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圣人有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圣人有情无情,王弼,不滞,任情
圣人有情论文文献综述
林凯[1](2018)在《圣人有情无情论新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汤用彤《王弼圣人有情义释》对何晏王弼二论作了深入探讨,但其内涵和逻辑有所未尽。何晏之论重心在"情之有无",而王弼的关切却首先在"应物与否"、兼而回应圣人有情将如何能保证不累于物的挑战,二人不构成直接争论。何晏无情论的思路本自庄子,属"不滞于情"之义;而王弼回应挑战而谈到的有情论,依据"任情自然",实质也属庄学。何王之别只是字面差异而无实质分歧,两人均认可自然情感、而否认心识推动的情感。(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朱琴[2](2015)在《论王弼“圣人有情”的思想及其美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弼的玄学思想是建立在"以无为本"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圣人凭借自身的天赋可以"体无",同时圣人与常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之情,只不过圣人之情虽然应物而生,但是却能够应物而不累于物。王弼的这一思想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它反映出了魏晋时期对人的关注,对自然界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超越有限之物而达于无限之境的追求,体现着魏晋时期独特的美学精神。(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5年05期)
黄进[3](2013)在《怜妻爱子真圣人 有情重谊伟丈夫——论杜甫的亲情友情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甫一生以社稷苍生为怀,却并不妨其爱子心切,伉俪情笃,朋友谊深。生活的潦倒困苦,使他对风雨同舟的妻儿抱有深深的歉意和负疚感;个人与家庭的不幸,更深化了他对社稷安危、民生疮痍的关切;一生的漂泊流离,使他更能体会到友谊的可贵。从他的家事亲情友情诗中,我们可以体察到一代诗圣怜妻爱子、有情重谊的一面。(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3年07期)
尹彦智[4](2012)在《“圣人有情”说之美学意蕴的辨析与溯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弼提出的"圣人有情"是与魏晋美学密切相关的命题,也是魏晋时期天人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圣人有情"说的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叁方面:第一,"圣人"概念强调"人"的特征而非"圣"的特征;第二,"圣人有情"是一个综合了多源思想的命题;第叁,"圣人有情"中的"情"是超功利的情感。笔者将从静态的视角辨析"圣人有情"说中"圣人"的特征,厘清"圣人有情"说的思想之源,并以动态的视角对"情"进行溯源。(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程辽[5](2006)在《“圣人有情”:论王弼政治伦理的行为主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行为主体特征方面对王弼的政治伦理思想进行论述,同时指出“圣人有情”对两晋南北朝政治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刘祝环,李永洪[6](2005)在《王弼“圣人有情”的本体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弼以道家的自然人性观为基础,认为“性”本朴实,混沌而无善恶;同时在情的问题上主张情分善恶。情的“善恶双遣”是性的朴实被破坏的结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性即是情,情即是性。王弼用一种体用合一的方法论将性和情统一起来,其中有道家的“动”、“静”、“无”等概念,也有儒家的“阴”、“阳”、“善”、“恶”等概念,比较成功地在人性论上达到了儒道的融合。(本文来源于《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张家梅[7](2005)在《圣人有情无情之辩的美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之际,圣人有情无情议论纷纭。王弼以圣人为模本,以感释《咸》建构“情动于中”;以“应感”论情感的激荡;就“无累”论情感的化解;就“体冲和”谈化解的途径,确立了情感的合理存在。由此,嵇康、郭象汲汲于探讨应对情感之法。他们的理论建树催生了魏晋人情的发现,为中国美学最终形成以情志为本奠定了基石。(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5年11期)
姜国钧[8](2005)在《王弼圣人有情说及其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汉儒性善情恶、圣人无情的人性论,王弼提出圣人有情说。此说开魏晋南北朝重情抑礼,调和情礼,缘情制礼的新风气,最终催生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影响所及,直达宋初,主要表现为唐至宋初诗赋取士不可动摇。(本文来源于《现代大学教育》期刊2005年04期)
李德平,张文秀[9](1999)在《从王弼“圣人有情”说看魏晋时代的“重情”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玄学对人的聪明才智的重视和强调,在中国思想史上打开了对个体人格研究的新领域。王弼的“圣人有情”说标志着魏晋玄学对人格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发展,标志着魏晋玄学的方向。他对“情”的价值及其本体意义的肯定和张扬,不但给当时社会的思想、伦理及士人的立身行事奠定了“重情”的哲学依据,同时也给时代的文学开辟了新的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2期)
张文秀[10](1996)在《论王弼“圣人有情”说及其社会影响和文学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继先秦“百家争鸣”的辉煌之后,能以人生思考和人性探求在士林中凝成风气而大放异彩的,无疑当首推魏晋时代了。千里来龙而在此结穴的“魏晋风度”浸润着士人的每一根神经,浇灌出思想园圃的一簇簇瑶草奇花。这里既有“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建安(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1996年01期)
圣人有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弼的玄学思想是建立在"以无为本"的基础上的,他认为圣人凭借自身的天赋可以"体无",同时圣人与常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之情,只不过圣人之情虽然应物而生,但是却能够应物而不累于物。王弼的这一思想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它反映出了魏晋时期对人的关注,对自然界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超越有限之物而达于无限之境的追求,体现着魏晋时期独特的美学精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圣人有情论文参考文献
[1].林凯.圣人有情无情论新释[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朱琴.论王弼“圣人有情”的思想及其美学意义[J].美与时代(下).2015
[3].黄进.怜妻爱子真圣人有情重谊伟丈夫——论杜甫的亲情友情诗[J].中华文化论坛.2013
[4].尹彦智.“圣人有情”说之美学意蕴的辨析与溯源[J].美术教育研究.2012
[5].程辽.“圣人有情”:论王弼政治伦理的行为主体[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6].刘祝环,李永洪.王弼“圣人有情”的本体论基础[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
[7].张家梅.圣人有情无情之辩的美学意义[J].学术论坛.2005
[8].姜国钧.王弼圣人有情说及其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影响[J].现代大学教育.2005
[9].李德平,张文秀.从王弼“圣人有情”说看魏晋时代的“重情”思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10].张文秀.论王弼“圣人有情”说及其社会影响和文学意蕴[J].江苏社会科学.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