场刚性道面混凝土剩余强度计算公式的确定 |
3.3.1 道面混凝土剩余强度模型的选择 |
3.3.2 道面混凝土剩余强度模型计算参数确定 |
3.3.3 道面混凝土剩余强度计算公式验证 |
3.3.4 多级飞机荷载作用下剩余强度计算公式 |
3.4 道面混凝土剩余弯拉强度计算案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剩余强度的刚性道面PCN评价方法 |
4.1 当前三种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4.2 基于剩余强度的刚性道面PCN评价方法计算原理及路线 |
4.3 评价期末标准圆形均布荷载最大容许重量的确定 |
4.3.1 有限元建模计算 |
4.3.2 标准圆半径R0计算程序编程 |
4.4 板边-板中加载系数的确定 |
4.4.1 有限元建模计算 |
4.4.2 应力系数计算程序化编程 |
4.5 PCN计算 |
4.5.1 当量单轮荷载法的改进 |
4.5.2 PCN计算程序化编程 |
4.6 不同评价方法案例对比 |
4.6.1 4C机场案例对比 |
4.6.2 4D机场案例对比 |
4.6.3 4E机场案例对比 |
4.6.4 4C/4D/4E机场案例对比分析总结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考虑不平衡摩阻的湿滑污染道面飞机着陆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轮胎与湿滑污染道面相互作用研究 |
1.2.2 整体运动姿态影响研究 |
1.2.3 湿滑污染跑道运行管控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考虑不平衡摩阻的轮胎滑水及整机运动理论模型 |
2.1 湿滑道面临界水膜厚度理论研究 |
2.1.1 基于动量定理的临界水膜厚度公式 |
2.1.2 临界水膜厚度理论公式的验证 |
2.2 道面临界水膜厚度的多因素分析 |
2.2.1 不同着陆接地加速度下飞机安全分析 |
2.2.2 不同机型对临界水膜厚度影响分析 |
2.3 基于不平衡摩阻的飞机滑行姿态受力分析 |
2.3.1 道面不平衡摩阻 |
2.3.2 不平衡摩阻条件下飞机轮胎受力分析 |
2.3.3 基于不平衡摩阻的飞机滑行侧偏理论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临界水膜厚度下飞机轮组与道面相互作用模型 |
3.1 飞机轮组滑水模型的建立 |
3.1.1 轮胎模型的建立 |
3.1.2 流体模型的建立 |
3.1.3 湿滑道面轮组滑水三维有限元模型 |
3.2 模型参数选取及验证 |
3.2.1 轮胎竖向刚度验证 |
3.2.2 积水参数选取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临界水膜厚度的飞机轮组滑水分析 |
4.1 定水膜厚度条件下滑行速度对轮组与道面相互作用分析 |
4.1.1 不同滑行速度条件下动水压强分析 |
4.1.2 不同滑行速度条件下道面对轮组支撑力变化分析 |
4.1.3 不同滑行速度条件下轮组与道面间接触面积变化分析 |
4.2 不同水膜厚度条件下轮组与道面相互作用分析 |
4.2.1 不同水膜厚度条件下动水压强分布特征 |
4.2.2 不同水膜厚度条件下轮组与道面接触面积变化 |
4.2.3 不同水膜厚度条件下轮组所受道面支撑力变化趋势 |
4.3 基于水膜厚度的道面摩擦性能分析 |
4.3.1 不同水膜厚度条件下轮组与道面间摩擦力影响分析 |
4.3.2 不同水膜厚度对道面摩擦性能的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ADAMS/Aircraft的全机滑跑动态分析 |
5.1 ADAMS/Aircraft模块组成及装配 |
5.2 基于ADAMS/Aircraft模块的整机模型建立 |
5.2.1 机身及起落架子系统 |
5.2.2 机轮模板的建立 |
5.2.3 起落架模型装配 |
5.2.4 整机模型装配 |
5.3 道面模型建立及工况设计 |
5.3.1 3D等效体积道面模型 |
5.3.2 道面摩阻不平衡仿真工况设计 |
5.4 考虑不平衡摩阻的连续积水道面滑跑分析 |
5.4.1 摩阻不平衡对飞机着陆滑行偏转角的影响 |
5.4.2 摩阻不平衡对飞机着陆滑行侧向偏转距离的影响 |
5.4.3 摩阻不平衡对飞机着陆滑行运动姿态的影响 |
5.5 考虑不平衡摩阻的间断积水道面飞机着陆安全 |
5.5.1 间断积水道面对飞机着陆滑行偏转角的影响 |
5.5.2 间断积水道面对飞机着陆滑行偏转距离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波音737-300飞机减震支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油气式减震器的减震原理 |
