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硬件与软件界面的整合研究初探

产品硬件与软件界面的整合研究初探

论文摘要

产品硬件与软件界面是现今许多电子产品的要素,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内容。本文力图从硬件与软件界面的整合作可能性方面的尝试,期望对这个课题进行基础概况研究。本文的框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产品的结构层面入手,从信息社会产品层属架构中的功能体、界面体、感官体三方面对硬件与软件界面整合关系进行探讨。第二部分从设计方法切入,从方法、实践角度探讨二者的整合关系。第三部分从产品发展的时间向度进行整合阶段分析。 对产品硬件与软件界面进行整合分析,提出各方面整合的可能性,有助于界面形式在使用者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有效的发挥作用,不受界面的羁绊。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范围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论文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产品结构层面中的硬件与软件界面整合——从产品层属架构分析硬件与软件界面整合
  • 2.1 产品的层属架构
  • 2.2 界面体与界面
  • 2.3 从功能体层面探讨硬件与软件界面整合
  • 2.3.1 从实用功能部分看硬件与软件界面整合
  • 2.3.2 从产品的语言功能看硬件与软件界面整合
  • 2.3.2.1 产品的记号功能
  • 2.3.2.2 产品形式美学功能
  • 2.4 从界面体层面探讨硬件与软件界面整合
  • 2.4.1 信息输入
  • 2.4.2 信息处理
  • 2.4.2.1 响应时间
  • 2.4.2.2 人的信息处理
  • 2.4.3 信息输出
  • 2.5 从感观体层面探讨硬件与软件界面整合
  • 2.5.1 与各感知层面相关的问题
  • 2.5.2 视觉感知
  • 2.5.2.1 主题与背景
  • 2.5.2.2 让主题突出
  • 2.5.2.3 运用视觉深度的暗示
  • 2.5.2.4 群组、视觉架构的重组
  • 2.5.2.5 信息的层级/等级
  • 2.5.3 听觉感知
  • 2.5.4 触觉感知
  • 2.6 小结
  • 第三章 “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中的硬件与软件界面整合——用户模型和剧本法
  • 3.1 概述
  • 3.2 理性与非理性用户模型
  • 3.2.1 唐纳德·诺曼的日常认知心理学
  • 3.2.1.1 心理模型
  • 3.2.1.2 预设用途、使用限制
  • 3.2.1.3 可见性、配对
  • 3.2.1.4 回馈
  • 3.2.1.5 人为差错
  • 3.2.2 用户模型
  • 3.2.2.1 什么是用户模型
  • 3.2.2.2 用户模型的类型
  • 3.2.2.2.1.理性用户模型
  • 3.2.2.2.2 非理性用户模型
  • 3.3 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桥梁[人本实现的工具]——剧本法
  • 3.3.1 剧本法主要内容概要
  • 3.3.1.1 对使用者及其生活的研究
  • 3.3.1.2 对使用者的测试
  • 3.3.1.3 产品概念发展程序
  • 3.3.1.4 概念导引
  • 3.3.2 剧本法设计实例概要
  • 第四章 从产品发展的时间向度看产品硬件与软件界面整合
  • 4.1 概述
  • 4.2 以机械原理为主要技术的产品发展对硬件界面的影响
  • 4.2.1 硬件界面提供的“认知系统”
  • 4.2.2 硬件界面提供的“操作系统”
  • 4.3 硬件界面与软件界面整合阶段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总目录
  • 图片来源索引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宋代家训与社会整合研究》评介[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6(05)
    • [2].論“新子學”的整合研究及其拓新意義——以《莊子》研究爲例[J]. 诸子学刊 2018(01)
    • [3].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完美整合研究[J]. 中学生英语 2017(36)
    • [4].我国文化资源整合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 情报科学 2013(12)
    • [5].旅游产业链整合研究文献综述[J]. 全国商情 2016(23)
    • [6].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展的述评[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29)
    • [7].齐鲁体育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7)
    • [8].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述评[J]. 数字教育 2017(03)
    • [9].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01)
    • [10].开放教育课程面授教学与学生网上学习整合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0)
    • [11].克莉丝汀企业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整合研究[J]. 福建茶叶 2020(01)
    • [12].我国课程整合研究综述[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 [13].基于茶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环境整合研究[J]. 福建茶叶 2020(02)
    • [14].微更新策略下的乡村“废弃空间”整合研究——以冬瓜坪村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5)
    • [1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J]. 中国新通信 2016(24)
    • [16].国内外开放学术资源整合研究现状述评与比较[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06)
    • [17].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7(12)
    • [18].服务创新中的整合研究方法:前沿探析和未来发展[J]. 华东经济管理 2012(08)
    • [19].我国目标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整合研究现状[J]. 财会月刊 2014(18)
    • [20].学校教科研整合研究的背景与措施[J]. 教育科学论坛 2018(32)
    • [21].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研究[J]. 山西青年 2016(04)
    • [22].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研究述评[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2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5)
    • [24].新形势下郑州地区乡村旅游与文化发展的整合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9)
    • [25].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04)
    • [26].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9(19)
    • [27].劳动强化的概念、结构、测量与整合研究框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9(09)
    • [28].国内区域旅游整合研究综述[J].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5(06)
    • [29].电子白板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报告[J]. 中小学电教(下) 2013(12)
    • [30].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J]. 高考(综合版) 2013(05)

    标签:;  ;  ;  

    产品硬件与软件界面的整合研究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