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形态论文-王廷信

表演形态论文-王廷信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演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魏六朝,表演艺术,技艺,叙事

表演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王廷信[1](2019)在《汉魏时期表演艺术的发展及新型艺术形态的形成——以“技艺”与“叙事”的相互关联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艺术形态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中出现的。汉魏六朝时期,宫廷的奢靡之风引发了表演艺术的繁盛,为表演艺术提供了充足的演员;与边疆地区或外域频繁的文化交流丰富了表演艺术的形态;具备叙事特征的说唱、小说为表演艺术提供了融合的机会;乐府专门机构让"技艺"与"叙事"发生关联,直接推动了新型艺术门类的出现。歌舞戏与广场戏剧是这个时期新型艺术形态的标志。二者虽因叙事成分的加强而有别于这个时期较为单纯的歌舞、杂技、魔术、说唱、小说,但因擅长编写故事的文人与擅长表演技艺的艺人之间缺乏合作机缘,更加深入的故事题材还未被引入。(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郑文慧[2](2019)在《浅析戏曲演出场所与表演形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戏曲的演出场所经历了自戏曲萌芽时期的无剧场意识期,到宋代瓦舍勾栏的出现形成了专门化的演剧场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衍变。演出场所无论是从简陋变为奢华还是从露天转为室内,都在某一方面昭示着戏曲这一舞台表演艺术发生着本体性的变化,而作为戏曲的"衣服",表演形态也需要顺应环境而做出必要的改进。在这其中演员的表演与演出场所的关系值得做出深入探究。中国戏曲的演出场所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原始社会时期的百戏场、宗教性的祭祀台,宋代时兴(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9年12期)

张召兴[3](2019)在《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表演意识形态的培养与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舞蹈是以人体为载体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蕴含着丰富、细腻的情绪情感,所以舞蹈表演要求舞者具有较高的表演意识。本文将对舞蹈表演意识形态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培养学生表演意识形态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马小涵[4](2019)在《南乐目连戏的表演形态及其审美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乐目连戏有"行进式表演"和"扎场表演"两种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形式的历时性演进是仪式发展成戏剧的关键。南乐目连戏行进式的表演有傩仪式沿门逐疫的痕迹,保留了大量的"行"的仪礼,而在"停"下扎场演出的过程中又完成了仪式向演艺的转变。其演出内容又在传统节庆迎神赛社哑队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当地舞蹈、唱腔、武术、杂技文化而不断丰富,具有从浓厚的傩仪式特征和向完善戏剧发展演变的历史层次感。(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卢丽敏[5](2019)在《微电影的表演创作形态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别于以往常用的专题片和纪录片,微电影因其"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已成为现今宣传政策、树立企业形象的常用形式之一。针对微电影的创作特色,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具有独特的创作形态,而且在进行微电影创作的过程中格局存在不同,需要根据微电影的具体需求对演员的格局进行充实。而且微电影的风格比较多变,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对表演形式有着不同的要求,演员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也突破了维度的局限,在进行表演创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创新,融合了更多的表演美学。随着5G时代的全面来临,即将颠覆4G时代的媒体生态,微电影这一形式将大有可为。本文就微电影的表演创作形态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究。(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14期)

孙嘉临[6](2019)在《论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戏曲舞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舞蹈种类,需要结合舞台表演等多种手段来演绎人物、故事,进而深刻地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特征:戏曲舞蹈表演以塑造人物为核心、戏曲舞蹈表演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戏曲舞蹈表演是一种多层次的舞蹈形式、戏曲舞蹈表演具有内在美的特征。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增强对戏曲舞蹈表演形态特征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08期)

段守昱[7](2019)在《论胶州秧歌的舞台形态表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现代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发展过程中,很多民间舞蹈的编排与表演都是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开展的,与当代人先进的编创理念及审美感受相结合,从而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实现对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充分弘扬民间舞蹈精神。胶州秧歌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其舞台表演形态有着独特性,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富有民族气息的舞台表演,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本次论文中将对胶州秧歌的舞台形态表演特征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4期)

贾渐欣[8](2019)在《河北昌黎地秧歌表演形态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昌黎地秧歌在表演形态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传统的表演形态上进行了不断地创新,并在表演艺术形态上增加了更有感染力的元素,本文出于对这方面的考察对河北昌黎地秧歌表演艺术形态进行分析,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着手,探讨其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昌黎地秧歌属于河北民间舞蹈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北方的众多舞蹈艺术中流传性比较高,并在人们的心中具有重(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04期)

吴舒[9](2019)在《贵州彝族铃铛舞的表演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独特的铃铛舞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着彝族人民成长发展的历史轨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本文以贵州彝族铃铛舞为基础,从服饰、道具、动作、表现形式等多向度出发,聚焦其在时代变迁中形成的独特的身体语言、风格属性及审美特征,再现特定场域中铃铛舞的表演形态,深入剖析其发展脉络与社会影响,明晰其内在民族文化品格。响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对于构建多样、立体、丰富的贵州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1期)

曾希卓[10](2019)在《“丑角”的表演形态对完善学院派民间舞建设的价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族秧歌"丑角"人物的表演特色主要体现在通过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来支撑民间舞演绎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本文旨在从"丑角"表演形态的提炼对完善学院派民间舞教材建设的意义阐释入手,进而挖掘其对舞台创作和文化研究层面的价值,并认为"丑角"的表演形态在学院派民间舞的建设体系中理应得到更多关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07期)

表演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戏曲的演出场所经历了自戏曲萌芽时期的无剧场意识期,到宋代瓦舍勾栏的出现形成了专门化的演剧场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衍变。演出场所无论是从简陋变为奢华还是从露天转为室内,都在某一方面昭示着戏曲这一舞台表演艺术发生着本体性的变化,而作为戏曲的"衣服",表演形态也需要顺应环境而做出必要的改进。在这其中演员的表演与演出场所的关系值得做出深入探究。中国戏曲的演出场所源远流长,自成系统,原始社会时期的百戏场、宗教性的祭祀台,宋代时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演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廷信.汉魏时期表演艺术的发展及新型艺术形态的形成——以“技艺”与“叙事”的相互关联为视角[J].美育学刊.2019

[2].郑文慧.浅析戏曲演出场所与表演形态的关系[J].人文天下.2019

[3].张召兴.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表演意识形态的培养与形成[J].艺术科技.2019

[4].马小涵.南乐目连戏的表演形态及其审美意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卢丽敏.微电影的表演创作形态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

[6].孙嘉临.论戏曲舞蹈表演的形态与特征[J].明日风尚.2019

[7].段守昱.论胶州秧歌的舞台形态表演特征[J].中国文艺家.2019

[8].贾渐欣.河北昌黎地秧歌表演形态考察[J].艺术家.2019

[9].吴舒.贵州彝族铃铛舞的表演形态[J].戏剧之家.2019

[10].曾希卓.“丑角”的表演形态对完善学院派民间舞建设的价值意义[J].戏剧之家.2019

标签:;  ;  ;  ;  

表演形态论文-王廷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