2 减震支柱的构造 |
3 油气灌充不正常的影响 |
4 减震支柱勤务 |
5 结论 |
(7)典型民机起落架无杆牵引下多工况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1.4 工作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无杆牵引系统理论分析 |
2.1 特殊路面下载荷分析 |
2.1.1 路面理论模型 |
2.1.2 牵引车经过特殊路面时起落架模型 |
2.1.3 主机轮经过特殊路面时起落架模型 |
2.2 刹车工况下载荷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杆牵引系统动力学建模 |
3.1 飞机起落架缓冲器受力分析 |
3.2 牵引车模型的建立 |
3.3 飞机模型的建立 |
3.3.1 飞机重心坐标计算 |
3.3.2 飞机转动惯量计算 |
3.3.3 飞机起落架质量计算 |
3.4 路面模型的建立 |
3.5 飞机牵引速度的计算 |
3.6 Adams工作环境的设置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杆牵引系统仿真分析 |
4.1 特殊路面下前起落架载荷分析 |
4.1.1 牵引车经过特殊路面时仿真分析 |
4.1.2 主机轮经过特殊路面时仿真分析 |
4.2 不同牵引速度下前起落架载荷分析 |
4.3 刹车工况下前起落架载荷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8)寒区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剩余寿命评估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机场道面剩余寿命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分析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寒区机场道面调查及病害分析 |
2.1 道面损坏状况调查 |
2.1.1 道面损坏情况调查及计算 |
2.1.2 寒区机场道面病害类型统计及成因分析 |
2.2 道面结构评价参数 |
2.2.1 水泥混凝土道面板有效厚度的确定 |
2.2.2 机场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2.2.3 基层顶面反应模量K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机场道面的有限元模型及受力分析 |
3.1 构建机场道面的有限元模型 |
3.1.1 理论基础及基本假设 |
3.1.2 单元属性的确定 |
3.1.3 单元网格划分 |
3.2 模型加载及受力分析 |
3.2.1 飞机荷载作用位置及大小的确定 |
3.2.2 模型加载 |
3.3 有限元模型敏感性分析 |
3.3.1 道面厚度对板边应力的影响 |
3.3.2 弯拉弹性模量对板边应力的影响 |
3.3.3 地基的顶面反应模量对板边应力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寒区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剩余寿命预测研究 |
4.1 基于逆设计方法的机场刚性道面剩余寿命评估 |
4.1.1 计算过程介绍 |
4.1.2 交通量计算 |
4.1.3 计算道面剩余寿命 |
4.2 道面剩余寿命的敏感性分析 |
4.2.1 板厚对机场道面剩余寿命的影响 |
4.2.2 评价机型对机场道面剩余寿命的影响 |
4.2.3 机轮轮迹分布对道面剩余寿命的影响 |
4.3 基于Miner定律计算机场道面剩余寿命 |
4.3.1 疲劳方程的选择 |
4.3.2 计算机场道面剩余使用寿命 |
4.4 计算方法改进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FTA的B737-300起落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FTA概述 |
1.1 FTA定义 |
1.2 FTA特点 |
2 专家系统概述 |
3 B737-300起落架的故障诊断 |
3.1 FTA分析 |
3.2 系统开发流程及结构框架 |
3.3 诊断实例 |
4 结论 |
(10)飞机地面牵引移动与停放安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飞机地面牵引 |
1.2.2 飞机地面停放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飞机地面牵引载荷研究 |
