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新世纪不可阻挡的潮流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和影响力的因素,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今天经济的主要形态。换言之,知识型员工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中的最主要力量。与普通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特殊性。由于这些特殊性,使得知识型员工比一般员工更有竞争压力、更易产生工作倦怠。在现实生活中,知识型员工过劳死或由于工作原因导致攻击他人和自杀等极端行为等事件也常有听闻。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频繁跳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似乎比一般员工更易产生离职行为。这些现象必将引来学界对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工作倦怠(job burnout)自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是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及职业健康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以往的研究证明工作倦怠是特定的职业和组织领域由于各种压力导致的具有普遍性的一个现象。近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开始增多,但与国外相比明显不足,大部分的研究也局限于教师、警察、护士等服务性行业。本研究在中国的背景下,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的现状作一分析,并着重探讨工作倦怠和离职倾向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知识型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相关行业中抽取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来分析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结论表明,各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基本上证实了构思假设,主要结论有:1、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倦怠水平、离职倾向水平。2、工作倦怠部分维度和离职倾向都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耗竭与离职倾向显著正相关4、消极怠慢与离职倾向显著正相关5、职业效能感低下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6、耗竭对离职倾向有预测作用7、消极怠慢对离职倾向有预测作用本研究选取知识型员工为对象,用工作倦怠的衰竭、职业效能感低落和消极怠慢三个维度进行对离职倾向的分别预测,研究结果基本上验证了研究假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理论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流程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流程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知识型员工的研究综述
  • 一、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 第二节 工作倦怠的研究综述
  • 一、工作倦怠的概念及研究发展
  • 二、工作倦怠的维度及测量
  • 三、有关工作倦怠变量的研究
  • 四、国内工作倦怠的研究概况
  • 第三节 离职倾向的研究综述
  • 一、离职倾向的含义
  • 二、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
  • 三、国内有关研究进展
  • 第四节 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研究框架及假设
  • 第一节 研究框架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假设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
  • 二、工作倦怠量表
  • 三、离职倾向量表
  • 第五节 数据处理
  • 一、因子分析
  •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方差分析
  • 四、相联分析
  • 五、回归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
  • 第一节 研究对象总体特征描述性分析
  • 第二节 量表的信度、效度与因子分析
  • 一、工作倦怠分量表信度、效度与因子分析
  • 二、离职倾向分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三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一、工作倦怠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离职倾向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四节 人口统计学变量效应分析
  • 一、工作倦怠、离职倾向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二、工作倦怠、离职倾向在年龄上的差异分析
  • 三、工作倦怠、离职倾向在工龄上的差异分析
  • 四、工作倦怠、离职倾向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 五、工作倦怠、离职倾向在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分析
  • 六、工作倦怠、离职倾向在工作职务上的差异分析
  • 第五节 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 一、相关分析
  • 二、回归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果讨论与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果讨论
  • 一、假设检验结果讨论
  • 二、具体研究结果讨论
  • 第二节 研究总结
  • 一、工作倦怠
  • 二、工作倦急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
  •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一、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层民警的职业使命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心理脱离的调节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09)
    • [2].银行业员工的工作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05)
    • [3].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成因及对策[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06)
    • [4].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对教练员工作的影响[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7(09)
    • [5].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7(07)
    • [6].监狱警察工作倦怠问题实证研究[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2(05)
    • [7].养老机构长期照护人员工作倦怠研究进展[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7(01)
    • [8].保险企业从业人员工作倦怠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10)
    • [9].调节模式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8(15)
    • [10].检察院干警工作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交际 2018(16)
    • [11].新形势下公务员缓解工作倦怠的二元路径——以工作重塑和心理授权为中介变量[J].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9)
    • [12].化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倦怠[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7(06)
    • [13].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5(12)
    • [14].浅谈教师的工作倦怠及对策[J]. 江西教育 2009(Z6)
    • [15].你进入工作倦怠期了吗?[J]. 悦读文摘 2008(02)
    • [16].年轻干部如何防止工作倦怠[J]. 秘书之友 2013(08)
    • [17].护士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06)
    • [18].警察工作倦怠的组织干预策略[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9].警察工作倦怠的分类干预策略[J]. 公安研究 2009(04)
    • [20].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 人口与经济 2009(S1)
    • [21].对工作倦怠研究最新进程与展望[J]. 职业 2009(12)
    • [22].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研究与干预[J]. 上海精神医学 2009(04)
    • [23].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08(11)
    • [24].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冲策略[J]. 人力资源管理 2008(06)
    • [25].改善员工工作倦怠症的精神服务计划[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02)
    • [26].工作倦怠研究现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
    • [27].警察工作倦怠及其干预[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8].工作倦怠的四种预兆[J]. 新前程 2008(07)
    • [29].护士工作倦怠的组织干预策略[J]. 中国护理管理 2008(10)
    • [30].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研究——以A公司为例[J]. 企业活力 2008(10)

    标签:;  ;  ;  ;  ;  

    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