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选取美籍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两个中译本,以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论作为理论框架来对其中文译本以及译文背后的翻译规范进行比较研究。20世纪80年代,图里在大量个案研究基础上提出一套自成体系的翻译规范理论,其中心任务是通过对翻译规范的描写与运用来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以指导翻译实践及相关翻译活动。按照图里的观点,翻译规范可分为三种:初始规范、预先规范和操作规范;翻译是在规范操控下进行的文化活动;并对翻译规范的三个层面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进一步展开论述,着重研究目的语文化对翻译行为及翻译作品的影响。图里的理论是对描述性翻译研究发展的重要贡献,为翻译研究提供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为客观的角度,也启发后来研究者更深入、细致、全面的理论研究和论证,为翻译研究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框架。本文通过对《洛丽塔》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考察翻译背后各种规范对翻译行为和作品的影响及体现,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双重影响,译者需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以妥善处理具体的翻译问题、达到翻译目的。另外,不同的规范在翻译的不同阶段支配着译者的各种选择,包括对源文本的选择、译入语的选择、译本语言和风格的选择、具体翻译技巧的选择等等,成为解释不同译本风貌迥异的原因。本文进行的研究并非为了寻求和制定一个普遍性的适用原则,而是致力于探求翻译规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从描述性的角度对该作品译文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补充,以便对翻译现象进行更全面的审视。通过借鉴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分析翻译规范及其在译本中的体现,尝试为《洛丽塔》这一作品中译本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不同的视角,同时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比分析,帮助人们对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合理性和解释力进行一定的实践性论证和理论性反省。本文选取美籍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的两个中译本,以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论作为理论框架来对其中文译本以及译文背后的翻译规范进行比较研究。20世纪80年代,图里在大量个案研究基础上提出一套自成体系的翻译规范理论,其中心任务是通过对翻译规范的描写与运用来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以指导翻译实践及相关翻译活动。按照图里的观点,翻译规范可分为三种:初始规范、预先规范和操作规范;翻译是在规范操控下进行的文化活动;并对翻译规范的三个层面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进一步展开论述,着重研究目的语文化对翻译行为及翻译作品的影响。图里的理论是对描述性翻译研究发展的重要贡献,为翻译研究提供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为客观的角度,也启发后来研究者更深入、细致、全面的理论研究和论证,为翻译研究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框架。本文通过对《洛丽塔》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考察翻译背后各种规范对翻译行为和作品的影响及体现,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双重影响,译者需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以妥善处理具体的翻译问题、达到翻译目的。另外,不同的规范在翻译的不同阶段支配着译者的各种选择,包括对源文本的选择、译入语的选择、译本语言和风格的选择、具体翻译技巧的选择等等,成为解释不同译本风貌迥异的原因。本文进行的研究并非为了寻求和制定一个普遍性的适用原则,而是致力于探求翻译规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从描述性的角度对该作品译文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补充,以便对翻译现象进行更全面的审视。通过借鉴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分析翻译规范及其在译本中的体现,尝试为《洛丽塔》这一作品中译本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不同的视角,同时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比分析,帮助人们对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合理性和解释力进行一定的实践性论证和理论性反省。
论文目录
中文部分中文摘要Abstract引言研究动机研究意义论文结构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小说《洛丽塔》的简介1.1.1 纳博科夫及其作品1.1.2 经典之作——《洛丽塔》1.2 《洛丽塔》在中国1.2.1 国内对《洛丽塔》研究的发展1.2.2 《洛丽塔》在中国的译介第二章 理论框架2.1 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2.1.1 翻译研究中的规范2.1.2 图里的翻译规范论2.2 对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研究第三章 文本以外层面的对比分析——元规范和预规范3.1 元规范3.1.1 赵尔心对翻译策略的选择3.1.2 主万对翻译策略的选择3.2 预规范3.2.1 译者翻译政策的选择3.2.2 翻译的直接性第四章 文本以内层面的对比分析——操作规范4.1 基体规范4.1.1 翻译中的添加4.1.1.1 语言层面上的添加4.1.1.2 文化层面上的添加4.1.2 翻译中的删减4.2 文本-语言规范4.2.1 字词层面上的分析4.2.2 字词以上层面的分析结论主要发现研究的局限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参考文献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致谢英文部分Acknowledgements中文摘要AbstractList of FiguresINTRODUCTIONMotivation of the Thesis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Structure of the Thesis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1 Introduction to the Novel Lolita1.1.1 Nabokov and his works1.1.2 Lolita as a classic1.2 Lolita in China1.2.1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Lolita in China1.2.2 Translations of Lolita in ChinaSummary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2.1 Gideon Toury's Translational Norm Theory2.1.1 Norms 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2.1.2 Toury's theory of translation norms2.2 Research on Toury's Translational Norm TheorySummaryChapter Thre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YOND THE DISCOURSE-INITIAL NORMS & PRELIMINARY NORMS3.1 Initial Norms3.1.1 Zhao Erxin's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3.1.2 Zhu Wan's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3.2 Preliminary Norms3.2.1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policy3.2.2 Directness of translationSummaryChapter Four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IN THE DISCOURSE - OPERATIONAL NORMS4.1 Matricial Norms4.1.1 Additions in the Translations4.1.1.1 Additions at the level of language4.1.1.2 Additions at the level of culture4.1.2 Omissions in the translations4.2 Textual-linguistic Norms4.2.1 Analysis at word level4.2.2 Analysis above word levelSummaryCONCLUSIONMajor Findings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NotesReferences本文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论文; 洛丽塔论文; 充分性论文; 可接受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