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厄贝沙坦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对比研究

胺碘酮、厄贝沙坦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厄贝沙坦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胺碘酮组、厄贝沙坦组、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用药组。按照实验设计要求,大鼠经过1周预处理后,在心电监护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再通冠状动脉120min。记录自心肌缺血至再灌注120min心电图变化,测量并记录再灌注120min时左室舒张末压、收缩压及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按照LamBeth规则、Stear SE评分系统给予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评分。取梗死区心肌组织测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离出心室并测量心室湿重,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染色,称取梗死区心肌重量,以梗死心肌重量占心室湿重百分比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及药物干预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明显增多,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大,有明显差异(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药物干预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压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增高,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有明显差异(P<0.05);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压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增高,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有明显差异(P<0.05);单独用药组间,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左室舒张末压、心肌耗氧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厄贝沙坦及其联合用药可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降低左室舒张末压,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增强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有叠加效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实验药品和试剂
  • 2.1.3 主要实验器材
  • 2.2 实验方法
  • 2.2.1 模型制备
  • 2.2.2 实验分组及给药
  • 2.3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 2.3.1 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分析
  • 2.3.2 心功能指标测定
  • 2.3.3 生化指标测定
  • 2.3.4 心肌梗死范围(MIS)测定
  • 2.4 排除标准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Amiodarone,Irbesartan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I/R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 3.2 Amiodarone,Irbesartan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I
  • 3.3 Amiodarone,Irbesartan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I/RI后心肌组织SOD,MDA的影响
  • 3.4 Amiodarone,Irbesartan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I/RI后MIS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 4.2 心肌I/RI的研究指标
  • 4.3 心肌I/RI与MDA,SOD
  • 4.4 心肌I/RI与再灌注心律失常
  • 4.5 心肌I/RI与心肌血流动力学改变
  • 4.6 Amiodarone与心肌I/RI
  • 4.6.1 Amiodarone与心肌I/RI心律失常
  • 4.6.2 Amiodarone与心肌I/RI血流动力学
  • 4.6.3 Amiodarone与心肌I/RI时的脂质代谢
  • 4.7 Irbesartan与心肌I/RI
  • 4.8 Amiodarone与Irbesartan联合用药
  • 4.9 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新进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7(03)
    • [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3(05)
    • [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运动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 宜春学院学报 2013(12)
    • [4].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Bcl-2调控自噬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14(05)
    • [5].中医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J]. 光明中医 2014(06)
    • [6].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发生的炎症机制[J]. 海南医学 2013(17)
    • [7].自噬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3(10)
    • [8].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修复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01)
    • [9].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病因病机浅识[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2)
    • [10].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03)
    • [11].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2)
    • [1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04)
    • [13].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08)
    • [14].线粒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2(04)
    • [15].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此病患者的护理方法[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12)
    • [1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后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01)
    • [17].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26)
    • [18].牛磺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1(04)
    • [19].抗中性粒细胞及免疫疗法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0(02)
    • [20].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及相关药物的研发[J]. 药学进展 2010(07)
    • [2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防治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09)
    • [22].氢在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J]. 现代养生 2018(06)
    • [23].淫羊藿苷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3(11)
    • [24].家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过程与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01)
    • [25].中药有效组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4)
    • [26].银杏叶提取物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18)
    • [27].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机制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6)
    • [28].黄芪多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天津中医药 2014(08)
    • [29].基于PubMed的中医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3(04)
    • [30].黄芩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标签:;  ;  ;  ;  

    胺碘酮、厄贝沙坦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