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同故意

论共同故意

论文题目: 论共同故意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法律

作者: 瞿美娟

导师: 苏惠渔

关键词: 共同故意,意思联络,认识错误,犯罪形态

文献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由于法律上对共犯采用“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致使共犯者的刑罚比单独犯罪相对要重,之所以对共犯这么处罚主要基于共犯者共同的主观恶性——共同故意。由于历史上对共同犯罪采用客观归罪的团体责任与结果责任,致使史料中对共同故意的探讨较少,现尽管已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较深的研究,由于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往往很难穷尽,使司法实务出现了许多困惑。本文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着重对共同故意中的部分疑点进行探讨,以作引玉之砖。文章除引言与后记外,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回顾了中外历史上对共同故意的相关立法与论点,同时,对共同故意与犯罪的关系进行解说。第二部分,对共同故意的构成从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进行界定,并对目的犯中共同犯罪人的目的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如共同认识因素的界定上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对共同行为的认识,二是对自身行为与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的认识,三是对他人(共犯者)行为的一定了解。第三部分,对共同故意的联结形式——意思联络进行分析。在吸取他人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意思联络的三种形式:明示、暗示与默许,由于明示或暗示于笔者认为均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如暗示一般也须以行体语言(如眼神等)予以表示,而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没有任何表达的默许型犯罪团伙,故笔者提出默许也应是意思联络的一种形式。同时,笔者还就此提出了几种特殊共犯(共谋未行共犯、教唆共犯、片面共犯)的意思联络要求及注意点,并对片面共犯的形式进行探讨。第四部分,笔者在基于分析共同故意的基础上,对共同故意在法律适用上的几个问题:认识错误、实行过限及特殊共犯中的共同故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处断意见。提出:共同故意包括重合范围内的共同故意,其构成并不以同罪故意为构成要件;追加故意由于其不符合共同故意成立的时间等要求,不属于共同故意范畴;继承共犯因其加入犯罪时,即对犯罪行为有了了解,故应与共同先行为者构成共同故意,而非重合故意,应与先行为者以同一罪名论处。第五部分,论述分析共同故意对犯罪形态的影响。由于共同犯罪是数人共同实施一个犯罪行为,每个共犯的停止行为与其在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形态的关系,常常使司法实务变得较为复杂,处理上出现一定的不一致性。笔者就各共同犯罪停止形态成立的要件入手,提出了实行犯与非实行犯成立未遂与中止的条件,并对共同犯罪犯罪形态的交叉型态进行分析,认为共同犯罪中并存着未遂犯与中止犯,但既遂犯与中止犯不能同时存在,既遂犯与未遂犯一般情况下也不能同时存在。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共同故意概述

一、共同故意的发展史

(一) 中国刑法史上的故意

(二) 中国刑法史上的共同故意

(三) 外国刑法史上的共同故意

二、共同故意与犯罪

(一) 刑事古典学派的观点

(二) 共同犯罪中的两种学说

(三) 共同故意与严格责任

第二章 共同故意的范围界定

一、共同故意认识因素的界定

(一) 共同的认识

(二) 自身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认识

(三) 他人行为与危害结果的一般了解

二、共同故意意志因素的界定

(一) 共同希望

(二) 共同放任

(三) 希望与放任

三、共同故意与犯罪目的

(一) 两者的区别

(二) 目的犯中共犯的犯罪目的

第三章 共同故意的意思联络

一、概述

(一) 意思联络的概念

(二) 意思联络的作用

二、意思联络的形式

(一) 明示

(二) 暗示

(三) 默许

三、意思联络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一) 共谋未行犯的意思联络

(二) 教唆犯与实行犯的意思联络

(三) 片面共犯的意思联络

四、片面共犯的形式

(一) 片面的实行犯

(二) 片面的教唆犯

(三) 片面的帮助犯

第四章 共同故意在法律适用上的几个问题

一、认识错误的处断

(一) 共同实行犯的认识错误及其处断

(二) 对他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认识错误及其处断

(三) 加重结果的认识错误及其处断

(四) 教唆犯、帮助犯的认识错误及其处断

二、共同故意与实行过限

(一) 共犯人的实行过限认定

(二) 追加故意与共同故意

三、几种特殊的共同故意及其认定

(一) 继承共犯的共同故意认定

(二) 转化共犯的共同故意认定

(三) 特殊共犯的共同故意认定

(四) 想象竞合犯的共同故意认定

第五章 共同故意与犯罪形态

一、共同犯罪的中止形态

(一) 实行犯的中止

(二) 非实行犯的中止

二、同犯罪的未遂形态

(一) 实行犯的未遂

(二) 非实行犯的未遂

三、共同犯罪中犯罪形态的交叉类型

(一) 既遂犯与未遂犯能否并存

(二) 既遂犯与中止犯能否并存

(三) 未遂犯与中止犯能否并存

参考书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10-26

参考文献

  • [1].论共同故意[D]. 陆文洪.苏州大学2006
  • [2].共同故意伤害犯罪中的责任认定研究[D]. 杨松.吉林大学2009
  • [3].论共同犯罪故意[D]. 黄福宏.辽宁大学2011
  • [4].抢劫罪片面共犯研究[D]. 查茜.华东政法大学2016
  • [5].论共同犯罪中的意思联络[D]. 冯昱.山东大学2008
  • [6].片面共犯研究[D]. 吕晶.中国政法大学2009
  • [7].片面共犯问题研究[D]. 林珊珊.西南政法大学2010
  • [8].论实行过限的判断标准[D]. 郑云.杭州师范大学2016
  • [9].犯罪通谋问题研究[D]. 王晓菡.郑州大学2012
  • [10].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根据研究[D]. 杨远俊.贵州民族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论共同犯罪故意[D]. 黄福宏.辽宁大学2011
  • [2].论共同犯罪中的意思联络[D]. 冯昱.山东大学2008
  • [3].论共同犯罪实行过限[D]. 郭寅.华东政法学院2005
  • [4].共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 靳岩.吉林大学2004
  • [5].论共同犯罪[D]. 宋昕.中国政法大学2005
  • [6].论共同犯罪中的共同行为[D]. 刘宏立.吉林大学2005
  • [7].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若干问题探析[D]. 江伟.清华大学2005
  • [8].故意伤害罪中的共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 程广春.郑州大学2004

标签:;  ;  ;  ;  

论共同故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