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江浙诗韵研究

宋代江浙诗韵研究

论文摘要

中國是詩的國度,歷代豐富的詩歌文獻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而且還有重要的語言價值,“它是認識發音的寶貴文獻”,為我們研究古代語音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繼唐詩後,宋詩繼續發展,作品數量巨大,藝術成就卓著。宋代江浙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文化底蘊深厚,文學創作繁榮。文章以《全宋詩》收錄的宋代江浙2012詩人的78435首詩歌為研究對象來考察宋代江浙詩人用韻。文章主要運用“二重證據法”,即將“歷史文獻考證法”與“歷史比較法”相結合,利用大量唐宋筆記、文集等歷史文獻與豐富的現代方音资料來分析宋代江浙詩人用韻中特殊用韻的語音性質。文章歸納出宋代江浙詩人用韻的韻部系統為18部,其中陰聲韻部、陽聲韻部各7個,入聲韻部4個。具體如下:陰聲韻部——歌戈部、麻車部、皆來部、支微部、魚模部、蕭豪部、尤侯部;陽聲韻部——監廉部、侵尋部、寒先部、真文部、庚青部、江陽部、東锺部;入聲韻部——屋燭部、鐸覺部、月帖部、質緝部。宋代江浙詩人用韻的韻部系統與宋代通語韻系18部相符,說明宋代江浙詩人用韻總體是以通語為依據的。宋代江浙詩人用韻顯示出許多重要的通語音變現象,如佳韻系、央韻押入麻車部,灰韻系及泰韻合口字向支微部演變,尤侯部部分唇音字押魚模,德韻部分字押屋燭部,入聲-p、-t、-k韻尾多有混押,可能演變為-?韻尾,同時入聲韻又與陰聲韻通押,說明入聲韻的三種韻尾有弱化消失趨向。文章分析了江浙詩韻中全濁上聲字入韻情況,發現全濁上聲只押去聲與只押上聲的數量相當,而兼押上去聲數量速遠多於前兩種情況,說明江浙全濁上聲字正處在向去聲演變過程中。特殊韻字考察是詩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考察江浙詩人用韻中的許多特殊韻字,從而彌補韻書音義失收的不足或探寻某些字音義的演變軌跡,還可印證異讀等等。文章詳盡分析宋代江浙詩韻中的“特殊用韻”,這些特殊用韻既不符合《廣韻》的用韻規定,也不符合通語用韻。其中陰聲韻之間的通押有支微部、魚模部通押,歌戈部、魚模部通押,支微部、皆來部通押,麻車部、皆來部通押,尤侯部、蕭豪部通押等;陽聲韻有寒先部、監廉部通押,東锺部、江陽部通押、庚青部、江陽部通押等;入聲韻有屋燭部、鐸覺部通押等,另外還有陽聲寒先部、監廉部與支微部通押等。經過分析發現,除仿古和臨時用韻之外,這些特殊用韻絕大多數是宋代江浙方音的反映。可見,雖然宋代江浙詩人用韻總體是以通語為依據,但是江浙詩韻中的大量特殊用韻又反映出江浙詩人用韻時也參進了許多自己的方音,因而使得江浙詩韻包含有極其濃厚的江浙方音色彩。最後,文章依據宋代江浙詩韻中特殊用韻不平衡性分佈的特點來擬测不同地域間的語言差異,即對宋代江浙方音進行分區。結果發現,宋代江浙方音大致分三部分:徐州為一部分,相當於今中原官話區;淮安、揚州為一部分,今屬江淮官話區;南通、蘇州、杭州、寧波、淳安等為一部分,相當於今吳語太湖片;天台、黄岩為一部分,為今屬語台州片;金華、處州、衢州同為吳方言一個小片;溫州、永嘉為一部分,今屬吴語甌江片。這種方言格局與今江浙方言格局基本一樣,說明現代江浙方言格局至遲在宋代已基本定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目的和研究現狀
  • 第二節 研究範圍和研究材料
  • 第二章 宋代江浙詩韻的實際韻部系統及通語音變
  • 第一節 宋代江浙詩韻的實際韻部系統
  • 第二節 宋代江浙詩人用韻中的通語音變
  • 第三章 宋代江浙詩韻的聲調
  • 第一節 上去相押與濁上變去
  • 第二節 入聲韻尾的變化與陰入通押
  • 第四章 宋代江浙詩韻的特殊韻字
  • 第一節 陰聲韻字
  • 第二節 陽聲韻字
  • 第三節 入聲韻字
  • 第五章 宋代江浙詩韻的特殊用韻
  • 第一節 陰聲韻通押
  • 第二節 陽聲韻通押
  • 第三節 陰聲韻與陽聲韻通押
  • 第四節 入聲韻通押
  • 第六章 結語
  • 参考文献
  • 附錄一 宋代江浙詩人及其詩作統計(一)
  • 附錄二 宋代江浙詩人及其詩作統計(二)
  • 附錄三 宋代江浙詩韻灰韻系與泰韻合口入韻字表
  • 附錄四 宋代江浙詩尤侯部唇音入韻字表
  • 致謝
  • 發表論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船山词的跨摄通押与衡阳方音[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7(04)
    • [2].王梵志詩歌異調通押現象辨析[J]. 汉语史学报 2013(00)
    • [3].再谈用新韵写诗和诗韵改革[J]. 诗词月刊 2012(11)
    • [4].“发、花、乜、斜”真不能通押吗[J]. 咬文嚼字 2012(09)
    • [5].宋代江浙诗人不同韵尾阳声韵部通押现象考察[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6].宋代江浙诗韵中舌根鼻韵尾阳声韵及阴声韵、阳声韵通押考察[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 [7].唐代近体诗、古体诗用韵比较研究[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9(01)
    • [8].元代南戏中支鱼通押现象探究[J]. 南大戏剧论丛 2017(02)
    • [9].词调平仄通押考论[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0].宋代四川诗文用韵阴入通押所反映的通语与方音现象[J]. 励耘学刊(语言卷) 2011(01)
    • [11].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支鱼通押现象考察[J]. 语文研究 2011(04)
    • [12].创新寓协调 通押现包容——《中华新韵》十四韵的“尤”“姑”应该并合[J]. 宝鸡社会科学 2017(02)
    • [13].汪中诗歌用韵考[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2)
    • [14].全金文韵[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5].陈第古体诗用韵特征分析[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16].《诗》韵四声分押与古四声系统[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7].晏殊词用韵考[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02)
    • [18].宋代诗人叶适近体诗用韵研究[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 [19].诗词写作俚谈(八)[J]. 书法 2014(05)
    • [20].许浑诗韵研究[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4)
    • [21].钟芳诗歌阴声韵部研究[J]. 语文学刊 2012(18)
    • [22].从晚唐律赋三大家用韵看九世纪闽方言若干特点[J]. 枣庄学院学报 2010(01)
    • [23].曹子建诗歌用韵考[J]. 语文学刊 2011(12)
    • [24].宋代女诗人朱淑真近体诗用韵考[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25].一百七十年前的樟樹方音[J]. 汉语史学报 2015(00)
    • [26].初唐-盛唐叶音今音韵部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7].陶渊明诗文的用韵[J].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8].唐代古体诗用韵研究之二[J]. 语言研究 2019(01)
    • [29].明代莞籍诗人韵部研究[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1(04)
    • [30].《太平经》中的韵文及用韵[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标签:;  ;  ;  ;  ;  

    宋代江浙诗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