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提出了余华创作过程中所遭遇的困境这个命题,分析了余华遭遇这些困境的原因,并对他试图突破创作瓶颈的努力做了分析。很多研究者在一些文章中提到或者谈到余华的创作瓶颈或软肋,但大都只是泛泛而谈或者就某一部作品而论,很少有人把它放在余华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去谈,去分析。本文基于这种研究现状,试图从余华创作的整体,从作家的更深层去追根究底,去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通读余华的全部作品和研读大量余华研究材料的基础上,本人就这个问题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余华的创作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身储备的不足、面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以及超越自我的难度。而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不是余华所独有的,而是当代作家群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当然余华作为一个作家个体有他的独特性。余华针对自己的软肋,针对自己的独特性,进行了超越自我的努力。他的努力一方面体现在他不断汲取大师的营养,培养自己的艺术能力,一方面从异质艺术中寻求艺术的力量,将自己的技能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另一方面在随笔的写作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生存和写作经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余华:他唤醒身居汉语的幸福感[J]. 广州文艺 2020(03)
- [2].一种现实:是围观者也是瓜分者——谈余华及《现实一种》[J]. 广州文艺 2020(03)
- [3].时间的礼物[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20(03)
- [4].人生如蚁而美如神——浅析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J]. 青年文学家 2020(18)
- [5].余华的世界与世界的余华[J]. 安徽文学 2020(09)
- [6].余华的“优点笔记”[J]. 故事家 2019(22)
- [7].课程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推进策略——以余华《活着》为例[J]. 学语文 2019(04)
- [8].从暴力的抒写到人性的思考——论余华《现实一种》[J]. 散文百家 2018(08)
- [9].余华[J]. 天涯 2018(06)
- [10].人人都在什么时候才能有尊严?——余华的《黄昏里的男孩》和《我没有自己的名字》[J]. 长城 2016(01)
- [11].余华拯救陌生绝症女孩:活着就是春天[J]. 妇女生活 2016(02)
- [12].浅析余华的真实与荒诞的双重变奏——以《现实一种》和《兄弟》为例[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2)
- [13].余华随笔二题[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5(03)
- [14].从余华到余秀华——时代的“病人”“陌生人”或“赞美诗”[J]. 作品 2015(08)
- [15].余华在北师大坦言:警惕把个人嗜好当真理[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14)
- [16].基于法兰西语境解读余华的小说《兄弟》[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13)
- [17].小说如何对接现实——读余华的《兄弟》[J]. 长江丛刊 2014(21)
- [18].余华笔下的宋凡平[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2)
- [19].诠释余华文学作品之《兄弟》[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2(04)
- [20].余华前期小说:没有温情的世界[J]. 芒种 2012(08)
- [21].“窄门”里的宽广——余华论[J]. 中国作家 2012(15)
- [22].余华 我写的是现实的倒影[J]. 时代人物 2013(08)
- [23].在血雨腥风中前进——余华作品解读[J]. 大众商务 2009(24)
- [24].灵魂的家园——寻访余华童年旧居[J]. 西湖 2009(02)
- [25].著名作家余华谈写作[J]. 少年写作(小作家) 2010(12)
- [26].一种姿态,便是一种立场——我看余华及其《兄弟》[J]. 知识窗(教师版) 2011(03)
- [27].遇见余华[J]. 作家 2008(01)
- [28].余华妙论写作的狭窄与宽广[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33)
- [29].余华 关于阅读经典作品的比喻[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07)
- [30].惊恐与战栗——试论余华写作的叙事症候来源[J]. 作家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