1.3.2 飞机地面停放安全研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5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飞机地面牵引载荷分析 |
2.1“飞机-牵引杆-牵引车”模型 |
2.1.1 基本假设 |
2.1.2 飞机模型 |
2.1.3 牵引车模型 |
2.1.4 牵引杆模型 |
2.1.5 路面模型 |
2.2 牵引系统间的接触碰撞 |
2.2.1 牵引系统的连接装置 |
2.2.2 含间隙的铰接副描述 |
2.2.3 接触碰撞模型 |
2.3 飞机地面牵引仿真 |
2.3.1 经历路面凹坑或凸起障碍 |
2.3.2 意外刹车 |
2.3.3“中马拉小车”对牵引载荷的影响 |
2.4 前起落架下阻力臂失效分析 |
2.4.1 失效型式分析 |
2.4.2 下阻力臂失效临界载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飞机地面牵引载荷控制 |
3.1 可控缓冲特性的牵引杆设计 |
3.1.1 可控缓冲特性牵引杆原理 |
3.1.2 可控缓冲特性牵引杆设计 |
3.1.3 可控缓冲特性牵引杆主要参数 |
3.2 可控缓冲特性牵引杆应用仿真研究 |
3.2.1 被动式可控牵引杆应用仿真研究 |
3.2.2 半主动式可控牵引杆应用仿真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飞机与轮挡承载分析 |
4.1 飞机承载分析 |
4.1.1 飞机在不同风况下的受力分析 |
4.1.2 飞机重心计算 |
4.1.3 飞机地面风载计算 |
4.1.4 飞机轮胎承载分析 |
4.2 轮挡承载分析 |
4.2.1 轮挡工作原理及失效模式 |
4.2.2 轮挡工况 |
4.2.3 轮挡承载分析与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轮挡阻挡功效分析与结构优化 |
5.1 橡胶轮挡阻挡功效分析与结构优化 |
5.1.1 轮胎轮廓模拟与接触分析 |
5.1.2 橡胶轮挡外力平衡失效模式分析 |
5.1.3 橡胶轮挡结构优化设计 |
5.1.4 橡胶轮挡物化实验 |
5.2 金属轮挡阻挡功效分析与结构优化 |
5.2.1 金属轮挡结构定义 |
5.2.2 轮胎轮廓模拟与接触分析 |
5.2.3 金属轮挡外力平衡失效模式分析 |
5.2.4 金属轮挡结构细节分析 |
5.2.5 两种典型在用金属轮挡力学分析 |
5.2.6 金属轮挡结构优化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6.2 本文工作主要创新点 |
6.3 后续研究及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B737-300飞机起落架维护经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SD航空公司飞机维修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 秦鹏飞. 西南大学, 2020(05)
- [2]某型飞机起落架收放故障分析及预防[J]. 杨雷恒. 内燃机与配件, 2020(15)
- [3]GJ航空公司维修人员在职培训体系优化设计[D]. 顾冰宇.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4]基于剩余强度的刚性道面PCN值分析方法研究[D]. 张扬扬.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5]考虑不平衡摩阻的湿滑污染道面飞机着陆安全问题研究[D]. 李少杰.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6]波音737-300飞机减震支柱的研究[J]. 张宁宁. 内燃机与配件, 2019(17)
- [7]典型民机起落架无杆牵引下多工况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D]. 刘冰. 中国民航大学, 2018(10)
- [8]寒区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剩余寿命评估预测研究[D]. 杨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9]基于FTA的B737-300起落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J]. 石向阳. 滨州学院学报, 2016(04)
- [10]飞机地面牵引移动与停放安全技术研究[D]. 李福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